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优质课件ppt
展开《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生平和作品特点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2.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演唱《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文学常识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2)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PPT
(3)汉乐府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二、初读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听读、跟读、自由朗读
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出自大海广阔的胸间。(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3.理清层次
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三、品读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开篇两句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写诗人从碣石山上往下观看到的大海全景,从视觉上突出远观的景物。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岛上草木茂盛,由静转动,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涌”字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个“若”字表明所写为虚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诗人通过主观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表达了想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最后两句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5.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观”到了什么?(结合具体诗句展开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
透过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看见曹操佩剑站在海边石头悬崖上的勃勃英姿。
透过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看见沧海水波荡漾,似千军万马在呼啸奔腾;山岛高高挺立,像威武勇猛的巨人岿然屹立。
透过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看见山岛上的树木丛草长得郁郁葱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
透过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看见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动,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6.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还仿佛“观”到了什么?
透过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还仿佛看见日月星辰从大海里升起落下,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
7.同学们,透过这首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大海的苍凉与辽阔,同时也感受到曹操的霸气......
我感受到了曹操得胜归来,伫立在碣石山上,聆听大海的咆哮,傲视天下,想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
四、合作探究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学法指导】描绘画面
答题思路: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仿佛每天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中冉冉升起,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深蓝的夜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
2.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五、课堂小结
1.结构梳理
2.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观沧海,背景资料,知识链接,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时序更替游子思乡,天净沙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介绍,诗文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概括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