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教案设计
展开正比例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智力能力目标: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课件: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
总价(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先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再观察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归纳出表格1中:时间和路程是相关联的两种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是90;时间和路程的比值都是1/90。
表格2中买布的数量和买布的总价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扩大,总价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每米布的单价都是8.2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凡是符合以上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Y=K(一定)。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单项复现性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小时生产的零件个数一定,生产零件总数和时间.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4)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的面积。
(5)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2.综合题(综合发现性练习)
长征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生产量(吨)
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3.思考题(思考创造性练习)
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年龄/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龄/岁
32
33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每个人至少举出两个成正比例量的实例。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板书
设计
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
教学
反思
(后记)
正比例
本课出示表格中的路程与时间是学生所熟悉的,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故很快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后面的各层次练习如:花布的的米数和总价、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参加植树人数和植树总棵数、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等都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西师大版正比例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正比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练习讲授,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材46页第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