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同步练习+单元测试AB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共28页。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cm的是(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 B.课桌的高度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 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2.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0 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左右C.中学生的身高是1.68m D.中学生的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3.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月球绕着地球转B.菊花幼苗两个月后开花C.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5.关于长度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从零刻度的位置量起B.测量结果为10.20cm和测量结果为10.2cm,这两个测量结果相同C.测量中只要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中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中的误差6.在测量木块长度时,分别使用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把尺子测量的结果相同B.甲分度值大,测量结果更精确C.乙分度值小,测量结果更精确D.甲分度值大,测量的误差更小7.关于这块机械停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停表上记录的时间是337.5sB.该停表的分度值是0.2sC.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不需要用停表来测量时间D.在百米赛场上用停表计时时,若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长8.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路边的树木都在向北运动,以下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甲车和乙车都往北运动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C.甲车和乙车都向南运动D.乙车向南运动,甲车静止9.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A.地面上的灌木丛B.返回舱的降落伞C.太空中的空间站D.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10.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如图为先后拍的两张照片,能导致球从甲变成乙的是( )A.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时减速C.车向东运动时加速D.车向东运动时减速1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均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C.甲1分钟通过的路程为300mD.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12.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13.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14.一辆长为20m的大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经历时间是133s,则桥长是( )A.2660 m B.2640 m C.2680 m D.2620 m15.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2.5m/s B.3m/s C.3.5m/s D.7m/s16.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2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用了150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A.1.5 m/s B.1.6 m/s C.2 m/s D.2.5 m/s1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b,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C.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1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19.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0.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A车向右,B车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内,A车的速度小于B车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6分):21.小娟走路的步长约为40 (填适当单位),她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m。22.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钟表读数对应的时间为 (按照“X点X分X秒”的格式填写)。24.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亮是 的,树木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25.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速度如图。若以丙车为参照物,看甲、乙两车运动方向分别是:甲向 行驶,乙向 行驶。26.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均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甲同学的速度为 m/s,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27.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的速度表上的指针始终指在90km/h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直线行驶的一辆货车(车长为10m)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货车的时间刚好为5s。则轿车的速度为 m/s,被超越货车的车速为 km/h。28.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明用频闪摄影技术每隔0.5S拍摄一次小车的照片,得到了小车的频闪图片如图甲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cm。根据照片记录小车的位置,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图乙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A”或“B”);若实验过程中小车在路程中点的速度为v1,在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2,分析推理判定v1与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三、实验探究题(第29题6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共3小题,共计21分):29.(1)小车拖动纸带沿长木板作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分别打出如图所示的点,图中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依据是 。(2)有一个研究小组,对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百米测验中的跑步快慢(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进行了观察,并对每人记录了下面三组数据。从终点得到的信息是:丙比乙跑得快,而乙比甲跑得快。a.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分析比较序号 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运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得越快。c.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获得的信息,可归纳得出结论: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可得出结论: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可得出结论: 。30.如图所示,这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3)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运行的路程是 cm。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BC的平均速度vBC,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与路程sBC,计算得到vBC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BC,再测量路程sBC,计算得到vBC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sBC=sAC﹣sAB,再计算得到vBC(5)下表是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则“?”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 。31.测量与运动。(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图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右侧空格中应填写: 。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 。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 s。(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3的 (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释放。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运动得 ;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四、计算题(第32题6分,第33题8分,第34题9分,共3小题,共计23分):32.小明计划搭乘莞惠城际列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表为C7505次列车的时刻表:(1)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分钟?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小明若自驾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最短路线为50km,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0km/h,需要多长时间到达?3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8:30从甲地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去上海(全程限速120km/h),途经乙地的时间为9:00;上述行驶路线可当作直线处理。求:(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多长时间?(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反应距离.若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20km/h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经过0.6s反应时间后采取制动,汽车又行驶了80m后,恰好停在障碍物前方,求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34.我国在某海空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v1=4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以v2=30m/s的速度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3km时,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舰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花,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然以速度v3继续逃跑,于是舰长立即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求:(1)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二次击中敌舰,我方快艇以v1=40m/s的速度追了50s,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多少米?(2)鱼雷的速度v0为多少?(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为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83334小题分数40162123100分得分路程s(m)时间t(s)?AB段BC段AC段实验序号纸的张数纸张的总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mm①*****0.086②*****0.088③*****0.087站名东莞道滘东城南松山湖北常平东出发时间07:1007:1507:2707:4007:57到站时间07:1307:2507:3807:55里程s/km04.017.532.048.0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cm的是(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 B.课桌的高度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 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答案】C【解析】解: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在1cm,故A不符合要求;B、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cm,故B不符合要求;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20cm,故C符合要求;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约2.5cm,故D不符合要求。故选:C。2.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0 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左右C.中学生的身高是1.68m D.中学生的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答案】D【解析】解:A、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脚的长度大约是步幅的一半,在25cm=250mm左右,故A正确;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B正确;C、中学生的身高是1.68m左右,故C正确;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60次左右,故D错误。故选:D。3.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月球绕着地球转B.菊花幼苗两个月后开花C.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答案】B【解析】解:A、相对于地球,月球的位置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所以月球绕着地球转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菊花幼苗的长高属于其生物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中、日两国陆地的靠近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相对于地面,苹果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苹果落地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成比例,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关于长度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从零刻度的位置量起B.测量结果为10.20cm和测量结果为10.2cm,这两个测量结果相同C.测量中只要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中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中的误差【答案】D【解析】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只要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某一条刻度线对齐即可,测量时不必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故A错误;B、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10.20cm的分度值为1mm,而10.2cm的分度值为1cm,故这两个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故B错误;C、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故C错误;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6.在测量木块长度时,分别使用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把尺子测量的结果相同B.甲分度值大,测量结果更精确C.乙分度值小,测量结果更精确D.甲分度值大,测量的误差更小【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乙的分度值较小,故选乙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误差更小,故选:C。7.关于这块机械停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停表上记录的时间是337.5sB.该停表的分度值是0.2sC.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不需要用停表来测量时间D.在百米赛场上用停表计时时,若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长【答案】A【解析】解:A.由图知:在停表的小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第5格和第6格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且指针指在后半格,大盘应该读大数, 在大表盘上,1s之间有个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所以时间为337.5s,所以A正确;B.该停表的分度值为0.1s,B错误;C.测速度时,用到的测时间仪器时停表,C错误;D.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得多,则声音从发令员位置传播到计时员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百米赛跑中,声音从发令员到计时员需要的时间约为t=Sv=100m340m/s≈0.29s;当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实际上是少计时0.29s,这样会使测得的时间偏短,D错误。故选:A。8.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路边的树木都在向北运动,以下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甲车和乙车都往北运动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C.甲车和乙车都向南运动D.乙车向南运动,甲车静止【答案】A【解析】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乙车向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此时甲车有三种可能:一是静止不动;二是向北运动;三是也向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A不可能。故选:A。9.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A.地面上的灌木丛B.返回舱的降落伞C.太空中的空间站D.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答案】B【解析】解:AD、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地面上的灌木丛和跑动的小动物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AD不符合题意;B、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返回舱的降落伞为参照物,两者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则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C、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太空中的空间站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空间站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0.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如图为先后拍的两张照片,能导致球从甲变成乙的是( )A.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时减速C.车向东运动时加速D.车向东运动时减速【答案】D【解析】解: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A、当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小球不会向东摆动,故A错误;B、当车向西运动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西摆动,故B错误;C、当车向东运动时加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西摆动,故C错误;D、当车向东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东摆动,故D正确。故选:D。1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均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C.甲1分钟通过的路程为300mD.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答案】B【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说明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D.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乙在t=2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4m,可知乙的速度为v乙=st=4m2s=2m/s可知,v甲>v乙,因甲和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乙甲为参照物时乙向后运动,即乙向西运动,故B正确,D错误;C.甲的速度v甲=3m/s,时间t甲=60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甲=3m/s×60s=180m,故C错误。故选B。12.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解析】解:AB、匀速运动10m,甲需要时间t甲=4s,乙需要时间t乙=5s,则v甲=st甲=10m4s=2.5m/s,v乙=st乙=10m5s=2m/s,故A错误、B正确;CD、匀速运动10m,甲需要时间t甲=4s,乙需要时间t乙=5s,所以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1s,故CD错误。故选:B。13.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解: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v=st可知,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CD正确;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故选:A。14.一辆长为20m的大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经历时间是133s,则桥长是( )A.2660 m B.2640 m C.2680 m D.2620 m【答案】B【解析】解:72km/h=20m/s,货车所走的路程为:s=vt=20m/s×133s=2660m;桥长为:s桥长=s﹣s大货车=2660m﹣20m=2640m。故选:B。15.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2.5m/s B.3m/s C.3.5m/s D.7m/s【答案】B【解析】解:(1)第一段的运动时间t1=s1t1=40m2m/s=20s;(2)后一段的路程s2=v2t2=5m/s×10s=50m;(3)总路程s=s1+s2=40m+50m=90m,总运动时间t=t1+t2=20s+10s=30s,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平=st=90m30s=3m/s;故选:B。16.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2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用了150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A.1.5 m/s B.1.6 m/s C.2 m/s D.2.5 m/s【答案】A【解析】解:根据v=st可知,前一半路程用时t1=s2v1=300m1.2m/s=250s;又知后半程用时t2=150s,则全程用时t=t1+t2=250s+150s=40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600m400s=1.5m/s,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b,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C.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解:A、已知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由图可知甲球从a到b的时间为5t,乙球从a到b的时间为3t,因此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错误;B、由图可知从a到b,甲球与乙球运动的路程相同,甲球所用时间比乙球长,由v=st可知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由图可知乙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由v=st可知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故选:C。1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答案】C【解析】解:A、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分度值为2mm,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00cm﹣1.00cm=9.00cm,故A错误;B、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9.00cm,AB所用时间为t=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st=9.00cm3s=3.00cm/s=0.03m/s,故B;C、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因为运动过程中小车在C点的速度不为0,故D错误。故选:C。19.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解:A、由图可知,第10min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A错误。B、由图可知0~30min,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根据v=st,则他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C、由图可知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故C错误。D、由图可知20~30min,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甲在乙的前边,第30min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D错误。故选:B。20.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A车向右,B车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内,A车的速度小于B车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解:A、0~t1时间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A=sAtA=600m30s=20m/s;vB=sBtB=840m70s=12m/s,所以vA>vB,故A错误;B、30s﹣40s内,A车车静止,速度为0,B车速度为12m/s,B车速度大,故B错误;C、在t2~t3时间内,A车向左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B车也是向左运动,速度大小为12m/s,vA>vB。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C正确。D、0~70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600m+600m=1200m、B两车通过的的路程为840m,由v=st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不同,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6分):21.小娟走路的步长约为40 (填适当单位),她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m。【答案】cm;28。【解析】解:单人课桌的宽度约40cm,初中生走路的步长与此差不多,在40cm=0.4m左右;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70×0.4m=28m。故答案为:cm;28。22.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答案】17.57cm;1mm。【解析】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8cm+17.57cm+17.56cm+17.57cm4=17.57cm;(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答案为:17.57cm;1mm。2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钟表读数对应的时间为 (按照“X点X分X秒”的格式填写)。【答案】2.02;10点9分35秒。【解析】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02cm刻度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02cm﹣4.00cm=2.02cm。根据时钟的读数方法可知,此时时针超过10,分针在2的前面,秒针指向35s,所以时间为10点9分35秒。故答案为:2.02;10点9分35秒。24.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亮是 的,树木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运动;静止。【解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亮的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小亮是运动的;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树木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25.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速度如图。若以丙车为参照物,看甲、乙两车运动方向分别是:甲向 行驶,乙向 行驶。【答案】东;西。【解析】解: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甲车速度大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乙、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乙车速度小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乙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大,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故答案为:东;西。26.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均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甲同学的速度为 m/s,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答案】5;西。【解析】解:由图像可知,甲、乙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在甲的前方10m处开始运动;由甲图像可知,t甲=6s时,通过的路程s甲=30m,所以v甲=s甲t甲=30m6s=5m/s;由乙图像可知,t乙=5s时,通过的路程s乙=25m﹣10m=15m,所以v乙=s乙t乙=15m5s=3m/s;因为v甲>v乙,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故答案为:5;西。27.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的速度表上的指针始终指在90km/h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直线行驶的一辆货车(车长为10m)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货车的时间刚好为5s。则轿车的速度为 m/s,被超越货车的车速为 km/h。【答案】25;82.8。【解析】解:轿车的速度:v轿车=90km/h=25m/s,大客车的长度为s=10m,因为是同向行驶,所以轿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为v=v轿车﹣v客车,由速度公式v=st,轿车经过该车的时间:t=sv=sv轿车−v客车,所以客车的速度:v客车=v轿车−st=25m/s−10m5s=23m/s=82.8km/h。故答案为:25;82.8。28.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明用频闪摄影技术每隔0.5S拍摄一次小车的照片,得到了小车的频闪图片如图甲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cm。根据照片记录小车的位置,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图乙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A”或“B”);若实验过程中小车在路程中点的速度为v1,在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2,分析推理判定v1与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答案】加速;B;>。【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可知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2)图乙A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不符合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图乙B表示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故选:B;(3)小车从斜面上静止滑下时速度在增大,是做加速运动,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所以路程中点的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速度,即v1>v2。故答案为:加速;B;>。三、实验探究题(第29题6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共3小题,共计21分):29.(1)小车拖动纸带沿长木板作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分别打出如图所示的点,图中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依据是 。(2)有一个研究小组,对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百米测验中的跑步快慢(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进行了观察,并对每人记录了下面三组数据。从终点得到的信息是:丙比乙跑得快,而乙比甲跑得快。a.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分析比较序号 及获到的信息,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运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得越快。c.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获得的信息,可归纳得出结论: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可得出结论: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可得出结论: 。【答案】(1)B;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2)a.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b.4与7、5与8、6与9;c.①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相同时,物体运动快慢相同;②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解析】解:(1)A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从左向右相邻两点的间距越来越大,所以纸带A做变速直线运动;B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所以纸带B做匀速直线运动;(2)a.分析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通过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且路程越多,物体运动越快,可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所通过的路程越多,物体的运动越快;b.分析比较序号4与7,5与8,6与9的实验数据,所用的时间不同,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可得在相同的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越短,物体的运动越快;c.①表一、表二或表三,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相同,物体的运动快慢也相同。②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初步得出,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同,运动快慢不同,且比值越大,物体的运动越快。故答案为:(1)B;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2)a.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b.4与7、5与8、6与9;c.①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相同时,物体运动快慢相同;②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30.如图所示,这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3)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运行的路程是 cm。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BC的平均速度vBC,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与路程sBC,计算得到vBC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BC,再测量路程sBC,计算得到vBC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sBC=sAC﹣sAB,再计算得到vBC(5)下表是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则“?”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 。【答案】(1)v=st;(2)较小;时间;(3)80.0;偏大;(4)C; (5)平均速度v(m/s)。【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sAC=80.0cm;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会偏小,根据v=st可知,计算出的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大。(4)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BC结果不准确;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sBC=sAC﹣sAB,再计算得到vBC结果比较准确。故选:C;(5)本实验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所以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所以“?”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平均速度v(m/s)。故答案为:(1)v=st;(2)较小;时间;(3)80.0;偏大;(4)C; (5)平均速度v(m/s)。31.测量与运动。(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图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右侧空格中应填写: 。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 。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 s。(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3的 (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释放。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运动得 ;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答案】(1)18.50cm;(2)纸的平均厚度;0.087;减少误差;(3)229.2;(4)甲;时间;距离。【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18.50cm;(2)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量多张纸的总厚度L,数出纸的张数n,L与n之比是一张纸的厚度,所以表中第5个空代表纸的平均厚度;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0.086mm+0.088mm+0.087mm3=0.087m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9.2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3min49.2s=229.2s;(4)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3甲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3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3甲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故答案为:(1)18.50cm;(2)纸的平均厚度;0.087;减少误差;(3)229.2;(4)甲;时间;距离。四、计算题(第32题6分,第33题8分,第34题9分,共3小题,共计23分):32.小明计划搭乘莞惠城际列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表为C7505次列车的时刻表:(1)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分钟?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小明若自驾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最短路线为50km,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0km/h,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答案】(1)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40分钟,平均速度是66km/h;(2)小明自驾车需要1.25h。【解析】解:(1)由表可知,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t=7h55min﹣7h15min=40min;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路程为s=48.0km﹣4.0km=44km;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平均速度为v=st=44km40min60min/ℎ=66km/ℎ;(2)由v=st得:小明自驾车所用时间t′=s′v′=50km40km/ℎ=1.25ℎ。答:(1)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40分钟,平均速度是66km/h;(2)小明自驾车需要1.25h。3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8:30从甲地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去上海(全程限速120km/h),途经乙地的时间为9:00;上述行驶路线可当作直线处理。求:(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多长时间?(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反应距离.若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20km/h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经过0.6s反应时间后采取制动,汽车又行驶了80m后,恰好停在障碍物前方,求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答案】(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0.75h;(3)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是100m。【解析】解:(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9:00﹣8:30=0.5h,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v=st=140km−90km0.5ℎ=100km/h;(2)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的路程是90km,汽车在不超速情况下,最高速度为120km/h,根据v=st可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多长时间为:t′=s′v′=90km120km/ℎ=0.75h;(3)由v=st可得反应距离:s反=v′t″=120×13.6m/s×0.6s=20m;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是汽车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s″=s反+s制动=20m+80m=100m。答:(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0.75h;(3)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是100m。34.我国在某海空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v1=4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以v2=30m/s的速度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3km时,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舰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花,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然以速度v3继续逃跑,于是舰长立即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求:(1)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二次击中敌舰,我方快艇以v1=40m/s的速度追了50s,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多少米?(2)鱼雷的速度v0为多少?(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为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答案】(1)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2000m;(2)鱼雷的速度v0为90m/s;(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约为6.7m/s。【解析】解:(1)由v=st可得,我方快艇以v1=40m/s的速度追了50s,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v1t1=40m/s×50s=2000m;(2)此过程中敌舰运动的距离:s2=v2t1=30m/s×50s=1500m;由题意知,第一次鱼雷通过的路程:s3=L+s2=3000m+1500m=4500m,鱼雷的速度:v0=s3t1=4500m50s=90m/s;(3)第二次发射鱼雷时我方快艇与敌舰距离:s4=L﹣s1+s2=3000m﹣2000m+1500m=2500m,第二次鱼雷通过的路程:s5=v0t2=90m/s×30s=2700m,敌舰第二次通过的路程:s6=2700m﹣2500m=200m,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运行速度:v3=s6t2=200m30s≈6.7m/s。答:(1)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2000m;(2)鱼雷的速度v0为90m/s;(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约为6.7m/s。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83334小题分数40162123100分得分路程s(m)时间t(s)?AB段BC段AC段实验序号纸的张数纸张的总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mm①*****0.086②*****0.088③*****0.087站名东莞道滘东城南松山湖北常平东出发时间07:1007:1507:2707:4007:57到站时间07:1307:2507:3807:55里程s/km04.017.532.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