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1 齐桓晋文之事(学习任务单)01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1 齐桓晋文之事(学习任务单)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学案,共4页。

    1.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的①②③空缺处。
    [答案] ①提出论点,以例引导 ②反面论述,破其“大欲” ③孟子说仁
    2.课文中“为长者折枝”的解释,从来众说纷纭,所见不一。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说》说:“枝,是树枝;折,是折取。”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枝,同肢。折肢指按摩。”李观鼎编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说:折枝“一说是折花木之枝,又一说是躬身行礼”。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为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把“折枝”解释为“折取树枝”“按摩肢体”“躬身行礼”,共同点都是以“折枝”与“挟太山超北海”对举,表示一件不费劲的事。若解释作“折取树枝”,就与“为长者”难以挂钩,似乎这一行为更是为孩子的。而解释作“按摩肢体”也不甚恰当,因为“按摩肢体”也不是轻易而为的事;另外,长者也未必就是老者,长者可指德行高尚的人,未必就需要按摩肢体。而解释作“躬身(弯腰)行礼”比较妥当,因为“躬身行礼”确实是一件“易事”。这一解释合乎一般事理,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当时正是儒家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候,孟子四处奔走,呼吁实行“礼”“仁”“义”,此处孟子说的“折枝”,自然应该是“躬身行礼”。
    3.课文最后一段,“鸡、豚、狗、彘之畜”的“畜”字,有人认为应该读“xù”,意思是“蓄养”;也有人认为应该读“chù”,意思是“禽兽、家畜”。你认为在这里“畜”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应该读“chù”。孟子的文章喜欢使用排比,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根据语境,得知“五亩之宅”“鸡、豚、狗、彘之畜”“百亩之田”,结构相同,为并列结构,且组成排比句式。而“五亩之宅”“鸡、豚、狗、彘之畜”“百亩之田”中,前“宅”、后“田”,皆为名词,则中间的“畜”,在词性上必为名词,则必读作chù。
    4.齐桓、晋文之事,《论语》以及《孟子》的其他篇章中都有所评价,可见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但在本文中,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所以,他避实就虚,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这样是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接下来,他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和自己讨论如何“行王道”的话题上来。
    5.《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运用了欲擒故纵法,从而拉近了他与齐宣王的距离。在孟子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后,齐宣王饶有兴趣地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知道,齐宣王真正的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不是“保民”。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好感,大大缩短了彼此的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6.课文所用“以羊易牛”“为长者折枝”“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三例,分别属于论说上的哪种例证?三者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羊易牛”属于事例,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他看到牛恐惧发抖而产生不忍之心;“为长者折枝”属于设例,说明齐宣王虽然具备仁心,但没有施行仁政,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为语例,引自《诗经》,意思是说,如以身作则,作妻子和兄弟的榜样,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
    7.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那么能否依据孟子的论述谈一下你对“推恩”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8.课文中,孟子为我们描绘的实施仁政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孟子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推恩足以保四海”);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皆欲赴诉于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凶年免于死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2)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时社会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当时的人民,正处在七雄征战,“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水深火热的环境里。孟子主张保护人民,推行仁政,提出制民之道的建议,希望人民分得田地,人人不饥不寒,老年人可以衣帛食肉,青年人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这些理想,正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9.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举一例加以分析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示例二)“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示例三)“缘木求鱼”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10.试举文中一排比手法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排比之中兼用比喻的手法,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示例二)“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愧,并进而去检点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
    (示例三)“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行旅”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的好处,在齐宣王面前显示了巨大的诱惑力,展开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
    (示例四)“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一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11.本文中,孟子善用类比以及对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类比推理:用近义事例来推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推断出“百姓之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使齐宣王明白是他不肯去施行仁政,而不是没有能力去施行仁政。
    (2)用正反对比突出事理。如: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以“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姓”作对比,以表现齐宣王不行仁政的不合理;以“挟太山”与“折枝”作对比,说明“不能”与“不为”的分别,从而指出齐宣王不行仁政,是“不为”而非“不能”。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4.1 促织优秀导学案</a>,共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2 祝福优秀学案及答案</a>,共11页。

    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4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1.2* 与妻书优秀学案</a>,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1 齐桓晋文之事(学习任务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