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优秀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优秀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丨肇始农耕,奠定文明社会的基础,读地图,丨稻梦织锦,丨以陶绘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距今约12000-6000年之间
各地遗址考古研究出现了炭化稻粒、粟粒、黍粒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向磨制石器过渡,出现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使用打制石器狩猎,采集食物
旧、新石器交替过渡阶段
使用磨制石器,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耕作
远古先民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 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
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距今约2万年,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
作用:烧煮食物, 储存食物和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 从事农业生产
观察《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思考我国原始农业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多
特点二:沿大河流域分布(如长江、黄河)。
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孕育了典型的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文化。
代表:河姆渡遗址区域:长江流域时间:距今约7000年
代表:半坡遗址区域:黄河流域时间:距今约6000年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任务一:观察下列文物,说说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任务二:小组讨论,(1)为什么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且稻作农业繁荣; (2)为什么河姆渡人住干栏式建筑?
气候因素: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水稻生产
生产工具的进步:河姆渡人使用骨耜等工具,大大提高生产力。
定义:把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构筑成屋。
原因: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房屋
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考古学上的所谓“文化”。……这是某一个社会(尤其是原始社会)的文化在物质方面遗留下来可供我们观察到的一群东西的总称。……这种用小地名来做“文化”名称的办法,被采用得最为普遍,例如我国考古学上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命名”的原来目标,是想用简单的名称来充分表示一种来判断。-----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的“文化”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命名的?
通常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地名命名
从事粟作农业,过定居生活彩陶文化: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
时间:分布地区:发现地点:典型代表:
距今约7000-5000年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
半坡遗址、双槐树遗址、西坡遗址
任务三:观察下列文物,结合课本补充表格信息。
粟、黍农业(采集补充)
彩陶、乐器、骨针、骨锥、纺轮
任务四:想一想,(1)为什么半坡人种植粟、黍,河姆渡人种水稻
气候因素: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生产。 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水稻生产
任务四:想一想,(2)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内有灶坑。能够防寒和炊煮。
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
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房屋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
在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的形象遗物,表面仰韶先民已经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丝织品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解读: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陕西西安杨官寨遗址的东区墓地
解读:仰韶文化早期盛行氏族公共墓地。墓坑多为长方竖穴和方形竖穴两种形式,墓坑排列有序,墓的方向比较一致;中期以后,除仰身一次葬外,出现二次葬,随葬品出现贫富差别现象。
早期(距今6000多年):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仰韶文化主要的特征是制作彩陶,分布广泛,主要在黄河中游、上游、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黄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对周围影响的反映。
大汶口文化分布: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时间:距今约5900-4400年原始手工业:晚期制陶技术进步,出现了轮制技术,能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墓仪:出现成套的器物,期中不乏精美的玉器。
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上册》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也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后继者, 距今约4400—3800年。 龙山文化发展了制陶技术, 人们能够制作更为精美的陶器。其中的一种陶杯, 表面黑色, 通体锃亮, 器壁最薄处不足1毫米, 称为“蛋壳陶”。制作这种陶杯需要使用稳定且能够高速旋转的快轮加工技术和高超的烧窑技术, 表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1.(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2.(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耕作想象图,磨制石器,比较以下石器的区别,原始陶器,饲养家畜,农业粮食作物,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仰韶文化,房屋建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导入新课,距今约2万年,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1定居生活,迁徙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容易受伤,经常迁徙,食物不稳定,相对稳定食物来源,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建造房屋定居,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农业起源与定居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