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一、二单元)2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公元前475年,西周灭亡,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学习目标,手工业,笨重使用不方便,石器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几个重要、常用的历史名词
经济:(或经济生活) 是历史事件的根源、基础
政治:(或政治管理) 是历史事件的目的、要求
思想:(或思想文化) 是历史事件的反映、表现
我们了解一定时期的社会主要就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几个方面去了解。例如:我们了解夏朝的社会:①经济上:有手工业作坊,制作精美的玉器、乐器、青铜器等产品;划 分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②政治上: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神权与王权相结 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组建各级政府,建立了军队,制 定刑法,设置监狱等。③思想上:制定了夏历(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的春秋时期
1、了解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历史解释)2、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认识诸侯争霸的影响。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知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理解经济 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经济是根源,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问题1:阅读教材P31,回答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成就或表现?
注意:中国古代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几个方面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此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俗称“铁犁牛耕”。这是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成果、表现);②农业深耕细作的技术得到提高;③山林得到开发;④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私有制出现; ⑤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⑥人口不断增加。
①规模不断扩大; ②分工更加细致; ③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④工艺先进。
①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②各诸侯国统治者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③金属货币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国语·晋语》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材料: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
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
(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例如“铁犁牛耕”),春秋时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都想扩大土地面积、增加人口,但由于各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导致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大国吞并小国,争夺霸主地位,从而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而周王室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
①周王室衰落;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问题2: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越王勾践即位,被吴军败于夫椒,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卧薪尝胆,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以兵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问题3:根据材料分析诸侯争霸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影响):
材料1: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材料2:诸侯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简明春秋史》材料3: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材料4:据《春秋》记载,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积极影响: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
积极影响: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积极影响: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消极影响: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①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②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③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
设县、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
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改为土地私有制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有利也有弊)
1、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对历史的“评价”的是( )A.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交融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C.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政局动荡
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3、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4、春秋前期,被称作“三桓”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族世代把持鲁国朝政;春秋晚期,“三桓”的家臣们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鲁国朝政。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B.诸侯争霸日渐频繁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D.专制王权受到束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王室衰微,材料二,诸侯争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称霸,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牛耕的出现,私田出现,公田荒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王朝的更替,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王室衰微,制礼作乐,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荡的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