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习题(原卷+解析)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
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 )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
4.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5.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6.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表所示。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20℃时,向下列5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8.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下表记录了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天热的时候把一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12.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3.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5.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6.某工厂将含有FeSO4、ZnSO4、CuSO4的废液经重新处理回收Fe、Cu和ZnSO4,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1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9.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且随时间变化 ,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中 这种物质了,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 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 ,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 ,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20.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 。
(3)40℃时,将140g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g。
(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 。
(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 。
A.KNO3>KCl B.KNO3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
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A.固体a中有两种金属
B.乙是稀盐酸
C.滤液b中含有FeSO4、ZnSO4
D.操作②是蒸发结晶
选项
A
B
C
D
实验
镁条燃烧
检验氢气的纯度
探究CO2的溶解性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实验操作
实验分析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纯铜片上划痕比较深,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A.A
B.B
C.C
D.D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温度℃
0℃
20℃
40℃
50℃
溶解度/g
NH4Cl
29.4
37.2
45.8
65.6
KNO3
13.3
31.6
63.9
169
烧杯编号
A
B
C
D
水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加入Na2CO3的质量/克
30
35
40
50
溶液的质量/克
130
135
140
140
9.2溶解度(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
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答案】D
【解析】因为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4.6g MgCl2,又因为60g>54.6g,所以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④,故答案为:D。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 )
【答案】A
【解析】固体的溶解度是中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即为这种溶质的溶解度;从概念可以看出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和振荡、加压无关,故答案为:A。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
【答案】C
【解析】A项,溶解度必须限定温度,A错误;
B项,20℃时,100g食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B错误;
C项,20℃时,将36g的食盐加入100g的水中后刚好达到饱和,故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C正确;
D项,20℃时,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不饱和的溶液的比值不等于36:100:136,D错误;
故答案为:C。
4.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答案】C
【解析】20℃时,NaCl的溶解度分别为36g,100g水中溶解30g形成不饱和溶液,加入60g氯化钠时,能够溶解36g,形成饱和溶液;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g,100g水中加入30g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加入60g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加入90g时,能够溶解88g,形成饱和溶液;因此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⑤,故答案为:C。
5.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不能品尝药品味道,A错误;
B项,喜欢他能够吸附色素,不能吸附氯化镁,B错误;
C项,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除去泥沙、碳酸钙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的混合物,C错误;
D项,将气体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最终得到氢气,D正确;
故答案为:D。
6.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表所示。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36.0g,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36.0g+100g=136.0g,A错误;
B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36g,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36g=14g,B正确;
C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加入50g水,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搅拌后烧杯中剩余固体能全部溶解,即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C错误;
D项,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即使升温至100℃,最多只能溶解39.8g,烧杯中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B。
7.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20℃时,向下列5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答案】C
【解析】20℃时,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5g、88g,20℃时,向下列5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分别最多能溶解35g、88g,则②③⑤中溶质有剩余,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
8.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下表记录了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在20℃、40℃时,不溶于酒精,所以上述图象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不是碳酸钠,A错误;
B项,2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9g,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1.8g,所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都是易溶物质,B正确;
C项,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C错误;
D项,40℃时,将适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酒精,D错误;
故答案为:B。
9.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
B项,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B错误;
C项,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故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C正确;
D项,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天热的时候把一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天热的时候的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项,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析出,说明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B符合题意;
C项,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析出,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比冰箱后大后蔗糖的质量大,则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故C不符合题意;
D项,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析出,放入冰箱后蔗糖溶液的质量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A正确;
B项,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B正确;
C项,向一定量的生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铁中的碳和盐酸不反应,最终固体质量不为零,C错误;
D项,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C。
12.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故A正确;
B项,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故B正确;
C项,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项,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①X为NaCl固体,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C。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乙>丙>甲错误,故A错误;
B项,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并且丙没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项,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C正确;
D项,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K点表示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是建立在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的,故A不符合题意;
B、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5g,含义是该温度下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35g的甲物质,则5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17.5g的甲物质,故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当温度小于t℃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某工厂将含有FeSO4、ZnSO4、CuSO4的废液经重新处理回收Fe、Cu和ZnSO4,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固体a中有三种金属,即反应生成的铜、铁和过量的锌,A错误;
B项,乙是稀硫酸,用来和铁、锌反应,B错误;
C项,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锌,C错误;
D项,操作②是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锌,D正确;
故答案为:D。
17.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镁条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错误;
B项,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B正确;
C项,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C正确;
D项,图中实验,相互刻画,纯铜片上划痕比较深,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D正确;
故答案为:A。
1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此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3﹪,则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物质的质量=50g×23﹪=11.5g,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上的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t2℃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则说明此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再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故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溶质较多,故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正确。
C、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故要提纯混有少量乙物质的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
19.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且随时间变化 ,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中 这种物质了,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 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 ,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 ,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
(1)质量不变 不能继续溶解 饱和
(2)减少 不变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且随时间变化质量不变,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了,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20.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 。
(3)40℃时,将140g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g。
(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 。
(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 。
A.KNO3>KCl B.KNO3乙>丙;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加溶剂等方法;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从甲和乙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故答案为:(1)丙;(2)甲>乙>丙;(3)升高温度、加溶剂等;(4)冷却热饱和溶液。
三、解答题
23.已知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取其中一种固体做了如下实验: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较大的是 。
(2)由②到③获得固体的的方法是 、过滤、洗涤、干燥。
(3)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
(4)图中的x是哪种固体 (填化学式);②是否是饱和溶液 (填“是”或“否”)。
【答案】(1)KNO3
(2)降温结晶
(3)玻璃棒
(4)氯化铵;否
【解析】(1)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较大的是KNO3;
(2)分析图示可知,由②到③获得固体的的方法是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4)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5.6g,分析图示可知,加入60g固体,再蒸发掉100g水,有固体析出的是氯化铵,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65.6g,则②是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
四、探究题
24.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油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制备氧化铜
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②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顺序是b→ → →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洗涤干燥
③在CuSO4•5H2O晶体最终转变为纯净CuO的过程中,观察到蓝色晶体先变为 色,最终变为 色。
(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B中加入等体积的3% 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CuO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取3.2g CuO粉末,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外,还残留2.88g砖红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 。
【答案】(1)过滤 c a 白 黑
(2)催化剂 2H2O2O2↑+2H2O Cu2O
【解析】(1)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操作是过滤;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顺序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③将CuSO4•5H2O晶体加热最终获得纯净CuO的过程中,五水硫酸铜先失去结晶水,后硫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能够观察到蓝色晶体先变为白色,最终变为黑色;
(2)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 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O可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2H2O2O2↑+2H2O;
②3.2g CuO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铜元素质量为:3.2g-0.64g=2.56g,粉末隔绝空气加强热,除产生氧气外,还残留2.88g砖红色固体,则2.88g固体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是2.56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2.88g-2.56g=0.32g;
设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是x:y,则有64x:16y=2.56g:0.32g;
x:y=2:1,则其化学式为Cu2O。
五、计算题
25.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4.4
(2)设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44=x4.4g
解得:x=10g
原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2g−10g12g×100%=16.6%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6.6%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为12g+100g+100g-207.6g=4.4g;
(2)设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解得:x=10g;
原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6.6%。
26.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
(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并分别加入取自实验室的Na2C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_____________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质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CD;40g
(2)98.1%
【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室温下的水100g最多溶解40g碳酸钠,所以烧杯编号为C、D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40g;
(2)设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二氧化碳的质量=5.4g+25g﹣28.2g=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4g×x 2.2g
x=98.1%
98.1%>98%
所以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①
B.②
C.③
D.④
A.加热
B.振荡
C.搅拌
D.加压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20℃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实验室鉴别氯化钠和蔗糖
取样尝味道
B
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氯化镁
在水中加入足量活性炭,搅拌、过滤
C
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泥沙和CaCl2
加水溶解,加过量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D
验证并除去H2中含有的少CO2
将气体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A.A
B.B
C.C
D.D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B.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g
C.加入50g水,搅拌后烧杯中仍有剩余固体
D.升高温度能将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上图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都是易溶物质
C.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和酒精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而减小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与放入冰箱后相等
D.蔗糖溶液的质量放入冰箱前后不变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向一定量的生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D.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
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A.固体a中有两种金属
B.乙是稀盐酸
C.滤液b中含有FeSO4、ZnSO4
D.操作②是蒸发结晶
选项
A
B
C
D
实验
镁条燃烧
检验氢气的纯度
探究CO2的溶解性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实验操作
实验分析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纯铜片上划痕比较深,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A.A
B.B
C.C
D.D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温度℃
0℃
20℃
40℃
50℃
溶解度/g
NH4Cl
29.4
37.2
45.8
65.6
KNO3
13.3
31.6
63.9
169
烧杯编号
A
B
C
D
水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加入Na2CO3的质量/克
30
35
40
50
溶液的质量/克
130
135
140
1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课时练习,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精练,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