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32039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32039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32039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
展开充要条件
[课程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了解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2.能通过充分性、必要性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对充分条件进行证明.
知识点 充分、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 “若p,则q”为真命题 | “若p,则q”为假命题 |
推出 关系 | p__⇒__q | p__⇒/__q |
条件 关系 | p是q的__充分条件__, q是p的__必要条件__ | p不是q的__充分条件__, q不是p的__必要条件__ |
定理 关系 |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
2.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__p⇔q__.此时,我们说p是q的__充分必要条件__,简称为__充要条件__.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__互为充要条件__.
[研读](1)“p是q的充分条件”的等价说法有:
①“若p,则q”为真;②p⇒q;③q是p的必要条件.
(2)“p是q的必要条件”的等价说法:
①“若q,则p”为真;②q⇒p;③q是p的充分条件.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x=y”是“x2=y2”的充分条件.( √ )
(2)“ab=0”是“b=0”的必要条件.( √ )
(3)“x2>1”是“x>1”的充分条件.( × )
(4)“x=1或x=2”是“x2-3x+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5)已知p:x>0,y>0,q:xy<0.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
(6)已知p:x=0,y=0,q:x2+y2=0.则p是q的充要条件.( √ )
【解析】 (1)由x=y可以推出x2=y2,则“x=y”是“x2=y2”的充分条件.
(2)当ab=0时,不一定有b=0,但b=0时,一定有ab=0,所以“ab=0”是“b=0”的必要条件.
(3)当x2>1时,x>1不一定成立,如(-2)2>1,但-2<1;当x>1时,可得x2>1.所以“x2>1”是“x>1”的必要条件.
(4)当x2-3x+2=0时,可得x=1或x=2;当x=1或x=2时,可推出x2-3x+2=0,所以“x=1或x=2”是“x2-3x+2=0”的充要条件.
(5)因为x>0,y>0⇒/ xy<0,xy<0⇒/ x>0,y>0,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因为x=0,y=0 ⇒x2+y2=0,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x2+y2=0⇒x=0,y=0,所以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下列各题中,分别指出p是q的什么条件.
(1)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2)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3)p:A⊆B,q:A∩B=A;
(4)p:a是自然数;q:a是正数.
解:(1)因为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q,而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所以q⇒/ 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因为p⇒q,且q⇒p,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4)0是自然数,但0不是正数,故p⇒/ q;又是正数,但不是自然数,故q⇒/ p.故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p⇒q和q⇒p是否成立,然后得结论.
(2)集合法:对于涉及取值范围的判断题,可从集合的角度研究,若两个集合具有包含关系,则小范围⇒大范围,大范围⇒/ 小范围.
(3)传递法:已知p1⇒p2⇒p3⇒…⇒pn,则p1⇒pn.
活学活用
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q:a>-1;
(2) p:1-x<2x-8,q:x-3>2;
(3) p:A∪B=A,q:A∩B=B;
(4) p:x>2,y>2,q:x+y>4.
解:(1)由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知Δ=22-4×a×(-1)>0且a≠0,得a>-1且a≠0,即p⇒/ q;反之,取a=0,则方程ax2+2x-1=0只有一个实数根,即q⇒/ 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易知p:x>3,q:x>5,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因为A∪B=A⇔A∩B=B,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4)p⇒q,但q⇒/ 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已知ab≠0,求证:a+b=1是a3+b3+ab-a2-b2=0的充要条件.
证明:充分性:因为a+b=1,
所以a3+b3+ab-a2-b2==0.
必要性:因为a3+b3+ab-a2-b2==0,
所以a+b=1或a2-ab+b2=0.
又因为a2-ab+b2=>0,
所以a+b=1.
综上可得,当ab≠0时,a+b=1是a3+b3+ab-a2-b2=0的充要条件.
[规律方法]
证明充要条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这两个方面.其中充分性就是要证明条件⇒结论,必要性就是证明结论⇒条件.所以在证明之前,一定要先分清楚哪个是条件,那个是结论.
活学活用
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正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证明:充分性:ac<0⇒⇒x1x2<0;
必要性:ax2+bx+c=0有一正一负根,则x1x2=<0⇒ac<0.
综上可得,ax2+bx+c=0有一正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已知p:-3≤x≤1,q:1-a≤x≤1+a,且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 C )
A.{a|a>4} B.{a|a≤0}
C.{a|a≥4} D.{a|a<0}
【解析】 因为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但q⇒/ p,
所以或解得a≥4.故选C.
[规律方法]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思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将p,q等价转化,再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然后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迁移探究1】 若将本例中“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改为“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__a≤0__.
【解析】 因为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q⇒p,但p⇒/ q,
所以或解得a≤0.
【迁移探究2】 本例中,是否存在实数a,使q是p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a;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若q是p的充要条件,则有方程组无解,所以,不存在实数a,使q是p的充要条件.
活学活用
1.已知P=,Q={x|(x+1)(x+a)>0},若x∈Q是x∈P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P={x|x<-1,或x>3},Q={x|(x+1)·(x+a)>0},
由x∈Q是x∈P的充分条件⇔Q⊆P⇔-a≥3⇔a≤-3.
2.已知P=,Q={x|(x+1)(x+a)>0},若x∈P是x∈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P=⇒∁RP={x|-1≤x≤3},
Q=⇒∁RQ={x|(x+1)(x+a)≤0}.
由x∈P是x∈Q的充分条件⇔P⊆Q⇔∁RQ⊆∁RP⇔-3≤a≤1.
1.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C )
A.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
B.若a2=b2,则a=b
C.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D.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析】 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如(1-)+=1;若a2=b2,则a=±b;正方形的四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若a,b∈R,则a>b>0是a2>b2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a>b>0可推出a2>b2;但由a2>b2无法推出a>b>0,如a=-2,b=1,即a>b>0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四边形ABCD是菱形,q: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p是q的( D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菱形不一定是矩形,矩形也不一定是菱形.故选D.
4.设x∈R,则x>2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
A.x>1 B.x<1
C.x>3 D.x<3
【解析】 x>2⇒x>1,但x>1⇒/ x>2.故选A.
5.A,B是两个非空集合,由A⊆B可以推得的结论是__②⑤__.(填序号)
①A=B;②A∩B=A;③A∩B=B;④A∪B=A;
⑤(A∪B)⊇(A∩B).
【解析】 由Venn图知②⑤正确.
6.求证:方程x2-2(a-b)x+c=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c=(a-b)2.
证明:充分性:若c=(a-b)2,
则x2-2(a-b)x+c=0化为x2-2(a-b)x+(a-b)2=0,
即[x-(a-b)]2=0,所以x1=x2=a-b,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必要性:因为方程x2-2(a-b)x+c=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所以Δ=[-2(a-b)]2-4c=0,
整理得c=(a-b)2.
所以,c=(a-b)2是方程x2-2(a-b)x+c=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