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学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空间定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①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意义。(历史解释)
②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通过两者对比认识到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③认识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原始居民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课前预习】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约1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稻作农业的繁荣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
代表:河姆渡遗址
①地点:浙江省余姚市(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时间:距今约7000年
③生产生活状况: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遗址中还有大量水稻遗存,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雕刻等技术。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①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②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③生产生活状况: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代表:半坡遗址
①时间:距今约6000年
②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黄河流域)
③生产生活状况: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补充。还大量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器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
大汶口文化
①时间:距今约6300-4500年
②生产生活状况: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空间定位】观察地图,归纳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特点。
【唯物史观】这些遗址为何会集中分布在江河流域呢?
解析:①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②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探究二:问题:【历史解释】结合视频说一说河姆渡人房子的构造,思考为什么他们要建造这个样式的房屋?
解析:①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家畜。
②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采取干栏式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
探究三:问题:【史料实证】猜一猜它的用途?与以往工具相比,它有何优点
解析:①挖土铲土的工具②有利于深翻土地,改变以往刀耕火种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探究四:问题:【历史解释】小组讨论,半坡人这样建造房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与河姆渡人的房屋形式不同?这能够体现出先人们怎样的智慧?
解析:①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地
②南北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③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探究五:问题:【唯物史观】从以上相关史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解析: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课后检测】
1.(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遗址中,出现了水稻、粟、黍、豆类等农作物,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涉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农作物品种,而不是冶炼技术,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部落联盟,无法得出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3.(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A.种植技术B.制陶技术C.凿井技术D.纺织技术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所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制陶技术,B项正确;种植技术主要是农业方面,比如种植水稻、粟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凿井技术是指在岩、土中挖掘井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纺织技术主要涉及纺纱和织布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学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史前社会的特征与发展,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的关系,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的启示,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课后练习,食物见变迁,住宅现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