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习题(原卷+解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3.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取该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Fe(NO3)2和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5.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
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7.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8.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9.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11.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这正确的是( )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碱溶于水放热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二、填空题
16.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17.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表,据此可知高压输电线最好选用金属 (填字母);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 5(填“>”、“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 (写出一组即可);
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杂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8.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的主要原因是 。
(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写出一条防止铁制材料生锈的具体措施 。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均填化学式)
19.将20mL水倒人装有20mL 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 mL。再将一块手帕浸入该溶液中,用镊子夹起手帕,点燃手帕上的酒精,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晃动几下,火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混合后的体积VmL 40mL(填“>”或“<”或“=”),原因是 。
三、推断题
20.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
(1)固体甲的成分是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4)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则Y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如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E: 、F: 。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探究题
22.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铜(Cu-Zn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阀门、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1)探究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黄铜(Cu-Zn合金)中含铜量的测定
某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100g稀硫酸,产生的气体质量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当稀硫酸滴加至100g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3.在一次有课堂分组实验的化学课上,各组同学们都使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一起加热来制取氧气。在大家都完成了制氧气,收集氧气,并用氧气进行性质实验之后,化学科代表把冷却后的反应装置试管内剩余固体集中在一个大烧杯A里。老师X先生做了必要的课堂总结,看看时间,发现还有十来分钟才下课。于是X先生提了几个问题给大家要求大家思考并在下课之前设计好实验方案,争取在下一节活动课上动手解决这些问题:
(1)烧杯A内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2)如何通过实验去确定固体的成分?
(3)如何通过实验去测定该固体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一)经过个人思考和组内研讨,大家对于固体成分的判断基本达成一致,并得到了X先生的首肯,在不考虑实验原料不纯的情况下,烧杯内剩余的固体成分应该有这么几种可能,(请用化学式表示出其组成,有几种写几种。根据实际可能性可以不填满,也可以继续补充更多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等物质;
第二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第三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
(二)在确定该固体成分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三种方案,前期操作都一样,取一定质量的烧杯A内固体,放入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内加热,只不过用来做出判断成分的依据不同:第一种方案是将导气管的出口插到水槽的液面下,以加热试管后导气管口有或没有气泡冒出为判断的依据:第二种方案是观察试管内固体的体积在加热前后是否有明显减小,并以此为判断成分的依据:第三种方案是在加热的前后,称量试管以及试管
内固体的总质量是否有明显减小,并以此为判断的依据。经过讨论,大家对这三种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如下:第一种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案可行。
(三)在测定烧杯内固体各成分的质量组成的时候,同学们按照(二)中第三种方案,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并在下一节的活动课上完成了测定:
1.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洁净滤纸,称量出10g烧杯A内的固体样品,此操作过程中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游码,正常的托盘天平使用过程中砝码应该放在右边的托盘内,如果此操作中有同学将砝码与固体的位置放反了,___________(会成不会)产生误差。
2.将称得的固体转移放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内并充分加热,试管冷却后残留固体与试管一起称量,重复多次,直到得到的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取出剩余固体再次称量,得到剩余固体7.6g,将剩余固体全部倒入一个容积为250mL的洁净烧杯B内。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确定烧杯A内的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以及其质量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g)。
3.使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取出96mL(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mL)蒸馏水,将其中的大约50mL水(足量)也倒入烧杯B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4.将B中悬浊液过滤,用量筒内大约20mL。蒸馏水分两次冲洗烧杯B内壁,将清洗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再用剩余的大约26mL,蒸馏水分三次清洗滤渣,清洗液也并入滤液之中。将滤纸和滤渣晾干,小心地把滤渣尽可能刮下来,称得滤渣质量为1.6g。到此为止,我们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确定烧杯A内的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以及其质量为____________。用剩余的馏水分三次清洗滤渣的目的是尽可能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造成实验误差。
5.到此为止,关于烧杯A中固体样品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已经可以通过相关计算得到结论(计箅过程与结果不在此处赘述)。
【思维拓展和实验反思】
6.有同学对于最终所得溶液(滤液和清洗液混合在一起所得)判断如下:溶质只有氯化钾,质量为7.6g-1.6g=6g。溶液质量为96g+6g=102g。实际称量后,却发现溶液只有100g,这两克的质量差是如何产生的呢?(最少答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同学们将实验结果报告给X先生后,首先得到了表扬,评价为思路清晰,操作得当,结果比较可信。不过老师又指出,把第2~5步的实验数据处理出来的计算结果,说成整个烧杯A中固体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仍然有科学上的漏洞,这漏洞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次实验中,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25.某金属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锌、铁和铜,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混合物中铁的含量,将500克稀硫酸溶液不断加到50克金属混合物中得到如下数据:
(1)该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有铜 克。
(2)第三次实验反应结束后,中含有的溶质有 。
(3)表格中“a”的值为 。
(4)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铁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可能是混合物
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
A.图中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
B.a点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
C.d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D.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
C.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等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图中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该实验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该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鼓起后又变瘪
D.若将图中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氯化钠固体,实验方案也是可行的
A.
分离KCl溶液中的MnO2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探究
D.
验证NH4NO3溶解吸热
金属
A
B
C
D
导电性(以100为标准)
99
61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1535
327
硬度(以10为标准)
3
2.7
5
1.5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所取药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黄铜样品质量
12g
10g
10g
烧杯+稀盐酸质量
150g
150g
16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161.8g
159.8g
169.8g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3.5
37
30.8
a
20
9.1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悬浊液,故A正确;
B项,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项,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故A错误;
B项,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误;
C项,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正确;
D项,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取该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铝粉加入到含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废液中,则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铝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铝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锌;
A项,若滤液呈无色,则无硫酸铜(蓝色),无硝酸银,因为硝酸银反应完全后才与硫酸铜反应,有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锌,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二种溶质,A错误;
B项,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有硝酸银,铝和锌都没有,因为铝和锌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先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全,硝酸铜才反应,所以滤渣中无铜,则滤渣中只有银,则滤渣是纯净物,B错误;
C项,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渣肯定有银和铜,铝和锌中有一种,则滤液不可能呈蓝色,因为铝和锌能与硫酸铜继续反应,C错误;
D项,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渣中无锌和铝,滤液中有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锌,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Fe(NO3)2和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图中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是因为锌先和硝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内硝酸亚铁质量不变,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随着反应进行,硝酸亚铁质量减小,最终硝酸亚铁有剩余,是因为锌不足,A正确;
B项,a点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和过量的硝酸铜,B正确;
C项,D点时烧杯中有2种金属单质,即铜和铁,C错误;
D项,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滤渣中含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正确;故答案为:C
5.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部分反应,镁不足,则滤渣中含有银、铜2种固体,合理;
B项,若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银、铜、锌3种固体,合理;
C项,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即硝酸镁和硝酸锌,合理;
D项,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锌、镁,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硝酸镁和没有反应的硝酸锌,不合理;
故答案为:D
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答案】A
【解析】①石灰石和稀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所以正确;
②镁和稀硫酸能生成氢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所以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所以正确;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A。
7.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粉反应完,若还有硫酸铜,铁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没有发生铁和硫酸铜的反应,能置换出铜,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A正确;
B项,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和铜离子;或者是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铜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或者中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铜没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B正确;
C项,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三种溶质,C正确;
D项,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锌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或铁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D错误;
故答案为:D
8.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不同、溶剂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A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B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项,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额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可用于探究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C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项,图中实验,金属的种类不同、稀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9.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污水中加入过量的X,经过操作①可以得到固体a和滤液c,滤液c经过操作④可以得到硫酸锌,所以滤液c中的溶质是硫酸锌,X是锌,操作①是过滤,固体a中含有锌、铁、铜,过程②中加入硫酸铜,可以得到铜和硫酸锌、硫酸亚铁,所以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再加入适量的X可以得到硫酸锌和铁;
A项,操作④是蒸发,A错误;
B项,通过推导可知,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B正确;
C项,滤液b中加适量X的反应是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没有气体产生,C错误;
D项,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正确;
B项,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蒸发结晶能够得到氯化钠,B正确;
C项,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C错误;
D项,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C
11.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钙难溶于水,A错误;
B项,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正确;
C项,氯化钠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C错误;
D项,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B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最终铁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A错误;
B项,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始终不变,B错误;
C项,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C正确;
D项,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不断减少,最终减小到0,溶液质量变成0,D错误;
故答案为:C。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这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是降低温度的方法,溶液组成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
B项,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组成改变,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B正确;
C项,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比如硫酸铜晶体5g,溶质质量小于5g,故C错误;
D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碱溶于水放热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图中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正确;
B项,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前,白磷不能燃烧,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该实验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正确;
C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该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鼓起后又变瘪,C正确;
D项,若将图中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实验方案是不可行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1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A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B项,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C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C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
D项,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可验证NH4NO3溶解吸热,D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答案】(1)A (2)B
【解析】(1)A项,硝酸钾易溶于水,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B项,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C项,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A;
(2)A项,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A错误;
B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正确;
C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碘酒溶液中溶剂是酒精,C错误;
故答案为:B
17.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表,据此可知高压输电线最好选用金属 (填字母);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 5(填“>”、“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 (写出一组即可);
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杂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
(1)B >
(2)Fe3O4+4CO3Fe+4CO2
(3)铜、稀盐酸(或铁、硫酸铜)(合理即可) AgNO3、Cu(NO3)2、Zn(NO3)2
【解析】(1)高压输电线不仅要求要有较好的导电性,还要求密度小,所以选择金属B.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5;
(2)在高温的条件下,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
(3)①甲乙丙实验已经得出:锌>铁,铁>H,铜>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金属与酸反应,即铜、稀盐酸等;
②由于铁>铜>银,故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a点对应锌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剩余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
18.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的主要原因是 。
(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写出一条防止铁制材料生锈的具体措施 。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均填化学式)
【答案】
(1)纯铁较软,角钢硬度大
(2)Mn+2HClMnCl2+H2↑
(3)刷漆(涂油或镀金属等,合理即可)
(4)Ag Al(NO3)3 Cu(NO3)2、AgNO3
【解析】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以及金属防锈的措施,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是因为纯铁较软,角钢硬度大;
(2)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
(3)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刷漆能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铁制材料生锈;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铝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氢之前的金属,也就是不含有铝,一定能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硝酸银的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故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u(NO3)2、AgNO3
19.将20mL水倒人装有20mL 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 mL。再将一块手帕浸入该溶液中,用镊子夹起手帕,点燃手帕上的酒精,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晃动几下,火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混合后的体积VmL 40mL(填“>”或“<”或“=”),原因是 。
【答案】
(1)酒精 水
(2)< 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酒精;水;
(2)混合后的体积V mL<40mL,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推断题
20.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
(1)固体甲的成分是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4)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则Y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铜和银
(2)Y>X>铜>银
(3)三
(4)2AgNO3+MgMg(NO3)2+2Ag
【解析】(1)由于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氢>铜>银,所以向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有气泡生成,说明X、Y有一种或两种金属位于氢的前边;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金属Y时,有气体生成,说明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乙,固体乙一定是X、Y的混合物,则固体甲是不参加反应的铜和银;
(2)说明了Y能将X置换出来,Y的活动性大于X.由此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Y>X>铜>银;
(3)向固体乙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时,若硝酸银是足量的,得到银、X、Y的硝酸盐溶液,若Y是过量的或恰好反应,得到是Y的硝酸盐溶液,若Y不足,得到的X、Y的硝酸盐溶液,所以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
(4)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Y为镁,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Mg=Mg(NO3)2+2Ag。
21.如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E: 、F: 。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uSO4 H2SO4 H2 Fe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H2O+CaOCa(OH)2
【解析】(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
(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
四、探究题
22.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铜(Cu-Zn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阀门、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1)探究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黄铜(Cu-Zn合金)中含铜量的测定
某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100g稀硫酸,产生的气体质量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当稀硫酸滴加至100g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Al>Cu>Cr a Cr+2HClCrCl2+H2↑ CrCl2、AlCl3
(2)①ZnSO4、H2SO4
②设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 +H2↑
65 2
x 0.2g
652=x0.2g
解得: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0g−6.5g20g×100%=67.5%
【解析】(1)【提出假设】金属活动性顺序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铬的活动性可能比铝强,也可能比铝弱而比铜强,也可能比铜弱,所以,c的假设是:Al>Cu>Cr;
【得出结论】由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是:铝与酸反应的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铬与酸反应的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铜与酸不反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Al>Cr>Cu,所以原假设中正确的是a,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r+2HClCrCl2+H2↑;
【结论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铬能与CuCl2反应,不能与反应AlCl3,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铬没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rCl2、AlCl3,可能含有CuCl2;
(2)①由图像可知,当稀硫酸滴加至100g时,有剩余的硫酸,所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ZnSO4、H2SO4;
②设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 +H2↑
65 2
x 0.2g
解得: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23.在一次有课堂分组实验的化学课上,各组同学们都使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一起加热来制取氧气。在大家都完成了制氧气,收集氧气,并用氧气进行性质实验之后,化学科代表把冷却后的反应装置试管内剩余固体集中在一个大烧杯A里。老师X先生做了必要的课堂总结,看看时间,发现还有十来分钟才下课。于是X先生提了几个问题给大家要求大家思考并在下课之前设计好实验方案,争取在下一节活动课上动手解决这些问题:
(1)烧杯A内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2)如何通过实验去确定固体的成分?
(3)如何通过实验去测定该固体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一)经过个人思考和组内研讨,大家对于固体成分的判断基本达成一致,并得到了X先生的首肯,在不考虑实验原料不纯的情况下,烧杯内剩余的固体成分应该有这么几种可能,(请用化学式表示出其组成,有几种写几种。根据实际可能性可以不填满,也可以继续补充更多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等物质;
第二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第三种可能性:固体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
(二)在确定该固体成分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三种方案,前期操作都一样,取一定质量的烧杯A内固体,放入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内加热,只不过用来做出判断成分的依据不同:第一种方案是将导气管的出口插到水槽的液面下,以加热试管后导气管口有或没有气泡冒出为判断的依据:第二种方案是观察试管内固体的体积在加热前后是否有明显减小,并以此为判断成分的依据:第三种方案是在加热的前后,称量试管以及试管
内固体的总质量是否有明显减小,并以此为判断的依据。经过讨论,大家对这三种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如下:第一种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案可行。
(三)在测定烧杯内固体各成分的质量组成的时候,同学们按照(二)中第三种方案,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并在下一节的活动课上完成了测定:
1.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洁净滤纸,称量出10g烧杯A内的固体样品,此操作过程中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游码,正常的托盘天平使用过程中砝码应该放在右边的托盘内,如果此操作中有同学将砝码与固体的位置放反了,____________(会成不会)产生误差。
2.将称得的固体转移放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内并充分加热,试管冷却后残留固体与试管一起称量,重复多次,直到得到的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取出剩余固体再次称量,得到剩余固体7.6g,将剩余固体全部倒入一个容积为250mL的洁净烧杯B内。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确定烧杯A内的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以及其质量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g)。
3.使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取出96mL(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mL)蒸馏水,将其中的大约50mL水(足量)也倒入烧杯B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4.将B中悬浊液过滤,用量筒内大约20mL。蒸馏水分两次冲洗烧杯B内壁,将清洗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再用剩余的大约26mL,蒸馏水分三次清洗滤渣,清洗液也并入滤液之中。将滤纸和滤渣晾干,小心地把滤渣尽可能刮下来,称得滤渣质量为1.6g。到此为止,我们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确定烧杯A内的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以及其质量为____________。用剩余的馏水分三次清洗滤渣的目的是尽可能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造成实验误差。
5.到此为止,关于烧杯A中固体样品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已经可以通过相关计算得到结论(计箅过程与结果不在此处赘述)。
【思维拓展和实验反思】
6.有同学对于最终所得溶液(滤液和清洗液混合在一起所得)判断如下:溶质只有氯化钾,质量为7.6g-1.6g=6g。溶液质量为96g+6g=102g。实际称量后,却发现溶液只有100g,这两克的质量差是如何产生的呢?(最少答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同学们将实验结果报告给X先生后,首先得到了表扬,评价为思路清晰,操作得当,结果比较可信。不过老师又指出,把第2~5步的实验数据处理出来的计算结果,说成整个烧杯A中固体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仍然有科学上的漏洞,这漏洞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KCl、MnO2; KCl、MnO2、KClO3
(二)不论固体成分如何,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都会有气泡产生;在固体被加热的过程中,即使有氯酸钾存在,体积变化也没一定明显
(三)1.不需要;不会
2.KClO3 6.1g
3.量筒
4.MnO2 1.6g;将附着在滤渣表面的氯化钾冲洗掉
6.过滤时使用的滤纸吸水或玻璃棒表面、烧杯B内壁、量筒内壁、滤渣表面等处有液体残
7、烧杯A中固体并不是混合均匀的,各部分的质量组成可能不一样
【解析】(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反应后的试管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钾和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可能有氯酸钾,因此固体成分可能是也可能是KCl、MnO2;也可能是KCl、MnO2、KClO3;
(二)要验证固体成分,第一种方案将固体加热,看导气管口是否产生气泡为判断的依据是错误的,因为不论固体成分如何,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都会有气泡产生;第二种方案观察试管内固体的体积在加热前后是否有明显减小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固体被加热的过程中,即使有氯酸钾存在,固体体积变化也不一定明显:第三种方案是在加热的前后,称量试管以及试管内固体的总质量是否有明显减小,方案可行;
(三)1.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不需要游码,只用10g砝码即可;不使用游码,天平是等臂杠杆,左盘质量=右盘质量,因此砝码药品放反了不会产生误差;
2.反应前固体总质量为10g,反应后为7.6g,生成氧气质量为10g-7.6g=2.4g;
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2.4g
x=6.1g
3.量取96mL液体要用100mL的量筒量取;
4.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的质量为二氧化锰的质量,故二氧化锰为1.6g;滤渣表面残留着氯化钾溶液,用蒸馏水冲洗是除去残留的氯化钾;
6.溶液质量减少是因为过滤时使用的滤纸吸水或玻璃棒表面、烧杯B内壁、量筒内壁、滤渣表面等处有液体残留,使溶液质量减少;
7.实验过程取了A烧杯中10g固体作为样品进行实验,烧杯A中固体并不是混合均匀的,各部分的质量组成可能不一样,将实验数据处理出来的计算结果,说成整个烧杯A中固体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仍然有科学上的漏洞。
五、计算题
24.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次实验中,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答案】(1)二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是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65x=20.2g
解得:x=6.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g−6.5g10g×100%=35%
(3)HCl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可计算出,每次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0.2g,第二次试验所用固体样品和酸溶液的质量都最少,第二次实验中,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是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解得:x=6.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所用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锌和剩余盐酸中的氯化氢。
25.某金属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锌、铁和铜,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混合物中铁的含量,将500克稀硫酸溶液不断加到50克金属混合物中得到如下数据:
(1)该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有铜 克。
(2)第三次实验反应结束后,中含有的溶质有 。
(3)表格中“a”的值为 。
(4)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铁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0
(2)硫酸锌、硫酸亚铁
(3)25.2
(4)15.1g
【解析】(1)在锌、铁和铜三种金属,锌和铁都能和硫酸反应,只有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断加入硫酸最后剩余的是铜,也就是铜的质量为20g;由于锌、铁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根据金属反应的优先原则,锌先和硫酸反应,等到锌完全后铁才能和硫酸反应;
消耗等质量的硫酸消耗的锌和铁的质量为65:56,也就是当加入等质量的酸,如果是同种金属,则引起的固体质量变化相等,而现在加入第一、二次硫酸,引起的质量变化均为6.5g,而第三次是6.2g,说明第一、二次加入酸,只有锌参加了反应,第三次是锌和铁参加的反应,此时也可以分析如果100g硫酸消耗的铁的质量为,而当加入第四次硫酸的时候只有铁和硫酸反应,所以可知固体在30.8g的基础上减少了5.6g,所以a=30.8g-5.6g=25.2g,根据这个分析可知继续加入100g硫酸,所以在25.2g的基础上继续减少5.6g剩余19.6g,结果是剩余20g,说明硫酸过量,铁完全反应,剩下的是铜。也印证了前面分析的100g硫酸对应锌的减少量为6.5g,对应的铁的减少量为5.6g的结论是正确的;
(2)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第三次实验反应结束后,铁有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亚铁;
(3)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表格中“a”的值为25.2g;
(4)设100g稀硫酸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解得:x=9.8g;
设6.2g金属中含有锌的质量为y,消耗硫酸的质量为m,6.2g-y的铁消耗硫酸的质量为n。
Zn+H2SO4ZnSO4+H2↑
65 98
y m
Fe+H2SO4FeSO4+H2↑
56 98
6.2g-y n
,
m+n=9.8g;
解方程组得:y=4.3g;
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铁的质量为:25.2g-20g+(30.8g-25.2g)+4.3g=15.1g;
答:50克金属混合物中含铁的质量为15.1g。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可能是混合物
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
A.图中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
B.a点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
C.d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D.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
C.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等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图中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该实验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该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鼓起后又变瘪
D.若将图中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氯化钠固体,实验方案也是可行的
A.
分离KCl溶液中的MnO2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探究
D.
验证NH4NO3溶解吸热
金属
A
B
C
D
导电性(以100为标准)
99
61
17
7.9
密度/(g•cm-3)
8.92
2.70
7.86
11.3
熔点/℃
1083
660
1535
327
硬度(以10为标准)
3
2.7
5
1.5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所取药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黄铜样品质量
12g
10g
10g
烧杯+稀盐酸质量
150g
150g
16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161.8g
159.8g
169.8g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3.5
37
30.8
a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复习练习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课时作业,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