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农作物,掌握史前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2.理解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图片、文字等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的相关内容。
2.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劳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感受史前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2.史前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原始农业对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体会史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始农业的出现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发展的道路。原始农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也对史前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史前世界,探寻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1.原始农业的产生
(1)原始农业产生的背景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采集和狩猎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②分析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资源减少,迫使人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同时,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和狩猎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植物生长的知识,为原始农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原始农业的起源
①教师介绍世界不同地区原始农业产生的情况,重点讲述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②展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种子、农具等考古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始农业的起源。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这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
(3)原始农业的发展
①农业工具的改进
教师讲解原始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工具的演变。从最初的简单石器到后来的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锄、石耜等,这些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展示不同类型的农业工具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用途。
②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逐渐丰富。除了水稻和粟,还出现了黍、稷等其他谷物,以及蔬菜、瓜果等。教师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种植区域,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的多样性。
③灌溉技术的出现
原始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灌溉技术应运而生。教师讲解灌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人们开始修建沟渠、水塘等水利设施,用于灌溉农田。这一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
2.史前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1)母系氏族社会
①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
教师讲解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在原始农业出现初期,妇女在采集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掌握了食物的来源,因此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a. 社会组织
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教师介绍氏族的规模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b. 生产生活
妇女负责采集、纺织、缝纫等工作,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和捕鱼。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狩猎和采集仍然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财产归氏族集体所有,实行平均分配。
c. 文化艺术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如陶器上的图案、装饰品等。教师展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2)父系氏族社会
①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生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取代妇女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父系氏族社会随之产生。
②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a. 社会组织
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族,家族规模逐渐扩大。教师讲解父系氏族社会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家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
b. 生产生活
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男子负责耕种、养殖等工作,妇女则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辅助性生产。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开始出现,贫富分化逐渐加剧。
c. 文化艺术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青铜器的出现、建筑艺术的提高等。教师介绍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
3.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原始农业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影响
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原始农业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影响。原始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从而促进了氏族的形成和发展。母系氏族社会以采集和农业生产为基础,而父系氏族社会则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产生。
②分析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导致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较大,因此地位较高;而在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逐渐掌握了社会的主导权。
(2)原始农业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①原始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单纯的采集和狩猎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转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食物来源的稳定性、人口的增长、居住环境的改善等。
②农业生产的需要促使人们发明和改进了各种生产工具和技术,如灌溉技术、历法等。同时,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习俗。
③原始农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制作陶器、纺织衣物、建造房屋等,并且出现了物品交换的现象。教师介绍史前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影响。
(3)原始农业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①原始农业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作灵感。教师讲解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元素,如农作物、动物、劳动场景等,如何成为文化艺术创作的题材。
②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貌。例如,陶器上的图案可能与农业祭祀、图腾崇拜等有关;建筑艺术的发展也与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原始农业的产生、发展,史前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原始农业是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推动了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 河姆渡人、半坡人 B. 半坡人、河姆渡人 C. 大汶口人、山顶洞人 D. 北京人、元谋人
(2)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 她们能生儿育女 B. 她们心灵手巧 C. 她们在采集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她们善于管理氏族事务
(3)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 男子在生产中作用的提高 B. 生产力的发展 C. 财产私有制的出现 D. 贫富分化的加剧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神农氏的行为对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收集有关原始农业或史前社会的故事、传说,下节课进行分享。
2.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为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史前社会的一些概念和现象,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学科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表格教案及反思,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相关史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标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