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展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 题 | 第一章 复习《机械运动》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 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点 | 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 |||||||||||||||||||
教学难点 | 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法 | |||||||||||||||||||
教学准备 | 教材、多媒体课件 | |||||||||||||||||||
课型课时 | 新授课 一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个性化补充 | |||||||||||||||||||
一、复习导入 知识结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符号: 。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应该观察 ① 是否磨损,若磨损则要从后面清晰的刻度开始量起。 ② :便于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③ :便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 (2)使用时 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 。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不得斜视。 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位。 (3)记录时 要记录数据和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和 组成。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 2.时间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 。 知识点三:误差 1.概念: 和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是 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的仪器和正确的测量方法。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例题解析: 例1: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停表的读数为: s。
例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专题二】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作为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例题解析: 例: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 4.单位 (1)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 (2)换算关系:1 m/s= km/h; (3)人步行速度约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的运动。 6.变速运动 (1)概念:运动速度 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 。 例题解析: 例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 km/h B.70 km/h C.50 km/h D.40 km/h 例2:一列火车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山洞长920 m,火车全部通过山洞共用了100 s,求此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例3: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4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
2.实验主要器材:小车、斜面(作用: 。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目的是 )、刻度尺(作用: 。注意:测量时要“头对头”“尾对尾”)、停表(作用: )、金属片作用 )。 3.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据v=s/t,计算小车各段的平均速度,并绘出实验数据曲线图,通过小车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测量下半段路程的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因为 。 5.误差分析:①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值 ,平均速度测量值 ;②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在顶端,导致时间测量值 ,平均速度测量值 。 例题解析: 例: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三、随堂训练 1.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2.如上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 ,合计 s。 3.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四、课后小结 复习了本单元的内容相信同学们都掌握的比较好了,希望下来再多回顾,做题巩固。 |
| |||||||||||||||||||
B板书设计 | 第一章 复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运动的描述 三、运动的快慢 四、测量平均速度 | 作 业 布 置 | 回顾本单元知识点;同时预习第二章第一节的知识点内容。
| |||||||||||||||||
教 学 反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