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本章综合与测试精品学案
展开[来源:]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关键点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
(2)端点值: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常用数轴解决此类问题.
提醒: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等号是否能取到.
[训练1] 已知集合A={1,2,3},B={2,3}则( )
A.A=B B.A∩B=∅
C.AB D.BA
D [B中的元素都在A中,所以BA.]
[训练2] 已知全集U=R,A={x|3x-7≥8-2x},B={x|x≥m-1}.
(1)求∁UA;
(2)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因为A={x|3x-7≥8-2x}={x|x≥3},
又全集U=R,所以∁UA={x|x<3}.
(2)因为B={x|x≥m-1},且A⊆B,
所以m-1≤3,即m≤4,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4}.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基本运算的关注点
(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
(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图.
[训练3] 设全集U={x∈N*|x<6},集合A={1,3},B={3,5},则∁U(A∪B)等于( )
A.{1,4} B.{1,5}
C.{2,5} D.{2,4}
D [U={1,2,3,4,5},A∪B={1,3,5},所以∁U (A∪B)={2,4}.]
[训练4] 设U=R,A={x|1≤x≤3},B={x|2<x<4},C={x|a≤x≤a+1},a为实数.
(1)分别求A∩B,A∪(∁UB);
(2)若B∩C=C,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因为A={x|1≤x≤3},B={x|2<x<4},
所以∁UB={x|x≤2,或x≥4},所以A∩B={x|2<x≤3},
A∪(∁UB)={x|x≤3,或x≥4}.
(2)因为B∩C=C,所以C⊆B,
因为B={x|2<x<4},C={x|a≤x≤a+1},
若C=∅,则a+1<a,无解,所以C≠∅,
所以eq \b\lc\{\rc\ (\a\vs4\al\c1(2<a,a+1<4)),所以2<a<3.
三.集合新定义问题
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
(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搞清楚.
(2)寻找特殊元素,解题时要善于发现试题中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特殊元素,用好集合的性质.
[训练5] 若集合A具有以下性质:
(1)0∈A,1∈A;
(2)若x∈A,y∈A,则x-y∈A,且x≠0时,eq \f(1,x)∈A.
则称集合A是“好集”.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①集合B={-1,0,1}是“好集”;
②有理数集Q是“好集”;
③设集合A是“好集”,若x∈A,y∈A,则x+y∈A.
A.0 B.1
C.2 D.3
C [①集合B不是,因1-(-1)=2不在集合B中.②③对.]
[训练6] 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的和为( )
A.0 B.2
C.3 D.6[来源:学。科。网]
D [x的取值分别是1,2,y的取值分别是0,2,则z=0,2,4,集合A*B 3个元素的和为6.]
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1)全称量词命题强调任意性:全称量词命题“∀x∈M, p(x)”强调集合M中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因此:
①要证明全称量词命题是真命题,需对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x,证明p(x)成立;
②要判断全称量词命题是假命题,只要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0,使p(x0)不成立即可.
(2)存在量词命题强调存在性:存在量词命题“∃x0∈M,p(x0)”强调集合M中存在一个元素x0具有性质p(x).因此:
①要判断存在量词命题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0,使p(x0)成立即可;
②要证明它是假命题,需对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x,证明p(x)不成立.
[训练7] 若命题“∃x0∈R,axeq \\al(2,0)+x0-1>0(a≠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eq \f(1,4) B.a>-eq \f(1,4)且a≠0
C.a≥-eq \f(1,4)且a≠0 D.a≤-eq \f(1,4)
D [由题意知“∀x∈R,ax2+x-1≤0”为真命题,则eq \b\lc\{\rc\ (\a\vs4\al\c1(a<0,,Δ=1+4a≤0,))得a≤-eq \f(1,4).]
[训练8]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①p:不论m取何实数值,方程x2+mx-1=0必有实数根;
②p: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③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④p:∃x0∈N,xeq \\al(2,0)-2x0+1≤0.
解 ①¬p:存在一个实数m0,使方程x2+m0x-1=0没有实数根.
因为该方程的判别式Δ=meq \\al(2,0)+4>0恒成立,所以¬p为假命题.
②¬p: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全不相等.
显然¬p为假命题,如等边三角形.
③¬p:有的菱形的对角线不垂直.
显然¬p为假命题.
④¬p:∀x∈N,x2-2x+1>0.
显然当x=1时,x2-2x+1>0不成立,故¬p是假命题.
五.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条件的充要关系的常用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
(2)等价法:利用A⇒B与¬B⇒¬A,B⇒A与¬A⇒¬B,A⇔B与¬B⇔¬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训练9] 设x∈R,则“x2-3x>0”是“x>4”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来源:Z|xx|k.Cm]
B [因为x2-3x>0x>4,x>4⇒x2-3x>0,
故“x2-3x>0”是“x>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训练10] 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 [因为a>0且b>0⇔a+b>0且ab>0,所以“a>0且b>0”是“a+b>0且ab>0”的充要条件.]
1.命题p:“有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是( )
A.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所有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所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 [¬p是“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2.若集合A={x|x2-7x<0,x∈N*},则B=eq \b\lc\{\rc\}(\a\vs4\al\c1(y\b\lc\|\rc\ (\a\vs4\al\c1(\f(6,y)∈N*,y∈A))))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1个 D.2个
B [A={x|0<x<7,x∈N*}={1,2,3,4,5,6},B={1,2,3,6},所以B中共有4个元素.]
3.设a,b是实数,则“a>b”是“a2>b2”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a>b”推不出“a2>b2”,例如,2>-3,但4<9;“a2>b2”也推不出“a>b”,例如,9>4,但-3<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存在一个实数x,使-2x2+x-4=0;
②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③至少存在一个正整数,能被5和7整除.
A.1 B.2
C.3 D.4
A [①方程-2x2+x-4=0无实根;②2是素数,但不是奇数;③正确.]
5.已知p:0<x<1,那么命题p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1<x<3 B.-1<x<1
C.eq \f(1,3)<x<eq \f(3,4) D.eq \f(1,2)<x<5
C [运用集合的知识,易知只有C中由eq \f(1,3)<x<eq \f(3,4)可以推出0<x<1,其余均不可.]
6.已知集合A={(x,y)|x+2y-4=0},集合B={(x,y)|x=0},则A∩B=( )
A.{0,2} B.{(0,2)}
C.(0,2) D.∅
B [集合A表示的是直线x+2y-4=0上的所有点的集合,集合B表示直线x=0上所有点的集合,所以A∩B表示两条直线的交点构成的集合,而直线x+2y-4=0与直线x=0的交点为(0,2),所以A∩B={(0,2)}.]
7.设全集U=R,集合A={x|x≤1或x≥3},集合B={x|k<x<k+1,k∈R},且B∩eq \b\lc\(\rc\)(\a\vs4\al\c1(∁UA))≠∅,则( )
A.k<0或k>3 B.2<k<3
C.0<k<3 D.-1<k<3
C [由题意得∁UA={x|1<x<3},借助于数轴可得eq \b\lc\{\rc\ (\a\vs4\al\c1(k+1>1,,k<3))所以0<k<3.]
8.(多空题)已知方程ax2+x+b=0,若方程的解集为{1},则实数a,b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eq \f(1,2) -eq \f(1,2) [方程的解为1,代入得eq \b\lc\{\rc\ (\a\vs4\al\c1(a+b+1=0,,Δ=1-4ab=0,))所以a=b=-eq \f(1,2).]
9.命题“∃x∈{x|x>0},使eq \r(x)<x”的否定为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假 [“∃x∈{x|x>0},使eq \r(x)<x”为真命题,则其否定为假命题.]
10.已知U=R,A={x|x2+px+12=0},B={x|x2-5x+q=0},若(∁UA)∩B={2},(∁UB)∩A={4},则A∪B=________.
{2,3,4} [由(∁UA)∩B={2},得2∈B且2∉A,由(∁UB)∩A={4},得4∈A且4∉B,分别代入得42+4p+12=0,22-5×2+q=0,所以p=-7,q=6,所以A={3,4},B={2,3},所以A∪B={2,3,4}.]
11.已知集合A={x|2≤x≤8},B={x|1<x<6},C={x|x>a},U=R.
(1)求A∪B,(∁UA)∩B;
(2)若A∩C≠∅,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A∪B={x|2≤x≤8}∪{x|1<x<6}={x|1<x≤8}.
因为∁UA={x|x<2,或x>8},
所以(∁UA)∩B={x|1<x<2}.
(2)因为A∩C≠∅,作图可知a在8左边即可.
所以a<8.
1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性.
(1)末位数是0的整数,可以被5整除;
(2)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3)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 (1)命题的否定:有些末位数是0的整数,不可以被5整除;假命题.
否命题:末位数不是0的整数,不可以被5整除;假命题.
(2)命题的否定:有些负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假命题.
否命题:非负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假命题.
(3)命题的否定:有些梯形的对角线不相等;真命题.
否命题:如果一个四边形不是梯形,则它的对角线不相等;假命题.
13.设集合A={x|x2-3x+2=0},B={x|x2-ax+a-1=0},C={x|x2-mx+2=0},且A∪B=A,A∩C=C,求实数a,m的取值范围.
解 A={x|x2-3x+2=0}={1,2}.
因为A∪B=A,所以B⊆A,
所以B可能为∅,{1},{2},{1,2},
因为Δ=(-a)2-4(a-1)=(a-2)2≥0,所以B≠∅,
又因为x2-ax+a-1=(x-1)[x-(a-1)],
所以B中一定有1,
所以a-1=1或a-1=2,即a=2或a=3.
经验证a=2,a=3均满足题意,
又因为A∩C=C,所以C⊆A.
所以C可能为∅,{1},{2},{1,2}.
当C=∅时,方程x2-mx+2=0无解,
所以Δ=m2-8<0,所以-2eq \r(2)<m<2eq \r(2).
当C={1}时,m无解;当C={2}时,m也无解;当C={1,2}时,m=3.
综上所述,a=2或a=3,-2eq \r(2)<m<2eq \r(2)或m=3.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精品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精品第1课时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A∩B=B∩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B版 (2019)1.2.1 命题与量词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B版 (2019)1.2.1 命题与量词优秀导学案,共8页。
高中数学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