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课时课件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评课ppt课件,共38页。
1.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快C.做功时间越长,机械的功率越大D.通过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解析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因为不知道总功,有
用功多,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做功快慢指功率,机械
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二者没有因果联系,故B错误;功
率是做功与所用时间的比,表示做功的快慢,不知道总功,无
法根据做功时间判断机械的功率,故C错误;通过减轻机械自
重、减小摩擦可以减小机械的额外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故
D正确。
2.(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常州钟楼期中)利用动滑轮在4 s内将重为8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拉力大小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的大小是4.2 NB.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1 WC.动滑轮的重力是3.6 N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90.91%
解析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其示数为F=4.4 N,故A错误;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为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2h=2×1 m=2 m,拉力做的总功W总=Fs=4.4 N×2 m=8.8 J,拉力
做功的功率P= = =2.2 W,故B错误;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2×4.4 N-8 N=0.8 N,故C错误;有用功W有=Gh=8 N×1 m=8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90.91%,故D正确。
3.(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量的物块匀速竖直提升,相同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 )
A.两物块上升的速度相等B.甲装置的总功比乙的多C.两装置绳端的拉力相等D.甲装置的机械效率比乙的大
解析 甲装置是动滑轮,承重绳的股数n甲=2;乙装置是滑轮
组,承重绳的股数n乙=3;不计绳重及摩擦,F甲= (G+G动),F乙= (G+G动),则绳端的拉力F甲>F乙,故C错误;绳端A、B移动的速
度相等,设其大小为v,由v绳=nv物可知,物块上升的速度分别为v
甲= ,v乙= ,则v甲>v乙,故A错误;绳端拉力F甲>F乙,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由W=Fs可知拉力做的总功W甲总>W乙总,即甲装置
的总功比乙的多,故B正确;忽略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η=
= = ,因为提升物块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动滑轮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相等,故D错误。
技巧点拨 忽略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 ,这个公式很有用。由此公式可知,忽略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的绕线方式无关,
只与物重和动滑轮重有关。
4.(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苏州外国语中学期中)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其重力为4.5 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 N,斜面长为1.2 m,高为0.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斜面能省功B.拉力做的有用功为0.54 J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D.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675 N
解析 因为使用斜面时要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所以使用斜
面不省功,故A错误;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5 N×0.3 m=
1.35 J,故B错误;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1.8 N×1.2 m=2.16 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62.5%,故C错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用=2.16 J-1.35 J=0.81 J,由W额=fs可
得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f= = =0.675 N,故D正确。
5.(跨学科·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新独家原创)如图甲是工人使用升降平台进行高空玻璃幕墙清洗的场景,该平台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其中吊篮和动滑轮总质量为60 kg,吊篮由电动机控制升降。在某次吊升过程中,两名工人及所带工具总质量为200 kg,30 s内吊篮匀速上升6 m,电动机对钢丝绳的拉力为750 N,g取10 N/kg。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 W。
解析 两名工人及所带工具的总重力G总=m总 g=200 kg×10 N/kg=2 000 N,则该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W有=G总 h=2 000 N×6 m=1.2×104 J;由图可知,n=4,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总功W总=Fs=
Fnh=750 N×4×6 m=1.8×104 J,则本次吊升过程的机械效率η=
= ≈66.7%,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P= = =600 W。
6.(教材变式·P23T2)小明利用一种重心在支点处的杠杆,在2 s内将重为18 N的物体匀速升高0.1 m,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0.25 m,动力做的功为2 J。动力做功的功率为 W,此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此杠杆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解析 已知动力做功W总=2 J,动力做功的功率P= = =1 W;有用功为W有=Gh=18 N×0.1 m=1.8 J,杠杆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90%;拉力F= = =8 N,因为F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授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机械效率,功的概念,想一想,③变形公式,W有W总η,②计算公式,①杠杆,④斜面,有用功,额外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背景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课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后作业,再探动滑轮,功的原理是什么,想想议议,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5 机械效率作业课件ppt,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