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习题课ppt课件+教学设计+单元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展开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
|
|
|
|
|
|
|
|
|
|
1、(江苏南京) 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 岸上的亭子 B. 水边的柳树
C. 飞过的白鹭 D. 小明划的船
2、(山东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3、(湖北宜昌)如图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2024年退役后,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 地球 B. 实验舱
C. 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D. 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4、(兰州)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5、(四川泸州)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
C. 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
D 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6、“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 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 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 d 约为( )
A.4.5m B.3 m C.1.5m D.0.5m
7.如图,小明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物体的长为3.80cm
C.物体的长度为3m
D.物体的长度为2.80cm
8.下面是小明学完长度的测量以后总结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对同一个长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刻度尺,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D.对同一个长度,认真测一次就够了,多测量几次无法减小误差
9.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细致地测量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一次测出10个硬币叠放的总厚度,再除以10
10.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mm的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如下,记录正确的是( )
A.4.6cm B.46mm C.46.0mm D.4.60
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为________cm。
1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 cm。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 。
15、(四川眉山)眉山市于年4月24日,在东坡区举办了“千禾杯”半程马拉松赛,某选手在湖滨路一段平直赛道上用时间跑了,该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以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是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6、(青海)如图7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 m/s。
17、(山东东营)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他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 m/s。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0km/h,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 _______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17题6分,18题8分,20题3分,21题7分,22题4分,共28分)
1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如果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_______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4)若丙同学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12.82cm、12.84cm、12.83cm、12.72cm、12.82cm,则这只钢笔的长度为_________cm。
19.如图是小华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小华将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会造成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若秒表每个小格的示数为0.5s,如图所示,则全程的时间为________s,全程路程为________cm,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0、参照物的选择
提出问题 | 看电视转播时,我们会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这是为什么呢? |
过程方法 | 为了探究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小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小桌平面上安装一滑轮,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 |
交流讨论 |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小卡通人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电视转播时,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___ |
21.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 | 2 | 3 | 4 |
(3)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的。大约是_____m/s。
(4)实验中,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的目的是_____,你认为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_____有关。
22.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
器材:墨水瓶、教科书、橡皮
步骤:
(1)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
(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_____,相对于课桌是_____.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_____若以_____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
四、简答题(23题4分,24题4分,共8分)
23、如图所示,分别说出甲、乙两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
24.“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开通运营,将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如图甲所示。一辆小客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从香港到珠海,时间由原来的约3h缩减为0.5h。图丙是该车途经的两个交通标志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显示汽车的速度为 ______ ;图丙的交通标志牌中“100”的含义是 ______ ;
(2)从A、B两问题中任选一问计算:
A.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所在地到澳门的最短时间 ______ ;
B.从香港到珠海大约缩短了的路程 ______ 。
五、计算题(5分)
25.在某次定向爆破中引爆炸药后,引线燃烧速度0.8cm/s,爆破安全距离至少200m,当引线长80cm时,引爆后安全跑开的速度至少是多少m/s?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C
6.C
解析:
行夸赞礼时,两人的距离约为3个手臂的长度,而一个手臂的长度约为0.5m,所以图示中两个同学的面部间距约为
d=3×0.5m=1.5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80cm-1.00cm=2.80cm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对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不同,故B错误;
C.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故C正确;
D.对同一个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1元硬币的厚度很小,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大,精确度不高,直接用刻度尺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故可将多个硬币叠放在一起,测出总厚度,然后除以硬币个数,即可得出1元硬币的厚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
A.对于“4.6cm”,“4”对应的分度值为1cm,故A错误;
B.对于“46mm”,“4”对应的分度值为1cm,故B错误;
C.对于“46.0mm”,“6”对应的分度值为1mm,故C正确;
D.对应“4.60”,测量结果没有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将被换算的值(78cm)中的单位去掉,将数值78视为倍数;然后结合两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因1cm=10mm,故
78cm=78×10mm=780mm
故D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2.A 1mm 2.20
解析:
[1]A刻度尺使用时刻度更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
[2][3]A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刻度尺测刻度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2.20cm。
13.1.58
解析: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块左端与7.00cm对齐,右端与8.58cm对齐,所以金属块的长度为
14.1mm 3.80 5min37.5s
解析:
[1][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9.80cm,物体长度为
[3]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5以后接近6,表示5min且超过5.5min,外侧指针指在37和38中间小格处,表示37.5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
15、8 运动
解析:
(1)选手跑步的时间为2min,即
路程为960m,根据可知,该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以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与选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建筑物是运动的。
16、变速 13.5
17、5;东
解析: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他的平均速度为:v===5m/s;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0km/h=≈2.78m/s,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则两人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东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16题8分,17题7分,18题8分,共23分)
18、B 2.80 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乙 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2.83
解析:
(1)[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A视线倾斜,B视线与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
[2]测长度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边缘与3.0cm刻度线对齐,读作3.00cm,右侧边缘所对刻度值为5.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80cm-3.00cm=2.80cm
(2)[3]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甲测得的结果12.82cm估读到mm的下一位,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估读到cm的下一位,故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造成的。
(3)[4][5]由[3]分析知,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乙同学测量结果是错误的,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6]五次测量数据中,第四次的实验数据14.72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删除这个数据;剩余四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则这只钢笔的长度应为
L'=12.82cm+12.84cm+12.83cm+12.82cm≈12.83cm
19. 较小 大 小于 变速 2.5 60 0.2
解析:
(1)[1]测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2)[2]斜面的坡度大了,小车下滑速度过快,不方便测量时间,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
[3]将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小,而路程不变,根据可知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
(3)[4][5]由图可知,上半程所用的时间比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多,而路程一样,根据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说明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6]若秒表每个小格的示数为0.5s,如图所示全程的时间一共5个小格,则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
[7]由图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为60cm。
[8]由图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路程为
s2=30cm=0.3m
所用时间为3个小格,即
则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20.右 我们选择了背景画作为参照物 我们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解析:
(1)[1]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我们会感觉小卡通人向右运动;
[2]以背景画作为参照物,小卡通人相对于背景画向右运动;
(2)[3]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会感觉他们在跑动.
21.气泡运动的距离 时间 不变 0.1 便于测量时间 气泡的大小
解析: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气泡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2)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0,2)、(30,3)、(40,4.)、(50,5)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速度为:v===0.1m/s;
(4)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便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22.静止的 运动的 静止 课桌
解析:
(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墨水瓶相对于教科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教科书是静止的;
若以课桌为参照物,缓慢拉动教科书,则教科书相对于课桌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教科书是运动的.
四、简答题(23题4分、24题4分,共8分)
23、解析: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楼房子上的小旗向右飘,所以风是向右吹,所以乙船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左运动;2、静止;3、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甲船上的旗向左飘,所以甲船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24.80km/h 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 0.29h 200km
解析:
解:(1)[1] 图乙显示汽车的速度为80km/h;
[2] 图丙的交通标志牌中“100”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
(2)[3]由可得从交通标志牌所在地到澳门的最短时间
[4]由可得从香港到珠海大约缩短了的路程
五、计算题(25题5分。)
25.2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引线长80cm,引线燃烧速度0.8cm/s,则从点燃引线到炸药爆炸,需要的时间是
在这段时间内,要求人跑到安全地方的距离至少是200m,所用的时间相同,都是100s,则跑开的速度至少是
引爆后安全跑开的速度至少是2m/s。
答:当引线长80cm时,引爆后安全跑开的速度至少是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