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8页。
第十五讲“运动型问题(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动静互化、动中取静;
2.了解动点问题解决关键;
3.熟练掌握图形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特殊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点、线、面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特殊图形后寻找相应图形特性,并利用必要的辅助线建立证明关系或方程,使学生加深了解数学学习中几何证明要领及方程思想.
问题解决
1.培养学生化动为静能力;
2.特殊四边形性质应用;
3.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动点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课件中动画,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变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动为静.
教学难点:化动为静,特殊几何图形性质应用.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路径
教学说明
上节课我们一起主要学习了在几何图形中全等的证明与应用,接下来我们在一同研究几何图形中另一重要解题证明手段—相似,大家把书翻到109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例2.
中考佳题
1.如图,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边CD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 )
A.(eq \r(2),eq \r(2)) B.(2,2) C.(eq \r(2),2) D.(2,eq \r(2))
解析: = 1 \* GB3 ①A(-2,4)在抛物线y=ax2上,带入求得抛物线y=x2;下一步
涂色△OAB与△OCD,并标记OB,OD
= 2 \* GB3 ② 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所以OB=OD=2,P的纵坐标即为2,带入抛物线y=x2,求得P的坐标(eq \r(2),2).
答案:在括号中直接填“C”
2.如图所示,点A,B在直线MN上,AB=11cm,⊙A,⊙B的半径均为1cm,⊙A以每秒2cm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也在不断增大,其半径r(cm)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当点A出发后_______________秒两圆相切.
图1 图2
图3 图4
解析:注意两圆有内切与外切两种相切的形式,利用相切时圆心距的长度建立关于t的方程,进而求得t值,具体求解如下:下一步
完全出示图1
= 1 \* GB3 ①⊙A与⊙B第一次相外切时,依图1列方程得2t+1+( t+1)=11,解得t=3;
下一步
完全出示图2
= 2 \* GB3 ②⊙A与⊙B第一次相内切时,依图2列方程得2t+( t+1)-1=11,解得t=;
下一步
完全出示图3
= 3 \* GB3 ③⊙A与⊙B第二次相内切时,依图3列方程得2t+1-( t+1) =11,解得t=11;
下一步
完全出示图4
= 4 \* GB3 ④⊙A与⊙B第一次相外切时,依图1列方程得2t-( t+1)-1=11,解得t=13;
答案:直接在空中填“3秒、秒、11秒、13”
分两页出示
第一页
3.如图1,已知y=(x>0)图象上一点P,PA⊥x轴于点A(a,0),点B的坐标为(0,b)(b>0),动点M是y轴正半轴上B点上方的点,动点N在射线AP上,过点B作AB的垂线,交射线AP于点D,交直线MN于点Q,连结AQ,取AQ的中点为C.
(1)如图2,连结BP,求△PAB的面积;涂色△PAB
答案:在图2中作BH⊥AD,涂色△ABP
解:过B作BH⊥AD,垂足为H,则BH=OA=a,
∵A(a,0)
∴BH=OA=a,P(a,)
∴S△ABP=BH·AP=×a×=3下一步
连接OP,涂色△AOP
(法二)
解:连接OP,由图2易知,△ABP与△AOP同底(AP),等高(OA=BH)
∴S△ABP= S△AOP,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S△AOP==3,
∴S△ABP=3.
第二页
3.如图1,已知y=(x>0)图象上一点P,PA⊥x轴于点A(a,0),点B的坐标为(0,b)(b>0),动点M是y轴正半轴上B点上方的点,动点N在射线AP上,过点B作AB的垂线,交射线AP于点D,交直线MN于点Q,连结AQ,取AQ的中点为C.
(2)当点Q在线段BD上时,若四边形BQNC是菱形,且面积为2eq \r(3),
求此时P点的坐标;
解析:标记∠1、∠2、∠3,∠4,∠5直角符号
确定△BCQ的形状及∠1、∠2、∠3、∠4、∠5的度数,在由菱形BQNC的面积为2eq \r(3),求得A点坐标,即可得到P点坐标.
答案:涂色四边形BQNC
解:如图1,∵四边形BQNC是菱形,
∴BQ=BC=NQ=CN,
∵AB⊥BQ,C是AQ的中点,
∴BC=CQ=AQ,
∴△BCQ为等边三角形,∠1=∠2=60°,
∴∠4=∠5=∠3=30°,下一步
又∵SBQNC=2eq \r(3)=2S△BCQ=2×BC2,
∴BC=2
在Rt△BAQ中,易求AB=2eq \r(3),
在Rt△BOA中,易求OA=3,下一步
又∵P点在反比例函数y=,
∴P点坐标为(3,2).
分三页出示
第一页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直线y =-2x-1与y轴交于点A,与直线y=-x交于点B, 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C.
(1)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解:∵直线y =-2x-1与y轴交于点A,标记A、B、C坐标
∴A(0,-1),
直线y =-2x-1与y=-x交点为B,
联立 y =-2x-1 解得B(-1, 1),
y=-x
又∵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C,
∴C(1,-1),下一步
设过A(0,-1)、B(-1, 1)、C(1,-1)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
代入得 c=-1 解得 a=1
1= a-b+c b=-1
-1= a+b+c c=-1
∴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
第二页
(2)P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①当四边形PBQC为菱形时,求点P的坐标;
作P1 P2⊥BC,标记P1、 P2(不用画图中的格子)
解析:四边形PBQC为菱形,则PQ垂直平分BC,从而可知P点即为BC的垂直平分线与抛物线的交点(P1或P2).
答案:解:∵四边形PBQC为菱形,
∴对角线PQ垂直平分BC,
∵直线BC为y=-x,且O为线段BC中点
∴直线PQ为y=x,下一步
由P为抛物线上一点,则直线PQ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P
联立 y=x
y=x2-x-1
解得:P1(1+,1+)或P2 (1-,1-)
∴四边形PBQC为菱形时,点P的坐标为(1+,1+)或(1-,1-)
第三页
(2)P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②若点P的横坐标为t(-1<t<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C面积最大,并说明理由.(出示下图第一个,红色的圆点不要画)
解析:对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涂色
由题中P的横坐标t在-1与1之间,且在(1)中已求得B点与C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与1,从而可知点P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
下一步 涂淡颜色色四边形PBQC,涂深颜色△PBC
P与Q关于原点对称,从而可知SPBQC=2S△PBC,那么满足S△PBC的值最大时的P即为所求.
答案:当t=0时,四边形PBQC面积最大,理由如下: 下一步
对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涂色
解:∵P点横坐标为t,且-1<t<1,
又∵(1)中已求得B点与C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与1,
∴点P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 下一步
∵P与Q关于原点对称,
∴SPBQC=2S△PBC,
∴只需求解点P横坐标为t满足S△PBC的值最大即可, 下一步
∵线段BC的长为定值
∴当底边BC上的高最大时,S△PBC的值最大. 下一步
出示第2个图,并作BC的平行线,相切于抛物线于点P(如图所示P与A重合)
方法如下:作BC的平行线l,与抛物线相切,切点即为所求点P.
下一步
设l直线解析式y=-x+m,
∵l与抛物线y=x2-x-1相切,
∴ y=-x+m
y=x2-x-1,
x2-m-1=0
=b2-4ac=0-4×1×(-m-1)=0
解得m=-1 下一步
∴直线l与抛物线交点P(0,-1),
此时S△PBC的值最大,
即点P的横坐标为t=0时,四边形PBQC面积最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16讲《阅读理解型问题》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3页。
这是一份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3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5页。
这是一份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1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