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数列》教案1(人教A版必修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数列》教案1(人教A版必修5)第1页
    《数列》教案1(人教A版必修5)第2页
    《数列》教案1(人教A版必修5)第3页
    还剩5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二章 数列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二章 数列综合与测试教案,共6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递推公式,零存整取问题,定期自动转存问题,分期付款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1)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实例,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4.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列概念;
    2.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步骤:
    一.
    (引言)数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它是描绘静态下物体的量,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离不开对数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数列。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设置情景)看下列一组实例:
    (1)课本32页“三角形数问题”
    (2)见EXCEL
    (3)某种放射性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每经过一年剩留这种物资的84%,则这种物资各年开始时的剩留量排成一列数:1,,,,……
    (4)-1的1次幂,2次幂,,……排成一列数:-1,1,-1,1,……
    (5)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1,……
    提出问题:上述各组数据有何共同特征?
    二.探求与研究.
    I.基础知识:
    1.数列: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其中第1项也叫做首项
    3.项数:数列的各项所在的位置序号叫做项数。
    4.数列的表示:
    (1)一般形式:,,,…,…其中是数列的第项。
    (2)简单表示:
    5.通项公式:若数列的第项与它的项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则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简记为。
    说明:(1)通项公式的本质:反映了数列的项与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关系)。
    (2)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
    6.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

    项数 1 2 3 4 … 64

    项 1 2 …
    实质: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即,,,…,,…
    7.数列的图像表示:
    画出数列(1)
    (2)的图像,并说明它们的图像是由什么组成的。
    说明:数列的图像是一串孤立的点。
    8.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多少分类:
    (2)按增减性分类:
    II.知识运用:
    例1.根据下面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
    (1);
    (2)。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四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 -3,5,-7;
    (2)0,1,0,1;
    (3),,,;
    (4),,,。

    练习:第108页练习3,4。
    三.作业:
    1. 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
    (2),,,,……
    (3)-1,,,,,,…
    (4),-1,,,,,…
    2.已知无穷数列:1×2,2×3,3×4,……,,……。
    (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2)420和421是否是这个数列的项,若是,应是第几项?
    3.课本39页 2、3






    2.1.数列的简单表示方法(2)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4.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列概念;
    2.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景:

    1. 叫数列。
    2.数列的一般形式是 。
    3.数列的通项公式反映了数列的 和 的对应关系。
    二.知识运用:
    例1.根据下面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
    (1); (2)。
    例2.已知无穷数列:1×2,2×3,3×4,……,,……。
    (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2)420和421是否是这个数列的项,若是,应是第几项?
    例3.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四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2, 6,12,20……
    (2)0,1,0,1……
    (3)-1,4,-9,16……
    (4),,,……
    (5)9,99,999,9999,……
    例4在数列中,,,且;求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K项),且任一项与前K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5根据下列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们的前五项,并猜想出通项公式。
    (1),
    (2),
    例6.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 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
    (2)为何值时,有最小值,并求最小值。
    三.小结
    四.作业
    1.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3,5,7,9,……
    (2),,,,……
    (3)-1,,,,,,…
    (4),-1,,,,,…
    2..求下列数列的前五项,并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1)
    (2),
    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求此数列的最大项。
    ( *)探究:你能根据循环数列特征求出数列
    5,55,555,5555,…的通项公式吗?











    2.1.数列的简单表示方法(3)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明确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
    2.会根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能猜想、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及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景: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已知数列满足,,则
    二.探索与研究:
    1.数列的前n项和:给定数列,从第一项到第n项连续的和叫做数列的前n项和。
    记为:

    注意:前n项和与n项和的区别。
    2.前n项和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与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数列通项公式的关系:


    三.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举例:
    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的前五项。
    例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试判断这个数列在n为何值时,前n项和最小,并求前n项和的最小值。
    【变式】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试判断这个数列在n为何值时,前n项和最小,并求前n项和的最小值。
    例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变式】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关键是正确使用关系式,并验证是否符合所求出的通项公式。


    例5.数列中,,,求
    三.作业:
    1. 已知数列,,
    (1) 写出数列的前5项.
    (2) 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中,,求当n为何值时,前n项和达到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
    【探究】5.设+…+,
    求。














    2.2等 差 数 列(1)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归纳法.
    一.知识导入
    1.观察下列数列,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1) 2,4,6,8,10 …
    2)15,14,13,12,11 …
    3)2,5,8,11,14 …
    2.课本41页的三个实际问题
    【归纳】共同特点:每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的差相同。
    二.等差数列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以上三个例子的公差d分别为2,-1,3.
    定义说明:1)同一个常数的含义.
    2)公差d的取值范围.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由定义有:
    思路1:



    ……………
    ,
    思路2:



    ……………


    两端相加:

    故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中:为第n项,为首项,为公差.(共有四个量,知三求一)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验证三个引例.
    广义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三.例题分析
    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首项与公差
    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证明是等差数列.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
    (1)求的值.
    (2)求该数列的第10项.
    5.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设表示梯子自上而上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可知:
    a1=33, a12=110,n=12
    ∴,即时10=33+11
    解之得:
    因此,

    答: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75cm,82cm,89cm,96cm,103cm.

    四.小结
    五.作业
    1. 已知下列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
    (1) 1,4,7,10…
    (2) 32, 26, 20, 14…
    (3) , , …
    2.已知等差数列{}中
    (1),求
    (2),求,
    (3) 求n
    3.数列{}中,前n项和
    (1)求通项公式
    (2)证明{}是等差数列
    【探究】设{}是首项为m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选取数列的第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你能求出{}的通项公式吗?







    2.2 等 差 数 列(2)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中的概念.
    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分析法.
    一知识回顾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广义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3.已知等差数列中
    (1)则
    (2),则
    (3)则
    (4)则
    4.已知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 是等差数列吗? 呢?

    5.已知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1)从这个数列中抽出第1,3,5,7,9…项构成等差数列吗?
    (2) 从这个数列中抽出第1,4,7,10,13…项构成等差数列吗?
    (3) 从这个数列中抽出第3,6,9,12,15…项构成等差数列吗?
    二新课:
    1.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
    则:
    (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3)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也成等差数列.
    (4),是等差数列,则也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
    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等差中项。
    由定义,实数的等差中项.
    三.例题分析
    1.求下列各组数的等差中项.
    (1) 2和21 (2)和
    2.证明:如果{}是等差数列,则,反子亦然。
    3.已知等差数列{}中
    (1), 求,d
    (2)求
    (3),求的值.
    4.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9,平方和为35,求此数列.

    5.若成等差数列.求证:也成等差数列.
    四:作业
    A.1. 已知{}为等差数列
    (1)求的值
    (2)
    求 的值
    2. 已知三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的积为中项的5倍,后两项的和为第一项的8倍,求此三数
    3.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探究】有固定项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
    ,现从中抽取某一项(不包括首项、末项)后,余下的项的平均数是79
    (1)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这个数列的项数,抽取的是第几项?
    课 题:2.3 等差数列前项和(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简单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
    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呈现: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
    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
    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
    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
    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二、 探究发现:
    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
    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问题2:如何求1到的正整数之和.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三、 公式推导:
    =
    公式说明:
    1)的特征,形象理解. 2)推导思想: 倒序相加
    2.前n项和公式与n的关系:
    可知: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故点落在函数上的点.
    四、 公式应用:
    例1. (1) . (2) .
    (3) .
    例2.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 如果开始时有1.275亿元可以支配,那么按照上面的方法划拨经费,可以再持续多少年?
    例3.根据下列各题的条件,求相应等差数列的未知数.
    1),, 求
    2),求
    3),,求
    例4.已知等差数列,且满足 ,求的前n项和.
    练习: I.求正整数列前个偶数的和;II.求正整数列前个奇数的和;
    III.在三位正整数的集合中有多少个数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求它们的和.
    五、 知识回顾、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

    六.作业:
    A 1.课本52页 练习 1 2 3
    2.课本52页 习题 1
    B.课本53页 4
    C.【探究】设{an},{bn}都为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求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关系,能解决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最值的求解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要点回顾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关于项数n的 函数,其解析式为: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中一共出现 个量,可以通过知 求 体现 思想。
    5.等差数列,, 则 n =
    6.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求和;
    二例题分析:
    1求集合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变式】求在1000以内的(小于等于1000)正整数中,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6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的个数,并求它们的和。
    2. 在等差数列中,,,求
    【归纳】
    【推广】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30项的和
    3.已知,都成等差数列,且 ,, 试求数列的前100项之和.
    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之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与奇数项之比为32:27,求公差。


    解一:设首项为,公差为 则
    解二: 由

    5.若四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且四个数的平方和为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18,求此四数。
    三小结





    四.作业
    1.在所有三位数中,有多少个能被11整除的数?并求这些能被11整除的三位数的和。
    2.已知等差数列中,, 前10项和,求+
    3.项数为2n的等差数列中,各奇数项的和为75,各偶数项的和为90,末项与首项的差为27,则项数2n的值为多少?
    4.已知一个共有n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和为26,末4项和为110,且所有项之和为187,求n的值。
    【探究】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3=12,S12>0,S13

    相关教案

    数学必修5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5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等比数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第二章 数列2.4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第二章 数列2.4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2.4 等比数列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2.4 等比数列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