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二 线与角1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正确地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难点:体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地读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教具学具
课件、直尺、毛线。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是一根线)
2.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根线是什么样的吗?(这是一根弯曲的线)
3.请同学们注意看,这根弯曲的线在老师的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线拉直了)
4.说得真好,这根弯曲的线在老师的手中变直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线都是像这样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线的知识,尤其还知道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了解线的特点上来,这对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是十分有利的。联系生活导入能让学生感受到线就在身边,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情境深入,教授新课
通过图片初步接触三种线。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看看吗?(神秘状)
1.竖琴图— 线段。
师:(课件出示竖琴图)这是什么呀?(竖琴)找一找图片中有没有我们要认识的朋友“线”呢?
师:(点竖琴的弦)这根线有多长?能测量吗?(能。就是琴弦的长度)
师:对,这根线的长度就是这根琴弦这么长。
设计意图:认识线段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竖琴,让他们有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抽象出线段的思维变化过程,这里还利用谋件演示、板书等形式向学生展现由物抽象出线的过程,这样做很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
2.霓虹灯——射线
师:(出示第二幅图)这是我们的秋水广场,到了晚上就会有像这样特别漂亮的霓虹灯,你发现了什么呢?有没有我们的朋友“线”呢?这些发射出来的光线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总结特点:直直的,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仲。(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一样)
师:这根线的长度能量出来吗?(点课件)
(量不了)
师:它的起点在哪儿?(在霓虹灯的灯泡上)(你说得真完整)
师:往哪儿射呢?(天空)
3.孙悟空手拿金箍棒一直线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幅图,谁来了?孙悟空手上拿着什么呀?(金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特点呢?(可以变长变短,没有端点,向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师:要是金箍棒的两端一直延伸下去会怎么样呢?(两端无限延伸,没有尽头)
教师画线,学生认识三种线的名称。
师:好的,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黑板,我把刚刚生活中的图片转化成数学的形式用三条线画下来,画完之后老师可要提个问题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出所学的知识。这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画线
师:请仔细观察,我在第一条线的两端打了点(红粉笔),第条线的一端打了点,第三条线的两端都没有打点,现在我要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能把这三条线分别与琴弦,霓虹灯射来的线和看不到边际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联系起来吗?你们认哪一条线是描述的哪一幅图呢?
为什么这条线要和琴弦相连呢?(点课件)
琴弦有固定的长度,第一条线把两端固定起来了,形成了老师很欣赏你说到了一个词“线段”,我们就用他说的这个词来给它命名。请看黑板,这叫什么?(线段)
师:我们把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固定起来的线叫作线段,听懂了吗?继续说理由,还有哪一条线是描述哪一幅图的呢?(有一个点的连霓虹灯射出的光线)
师:为什么它要和霓虹灯射出的光线连起来?(点课件)(无休无止的,长得看不清,无限制地发射过去)
师:你有想法,但声音不够响亮,希望你下次更自信多形象呀,由一个点发射出去的一条线叫作“射线”。
师:大家都觉得最后那条线像我们所说的哪幅图呀,为什么呀?(点课件)
生:因为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师;还有呢?它是线段吗?
生:不是。
师:叫什么?(直线)
三条线的区别
(1)有无端点,小组合作
我们从三幅图中知道了三条线,根据这三条线的特征还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这就是大家会学习的表现。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以某一个重要的地方来进行分析。
老师想请你先从“端点”(板书)上来进行分析,想一想,它们各有几个端点?
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生拍掌回应)谁来汇报答案,这个讨论很有价值,像这个小组的人都举了手,说明他们不仅讨论了,而且达成了共识。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教师板书。
(2)延伸问题
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个延仲问题。
师:(指线段)它能延伸吗?为什么?请你代表你们小组来说说。
生:不能,它有两个端点。
师:(指射线)它呢?能延伸吗?为什么?
能活学活用,真棒!(板书:能,向一端无服延伸)
(指直线)直线呢?为什么?
你的回答真完整。(板书: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3)测量
尺子除了画线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测量长度。现在老师要用这把尺子来测量黑板上的这三根线的长度,能量吗?
(指线段)能量吗?(能)
指射线)能量吗?(能 不能)
为什么?
它无限延伸,还能量吗?(不能)
(指直线)能量吗?(不能)
三种线中只有一种线可以量,是谁?(线段)
谁不可以量?(射线和直线)
5.考考你(小练习):三种线谁最长?
接下来,老师要问你们一个特别难的问题,学完这三种线,谁能说说这三种线谁最长?
老师的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两个不能量的东西你能说谁长吗?(不能)两个没有轻重的东西你能说谁重吗?(不能)两个没有大小的东西你能说谁最大吗?(不能)
因为直线和射线都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只能说它们都比线段要长。
6.三种线的联系:它们都是直的,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这三种线混在一块,我问一个特别难的问题,假如我把它们扯起来放在一块来探讨,听清楚我的提问,这三种线中谁是谁的一部分?
试着回答。
师引导:什么叫一部分呀?这么问吧,在一条线里面,你能找到一条线或者你能创造出一条线来,这才叫一部分。
师:太好了。这是一道难题,请看大屏幕,我来演示给你看(出示课件)
直线上,找两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是什么?(线段)
直线上,找一点,这点把直线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就是条方向相反的什么?(射线)
所以说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全班齐读)
7.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在我们描述这些线的时候,不可能所有的线都直接画出来也不可能一直拿手比划,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1)师:(指线段)正好它有两个端点,我就在这个端点处写上一个A,那个端点处写上一个B,这条线段就叫作线段AB,再读一遍。线段有两个端点,那我也可以把它读成什么呢?
生:线段BA
(2)师:(指直线)那这个没有端点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这里面找两个点,可不能点在边上,好,照着这个样子,来读
生:直线AB或直线BA。
师:能举一反三,你们真了不起。
(3)师:(指射线)我们看射线已有一个端点是A,所以在没有来端点的地方加上一个点B,读作什么?
生:射线AB。
师:能读成“射线BA”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射线AB表示能向B的方向无限延伸。
(特别强调: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师:射线有几种读法?(一种)
师;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师小结:哪种线有两种读法?(线段和直线)
哪种线只有一种读法?(射线)
设计意图:对于三种线的区别,学生有了上面的基础就比校容易找出。为了加深印象采取了同桌互相说一说、同学相互交流、通过验证与老师的想法是否一致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线的特点;而找三种线的区别时,当发现学生有困难时,便参与到他们当中与他们一起研究。始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交流、发现中,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三种线,你们有信心到线的王国里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他们谁说对了?(课件找直线、射线和线段)
第二关:比一比,谁画得多?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教师带领学生完成。
画一点A,给你10秒钟的时间,比一比谁经过点A画的直线最多,注意直线一定要经过点A。
师:再给你多一些时间,你能不能画出更多的直线?那你们想一想经过这一点,最多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呢?
生:无数条。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1)画两个点,点A和点B,给你10秒钟的时间,比一比谁经过A、B两点画的直线最多,注意直线一定要经过点A和点B。
追问:怎么这么快就画完了?还能再画吗?
(2)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三关:你发现了什么?
师:是啊!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们。可是有一个问题却难倒了小老虎,你们愿意帮它解决吗?
(愿意)(课件)
师:小老虎和小狐理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老虎到小狐狸家里参加生日宴会,可是小老虎起床晚了,有好几条路,小老虎应该怎样走才能尽快到小狐理家呢?
(学生看课件)
生:走第三条路线能尽快到。因为第三条路线最直,其他路线都是弯的,所以我认为走第三条路线能尽快到小狐狸家。
师小结:两点间的无数连线中,你认为什么线最短呢?
生齐答:线段最短。
四、课堂总结
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像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旦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像线段那样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板书设计
线的认识
线段AB或BA 射线AB 直线AB或BA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二 线与角1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二 线与角1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线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线的认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交流,深入研究,深化练习,体系展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闯关练习,分享收获,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