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14讲《运动型问题(一)》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14讲《运动型问题(一)》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6页。
第14讲“运动型问题(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对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方程及函数的知识.
2.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及建模等数学思想.
3.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思考
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等.
问题解决
经历求根公式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增强数学素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动为静.
难点:确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二课时
答案:
1.D
2.1
3.
(1)∵OABC是平行四边形,
∴AB∥OC,且AB=OC=4,
∵A,B在抛物线上,y轴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A,B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2,代入y=+1得,A(2,2),B(-2,2),
∴M(0,2);
(2)
①过点Q作QH⊥x轴,设垂足为H,则HQ=y,HP=x-t,
由△HQP∽△OMC,得:,即:t=x-2y,
∵Q(x,y)在y=+1上,∴t,
当点P与点C重合时,梯形不存在,此时,t=-4,解得x=1±,
当Q与B或A重合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此时,x=±2,
∴x的取值范围是x≠1±,且x≠±2的所有实数;
②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CM>PQ时,则点P在线段OC上,
∵CM∥PQ,CM=2PQ,
∴点M纵坐标为点Q纵坐标的2倍,即2=2×(+1),解得x=0,∴t=-2.
(2)当CM<PQ时,则点P在OC的延长线上,
∵CM∥PQ,CM=PQ,
∴点Q纵坐标为点M纵坐标的2倍,即+1=2×2,解得:x=,
当x=时,得t==,
当x=时,得.
(1)
(2)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
(3) , .
5.
(1)C点坐标为(3,1);
(2)
(3)在抛物线上存在点Q(-2,1)、P(-1,-1),使四边形ABQP是正方形.
教学路径
师:上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几种运动型的问题,本节课将继续进行研究.
佳题探究
探究类型之三 利用函数表示图形面积
例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 = 2,OC = 6,在OC上取点D将△AOD沿AD翻折,使O点落在AB边上的E点处,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从D点出发沿线段DA→AB移动,且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D,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与直线DE、BC分别交于点M、N.分步出示
(1)填空:D点坐标是(__2___,___0___),E点坐标是(__2___,__2____);
解析:动画翻折△AOD沿AD翻折,使O点落在AB边上的E点处,
标角∠OAD ∠EAD =45° DE、OD、上写2
答案:出示横线
单独一页
(2)如图1,当点P在线段DA上移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CMN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画图过点M作MF⊥CB于F,连接CM, 四边形AODE涂色
A
P
M
E
D
B
C
x
y
N
O
F
如图,假设存在点M,使△CMN为等腰三角形.
过点M作MF⊥CB于F,连接CM,由折叠知四边形AODE是正方形,下一步
△PMD涂色 四边形MDCF涂色 Rt△MFN涂色 CM 、MN 、 CN涂色
设M点的坐标为(2,m) (0≤m≤4)
∵OA // CB//DE,∴∠PDE=∠PMD =∠MNF =45°,
∵MF⊥CB, ∴四边形MDCF为矩形,∴MF = CD = 6 − OD = 4,CF = MD = m,
∴CM = =,
在Rt△MFN中,∠MFN = 90°,∠MNF = 45°,∴NF = MF = 4,
∴MN =,CN = NF + CF = 4 + m 下一步
①当CM = MN时,即=,∴16 + m2 = 32,∴m = 4,∴M(2,4);
②当CM = CN时,即= 4 + m,∴16 + m2 = 16 + 8m + m2,∴m = 0,∴M(2,0);
③当MN = CN时,即= 4 + m,∴m =− 4,∴M(2,− 4);
∴存在点M(2,4)或(2,0)或(2,− 4),使△CMN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设P点坐标为(x,2),设△CMN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随x增大而减小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析: △PBN∽△DEP涂色 描BN
根据题意先证出△PBN∽△DEP,得出BN的值,下一步
求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关系式:S = x2 − 8x + 16
S = (x − 4)2,当0≤x<4时,S随x增大而减小。
中考佳题
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2,BC=4,AD=6,M是CD的中点,点
P在直角梯形的边上沿A→B→C→M运动,则△APM的面积y与点P经过
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是( )
第1题
A
M
C
B
D
P
A.
B.
C.
D.
第2题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抛物线y=x2﹣2x+2上运动.过点A作AC⊥x轴于点C,以AC为对角线作矩形ABCD,连结BD,则对角线BD的最小值为 .
解析:先利用配方法得到抛物线顶点坐标,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得BD=AC,
由于AC的长等于点A的纵坐标,所以当点A在抛物线的顶点时,点A到x轴的距离最小为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1,点C的坐标为
(–4,0),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B在抛物线上,AB与y轴交于点M,已知点Q(x,y)在抛物线上,点P(t,0)在x轴上.
(1)写出点M的坐标;
(2)当四边形CMQP是以MQ,PC为腰的梯形时.
① 求t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 当梯形CMQP的两底的长度之比为1:2时,求t的值.
4.如图,等腰Rt△ABC中,∠ACB=90°,AC=BC=4,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分步出
(1)当∠BQD=30°时,求AP的长;
(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AP为x,BD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BDQ为等腰三角形时BD的值.
解析:△PCQ涂色 AP写x PC边写4-x
(1)设AP为x,根据已知求出PC=4-x,CQ=4+x,再根据∠BQD=30°,
得出CQ=PC,再把相应的值代入即可求出x的值;下一步
(2)
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根据PE⊥AB于E,得出∠DFQ=∠AEP=90°,再根据点P,Q做匀速运动且速度相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出PE=QF,在△PDE和△QDF中,根据AAS得出△PDE≌△QDF,得出DE=DF,DE=AB,再根据AC=BC=4,求出AB和DE的值,从而得出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
下一步
(3)根据AP=x,BD=y,得出AE=x,再根据AB=AE+DE+BD,得出(0<x<4),当△BDQ为等腰三角形时,得出x=y,求出x的值即可.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正方形ABCD放在第一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且 点A(0,2)、点B(1,0),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C.
分步出
(1)求点C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与点Q(点C、D除外)使四边形ABPQ为
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P、Q两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作CE⊥x轴于点E,Rt△AOB≌Rt△CEA涂色
(1)作CE⊥x轴于点E,根据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到Rt△AOB≌Rt△CEB,因此OA=BE=2,OB=CE=1,据此可求出C点坐标;
下一步
(2)然后将C点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下一步
(3)
以AB为边在AB的左侧作正方形ABPQ,过Q作QE⊥OA于E,PG⊥x轴于G,可证△QEA≌△BGP≌△BAO,据此可求出P,Q的坐标,然后将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判断出P、Q是否在抛物线上.
选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 cm,OC=8cm,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同时出发,P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以每秒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线段CO上沿CO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用t的式子表示△OPQ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单独出
(3)当△OPQ与△PAB和△QPB相似时,抛物线经过B、P两点,过线段BP上一动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当线段MN的长取最大值时,求直线MN把四边形OPBQ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
解析:
(1)根据P、Q的运动速度,可用t表示出CQ、OP的长,进而根据OC的长求出OQ的表达式,即可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S、t的函数关系式.
下一步
(2)四边形OPBQ的面积,可由矩形OABC、△QBC、△ABP的面积差求得,进而可得到所求的定值.
(3)画图
若△OPQ与△PAB和△QPB相似,那么△QPB必为直角三角形,且∠QPB=90°;由于∠BQP≠∠OPQ,所以这三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是△OPQ∽△PBQ∽△ABP,根据相似三角形得到的比例线段求出t的值,进而可确定点P的坐标,求出抛物线和直线BP的解析式;
下一步 四边形OPBQ 五边形OPMHQ 涂色
可设M点的横坐标为m,根据直线BP和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M、N的纵坐标,进而可得到关于MN的长与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MN的最大值及对应的M点坐标;设BQ与直线MN的交点为H,根据M点的坐标和直线BQ的解析式即可求出H点的坐标,也就能得到MH的长,以MH为底,B、M横坐标差的绝对值为高,可求出△BHM的面积,进而可根据四边形OPBQ的面积求出五边形OPMHQ的面积,由此可求出它们的比例关系式.
答案:
(1) ∵CQ=t,OP=t,CO=8 ∴OQ=8-t
∴
= ,
∴四边形OPBQ的面积为一个定值,且等于.
(3)当△OPQ与△PAB和△QPB相似时, △QPB必须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依题意只能是∠QPB=90°又∵BQ与AO不平行,
∴∠QPO不可能等于∠PQB,∠APB不可能等于∠PBQ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只能是△OPQ∽△PBQ∽△ABP
∴解得:t=4
经检验:t=4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从边长关系和速度)
此时P(,0)
∵B(,8)且抛物线经过B、P两点,
∴抛物线是,直线BP是:
设
∵M在BP上运动 ∴
∵交于P、B两点且抛物线的顶点是P
∴当时,
∴
∴当时,MN有最大值是2
∴设MN与BQ交于H点则
∴
∴,
∴当MN取最大值时两部分面积之比是3:29.
选作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为圆心,PA为半径的⊙P与射线AC的另一个交点为D,直线PD交直线BC于点E.分4题出
(1)若点D是AC的中点,则⊙P的半径为 ;
(2)若AP=2,求CE的长;
(3)当以BE为直径的圆和⊙P外切时,求⊙P的半径;
(4)设线段BE的中点为Q,射线PQ与⊙P相交于点I,点P在运动的过
程中,能否使点D、C、I、P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若能,请求出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析:过点P作PF⊥y轴于点F
(1)
过点P作PF⊥y轴于点F,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 ,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DEC,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3)
设BE的中点为Q,连接PQ,AP=x,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PQ⊥BE,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 ,
再由切线的性质可得出PQ=BQ+AP,由此可得出结论.
(4)根据点P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BC延长线上;
点P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BC上;
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答案:
(1);
(2)∵AP=DP,∴∠PAD=∠PDA.
∵∠PDA=∠CDE,∴∠PAD=∠CDE.
∵∠ACB=∠DCE=90°,∴△ABC∽△DEC.
∴∠ABC=∠DEC,.
∴PB=PE. Rt△ABC中,∠ABC=90°,AC=4,BC=3,∴AB=5.
∵AP=2,∴PB=PE=3,DE=1 ,∴,CE=.
(3)如图1,设BE的中点为Q,连接PQ,AP=x
∵PB=PE,∴PQ⊥BE,又∵∠ACB=90°,∴PQ∥AC,
∴,∴,
∴,.
当以BE为直径的圆和⊙P外切时, .
解得,即AP的长为.
(4)如果点P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如图1),由(2)知,△ABC∽△DEC,∴,∴,DC=(5-2x),当DC=PI时,点D、C、 I、P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DC=PI得,(5-2x)= x,x=. 如果点P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2),DC=(2x -5), 当DC=PI时,点D、C、 I、P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DC=PI得,(2x -5)= x,x=,∵>5,与点P在线段AB上矛盾,∴x=舍去. 如果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3),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 DC=(2x -5), 当DC=PI时,点D、C、 I、P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DC=PI得,(2x -5)= x,x=.
综上,AP=或AP=.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16讲《阅读理解型问题》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3页。
这是一份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3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5页。
这是一份第15讲《运动型问题(二)》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