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马说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马说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句子默写,语言表达,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
(3)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
(5)其真无马邪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槽枥( ) 尽粟一石( ) 骈死( )
才美不外见( ) 执策( ) 其真无马邪( )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隶(lì) 槽枥(cá) 食不饱(shí)
B.祗辱于(rǔ) 尽粟(sù) 一石(shí)
C.骈死(pián) 其真无马邪(yé) 不以千里称也(chèn)
D.食马者(sì) 才美不外见(jiàn) 策之不以其道(cè)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8.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三、句子默写
11.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是马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4)故虽有名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甲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B.文章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表达了他对人才遭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①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②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③(qūn)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④和壁,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赢,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注】①闇(àn):同“暗”。②眄:斜视。③轮囷:屈曲的样子。④随珠:即明月之珠。
1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素无根柢之容 素: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几句运用排比手法,深刻地再现了“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丑态,斥责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B.在无人给千里马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自然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特异功能,待遇也就比不上“常马”。
C.作者频频更换主语来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笔锋情调随之变化,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表现出希望统治者能发现人才的想法。
D.语段乙“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中的“布衣”是“平民”的代指。
19.两个语段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③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唐太宗论举贤》)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唐代官员。③致治:治理国家达到大治。④正:只。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 故: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
(5)岂借才于异代乎? 岂: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22.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用“______________”比喻有才能的人;【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
23.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 (1)吃 同“饲”,喂 (2)马鞭 用马鞭驱赶 (3)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代词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解释,词语有多个意思,理解时要结合语境,有时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如“一食或尽粟一石”读“shí”意思是“吃”,“食之不能尽其材”读“si” 同“饲”,喂。“策和其”读音一样,但语境不同,意思也会不一样。
2. 有时。 才能,才干。 面对。 正确的方法。 表示诘问,岂、难道。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或:有时。临:面对。
3. lì sù pián xiàn cè yé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字音选择题通过排除错误答案的方法来达到解题的目的。“见”是一个通假字,此处应该读xiàn 。
4.B
【详解】
B.关键词语:才:才能;美:美好的品质;见:通“现”,表现,显现。正确翻译应为:(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故选B。
5.C
【详解】
A.才能,能力/能够;
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它的,代词;
C.都是“有时”;
D.的,助词/代词,学过的知识;
故选C。
6.A
【详解】
B项“一石”的“石”应读“dàn”;C项中“不以千里称也”的“称”应读“chēng”;D项“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
7.D
【详解】
D.“千里马常有”,可知作者认为世界上并不缺乏人才。故选D。
8.B
【详解】
B.正确的停顿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选B。
9.D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A项,两个“食”同“饲”。B项,“见”同“现”。C项,“邪”同“耶”。故答案为D。
10.A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以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食”,动词,吃/同“饲”,喂。C项,“策”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D项,“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恐怕,表推测。故答案为A。
11.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粟、祗、见”等字词容易写错。
12. 这,这样 判断词,是 有时 或许 —样 等待 即使 虽然
【详解】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此题要注意“或”古义是“有时”的意思,今义是“或许”的意思。“虽”古义是“即使”的意思,今义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的意思。
13. (和普通马)一起死 同“饲”,喂。 用马鞭驱赶 面对
14.(1)(欲、等、安求)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其……其……;知)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5.C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死:(和普通马)一起死。
(2)句意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3)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用马鞭驱赶。
(4)句意为: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字词: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安,怎么。
(2)重点字词: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表感叹语气;知,了解。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有误,由第三段“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识马。
故选C。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6. 同“(衹)只”,只,仅。 平素,从来。
17.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C
19.语段甲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讽刺和控诉;语段乙以明珠夜里投掷给别人却无人欣赏,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表达对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不平。
【解析】
1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祇:同“衹(只)”,只,仅。
(2)句意: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素:平素,从来。
17.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其,加强反问语气;邪,同“耶”,吗。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甲文中,主语一直为“千里马”,因此本项中“作者频频更换主语来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19.
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的分析。
两个语段,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甲文中,伯乐象征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人。千里马象征人才。食马者象征昏庸的统治者。千里马因为食马者的不识马而平庸一生,最后食马者还要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也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联系作者不得志的官场经历,还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乙文中,“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意思是: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用明珠暗投比喻有才干的人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愤懑不平之气。
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臣子我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桩,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
20. (1)因此; (2)有时; (3)同“饲”,喂; (4)用马鞭驱赶; (5)怎么(难道)
21.(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22. 千里马; 各取所长。
23.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20.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因此即使有千里马。故:因此。
②句意为: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或:有时。
③句意为: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食:同“饲”,喂。
④句意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用马鞭驱赶。
⑤句意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岂:怎么(难道)。
21.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1)且,尚且。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安,怎么,哪里。千里,日行千里。
(2)上:皇上(唐太宗)。贤:有才能的人。
22.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空一:甲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空二:乙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意思是“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主张重视人才,而且用人要各取所长。
23.
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回答。从主观因素讲,千里马即人才要学会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人充分地了解自己,必要时要毛遂自荐,不能像文中的千里马那样“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结果只能落得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结局。从客观因素讲,作为统治者,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做到“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这样大量人才才会被挖掘出来,才能做到利国利民。
译文:
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情景默写,填空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马说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活动探究,精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