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下 《安塞腰鼓》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灯笼》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大雁归来》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下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导学案
展开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法指导: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预习2”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关于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小说常识。
2.读文时注意字的正音,圈出与今天写法不同的词。
3.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为他 (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5.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新知认知
1.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社戏”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就是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棹着(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漂渺( ) 旺相( ) 惮( ) 撮( )
2.文章思路是“ 社戏”—“ 社戏”—“ 社戏。
3.全文40自然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
(1)10-13:
(2)14-21:
(3)22-30: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
2.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明确:
3.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详略如何?
明确: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一)品读第一部分
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明确:
2.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明确
3.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明确:
4.这部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明确:
(二)品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
2.“我”去赵庄看戏一切顺利吗?
明确:三次波折:
三次转机:
3.“我”盼望到赵庄看戏,过程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作用如何?谁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确:
作用: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来表现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的? 朗读,思考。
明确:
(1)第十段先写“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少年的开船动作进行了传神的描绘。(哪些动词?圈出来)
思考:从第10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3)第十一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看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明确: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思考: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
明确:
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思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5.我在去看戏的途中产生过什么错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作用:
6.自读14—21段,说说按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明确:
远望戏台如仙境:表现了模糊在月色中戏台境界的美妙和“我”心情的愉悦。
详写:
略写:
7.在作者的笔下,“我”急切盼望的社戏好看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伙伴们喜欢看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
从戏剧内容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孩子们的表现看:
小伙伴们喜欢看戏的真正原因:
8.第21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朗读22~23段。
(1)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22段: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明确:
(3)赏析23段: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彩)起来。
明确:
10.朗读24~30段(叙述者 、双喜 、阿发)回答问题。
(1)归航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哪几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
明确:
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看待偷豆的行为?
明确:
(三)品读第三部分
1.根据人物语言、行为,说说六一公公的性格特征。
⑴“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_______________)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_______)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要写六一公公送豆?
明确: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40段)
2.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可是为什么要这样结尾呢?
3.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
明确:
二、主旨探究
结合写作背景,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主题:
三、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作者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体会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资料链接:
鲁迅作品《社戏》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我”在北京看过的两次戏,一次是在北京的戏院,戏院里嘈杂、拥挤、混乱的环境让“我”非常的厌恶。另一次是募集水灾捐款,因为捐款的方式是买戏票,因此机缘巧合的又看了一次戏,但却遭遇尴尬,没有看完便离了场,两次看戏给“我”的感觉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儿时在赵庄看戏的感受和经历。
明确:
【课后导练】
(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 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 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 、 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5.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6.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7.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又体现了 。
8.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9.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所闻:
10.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
1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
2.神态 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3.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5.点;磕。
6.A
7.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8.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9.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10.月夜航船。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的速度快,侧面写出了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超,表现力看社戏时的急切心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