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圆(12)(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圆(12)(教案)01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圆(12)(教案)02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圆(12)(教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1 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1 圆教学设计,共12页。

    【关键词】 动手操作 自己设计问题 自主探究 发现数学
    对于章头图导学课,相信大家都比较陌生,它力图通过短短的图文,揭示本章的学习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等,那么,如何把这一张图与本章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又要在学生并未学习本章新知识之前,自己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无疑是我们教者该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的。
    初见“章头图导学课”
    初次见到章头图导学课,早在2008年5月份,在第十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颁奖大会期间(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符永平老师应主办方邀请,上了一节课改汇报课: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导学课,受到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其课型结构主要为“为什么要学这一章”“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信心”等,这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用时也记忆犹新,于是便一直想着也尝试上一节章头图导学课,下面以《圆章头图导学课》为例,谈一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创意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对称图形--圆》的章头图,对于本章的知识点,归一下类,无非就是六大部分内容: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通过画圆的过程,可以得到圆的描述性定义)2.圆的对称性;(通过把一个圆沿着直径翻折,即可得到圆的轴对称性;通过把一个圆绕着圆心旋转,即可得到圆的中心对称性);3.与圆有关的计算;(通过翻折,除了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外,还能生成新的知识:弧相等,引出弧的概念后,自然探讨弧长的求法,弧长的求法与圆的周长有关,由圆的周长自然想到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自然反过来想到扇形的面积)4.位置关系;(由弧的定义,找到关键词“圆上”,于是发现有的点在圆上,有的点不在圆上,进而得到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此时还渗透了非常重要的贯穿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接下来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自然联想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5.圆与多边形的关系。(在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直线移动过程中必然出现两条直线都经过圆心,并互相垂直的情况,此时依次连接四个与圆相交的点,必然得到一个正方形,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圆与多边形的关系)而刚才的所有内容,都是通过一个最基本的图形一步一步引申拓展的,而要得到这些结论,必然需要同学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从而发现新的与圆有关的知识。于是就有了如下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展示摩天轮)同学们,首先请看这张图片,你们觉得这张图片中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呢?
    生齐答:摩天轮。
    师:是的,这是我们宿迁欢乐岛上的摩天轮,它是长三角地区最高的摩天轮,在世界排名第四,所以,趁着假期,同学们可以去玩一玩,领略它的美与壮观!(设计意图:以身边的摩天轮为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再回到这张图,(用手比划)你们看到摩天轮,会回想起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生:圆。(教师板书:圆)
    师:是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与圆有关的例子吗?
    生1:车轮。
    师:对!还有吗?
    生2:呼啦圈。
    师:对!还有吗?
    生3:月饼;
    师:应该是什么形状的月饼?
    生3改正:圆形的月饼。
    师:对!还有吗?
    生4:太阳。
    师:对!还有吗?
    生5:月亮。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二)温故知新,定义引入
    师:对!同学们列举出了很多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例子(展示幻灯片),是的,圆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物体给我们以圆的形象!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图案,既然圆那么美,你们会画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圆的美,从而有种迫切的愿望想把圆画出来)
    生齐答:会!
    师:那你们准备怎么画圆呢?
    生:圆规!
    师:其实画圆的方法有很多种,同学们之前都学过,既然大家异口同声地提到用圆规画圆,那么就请大家用圆规在刚才发的白纸上画一个圆,并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设计意图:本节课就是试图通过多次翻折生成一系列的结论,剪下来才便于动手操作)
    我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圆,请你!
    生6:(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圆)
    师:画好圆并把圆剪下来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等到所有同学都举手了再继续)
    好!现在请刚才在黑板上画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出这个圆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达画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圆的描述性定义)
    生6:把圆规的尖头作为圆心。
    师:好,请把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接下来呢?
    生6:把圆规拉开一段距离,圆规的尖头和笔头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
    师:好,请把半径画出来,另一端标上字母A。(用手示意这位学生在什么位置画)
    我们可以把半径看做一条
    生6:线段!
    师:那么,请你把半径看做一条线段,描述一下你刚才画圆的过程吧!
    生6:把一条线段OA绕着固定的短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短点A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师:很好!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其实同学们,这位同学不仅画出了圆,还得到了圆的描述性定义!为他点赞!(教师板演:1.圆的定义)
    当然,前提条件是在一个平面内!
    师追问:通过刚才画圆的过程以及圆的描述性定义,你们觉得画圆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7:圆心!
    师:没错!圆心决定什么?(图1)
    生7:圆的位置。
    师:还有呢?
    生7:半径!
    师:没错!半径决定什么?
    生7:圆的大小!
    师:对!那么通过刚才圆的描述性定义,你们觉得圆是指圆周还是圆面?
    生齐答:圆周!(设计意图:很多学生认为圆是圆面,此时通过圆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圆是指圆周)(如图1)
    (三)巧用操作,性质呈现
    师:是的,所以,刚才大家列举的例子只能说是与圆有关或给我们以圆的形象,而不能说整个物体都是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个最基本的图形!由半径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生8:直径!
    师:请你上黑板画一条与OA有关的直径吧。
    生8上黑板画图:(如图2)(延长AO,画出一条直径AB)(图2)
    师:其实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
    生齐答:无数条!
    师:没错!我们现在画的是与OA有关的直径。
    师追问:那么由直径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仍然请你回答。
    生8:把这个圆沿着直径翻折!
    师:很好!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同学们,请把手中的圆形纸片沿着直径AB翻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9:直径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师:没错!这说明什么?
    生9:说明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由半径自然想到直径,由直径自然想到翻折,由翻折自然想到轴对称性,从而得到圆的很重要的性质:对称性)
    师:很好!(师板演:2.圆的对称性:(1)轴对称图形;)
    接下来,我在圆上任点一个点C,我们再把这张圆形纸片翻折,你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10:能找到点C的对称点D。
    师追问:接下来你准备怎么操作? (图3)
    生10:连接CD!
    师继续追问:连接CD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0:AB垂直平分CD。
    师:很好!这是根据什么知识一步到位的?
    生10:以前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如图3)
    师:很好!我们通过翻折,找到了点C的对称点D,再连接CD,(课件演示这个过程,设计意图:形象生动,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根据圆的轴对称性,直接得到AB垂直平分CD。
    同学们,此时,黑板和课件上同时出现了一个图形,你们能从书本上找到这张图吗?找找看这张图在书本的什么位置第一次出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惊喜的发现:原来大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的图形是本章开头的章头图,感受惊喜的同时增加了信心)
    (学生翻书寻找)
    找到了吗?
    生11:找到了?
    师:在哪里?
    生11:书本第二章开头。
    师:很好!这张图在书本第二章开头第一次出现,我们把这张图叫做章头图。
    (图4)
    (师板演:接着之前写的“圆”后面补充“章头图”)(图4)
    同学们,其实章头图是编教材的老师经过很长时间的探讨研究,最终确定下来的,而我们的同学花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这张图片,你们和编教材的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真的非常不错!(设计意图:这是给予学生们的最高评价,编教材的老师对于所有学生,包括所有老师来说都是高深莫测的,而让学生认为他们自己在编写着教材,和编教材的老师有相同的想法,无疑是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师:同学们,我们回到这个图形,请同学们再次通过翻折,继续发现“还有哪些相等的量?”
    生12:AC=AD,BC=BD,OC=OD.
    师:还有吗?
    生12: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仅找到了相等的线段,还找到了相等的角,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12:还有三角形全等。
    师:请你具体说说有哪些三角形全等?
    生12: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还得到了三角形全等,全等也是本章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的关键!(设计意图:渗透章节之间的联系,提醒学生在解决本章问题时可以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再次请问这位同学,你是通过什么得到这么多结论的呢?
    生12:通过翻折!
    师:很好!也就是通过...? (图5)
    生12:圆的轴对称性!(如图5)
    师:很好,给你点赞!
    如果此时我们知道圆的半径,也知道点O到CD的距离,那么能求出CD的长度吗?
    生13:能!在直角三角形COP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的长,而CD是CP的2倍,就求出了CD的长度!
    师:非常好!其实在学习圆这章的内容时,刚才提到的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都是解决问题的“法宝”,会经常用到的。(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在解决本章问题时可以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已学知识)
    (四)再用操作,新知续现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再次把你们手上的圆形纸片沿着直径AB翻折,还能发现什么?
    生14:(用手比划)不好表达。
    师:不好表达,那就也请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吧!
    生14:(继续用手比划)这部分。(学生未学过“弧”,所以这位学生不知道怎么表达)
    师:这位同学不知道怎么表达,那么大家一起帮帮忙,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吧!
    生:弧!(设计意图:请同学帮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与合作精神)
    师:是的,没错!我们把圆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
    那你能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条弧吗?就像三角形有三角形的符号,平行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的符号一样。
    生14:(画出弧线)
    师:很好!很形象!事实上确实应该这么表示!那么请你把这个结论写下来吧。
    生14:(板演: eq \(\s\up12(⌒),\s\d4(AC)) = eq \(\s\up12(⌒),\s\d4(AD)) , eq \(\s\up12(⌒),\s\d4(BC)) = eq \(\s\up12(⌒),\s\d4(BD)) .)
    师:很好!我们可以读作:弧AC等于弧AD,弧BC等于弧BD.
    师追问:提到弧,你会想到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生14:求弧长。
    师:很好!那你觉得怎么求弧长呢?以弧AC为例吧。
    生14:把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点A,绕着这条弧转一下,标上另一端点C,再把这条绳子拉直,量出长度。
    师:可以的,这个方法很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吗?
    生14:考试时不易操作。
    师:还有呢?
    生14:会有误差。
    师:很好!那你能想到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生14:可以先求出的度数,用这个角的度数除以360°,再乘以圆的周长。
    师:思路很好!就是把弧长转化为圆的周长。那么,由圆的周长,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14:圆的面积!
    师:很好!由圆的面积你又会想到求什么?
    生14:扇形的面积(用手比划了一下扇形AOC)。
    师:你为什么把这部分直接起名为扇形呢?
    生14:因为它像扇子!
    师:可是有的扇子不是这个形状的,那么,请再给我一个理由吧。
    生14:以前学过扇形统计图。
    师:很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了。没错,我们把一个平面内,一条弧以及经过这条弧的短点的两条半径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那么,如何求它的面积呢?(设计意图:弧长转化为圆的周长去求,再由圆的周长想到圆的面积,由圆的面积再求扇形的面积)
    这样,为了考一考你刚才讲的新知识同学们有没有听懂,你随机提问一个同学吧。(设计意图:学生提问学生的方式,一方面是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心,当回小老师,这种经历学生还是很惊喜的)
    生14:好的!(指了一位学生)
    生15:仍然用的度数除以,再乘以圆的面积,就求出了扇形AOC的面积。
    师:很好!教的同学教的好,听的同学听的也认真,真不错!
    其实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得到了与圆有关的计算。(师板演:3.与圆有关的计算;)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这张图,继续探究。
    刚才我们讲到一个新的名词“弧”,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是如何定义的吗?
    生:圆上两点间的部分。
    师:很好!那么你们觉得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16:圆上!
    师:很好!那么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6:有的点在圆上,有的点不在圆上。
    师:哪些点在圆上,那些点不在圆上呢?
    生17:点A、点C、点B、点D在圆上,点O、点P不在圆上。
    师:不在圆上,在哪里呢?
    生17:在圆里面。
    师:还可以有更简单的说法吗?
    生18:在圆内。
    师:既然有的点在圆上,有的点在圆内,那必然会有一些点在哪里呢?
    生齐答:在圆外。
    师:很好!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一个点到底在圆上、还是在圆内、还是在圆外呢?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通过本题,得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这也将是贯穿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大家互相讨论一下。(1分钟左右)(教师板演:4.位置关系:(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有答案了吗?
    生齐答:有了!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吧。(幻灯片显示)
    生19:比如图中的点C,把点C和圆心连接,把这个距离和半径进行比较,如果d=r,则点c在圆上;比如图中的点P,把这个距离和半径进行比较,如果dr,则点Q在圆外。
    师:很好!完全正确!(如图6)
    (图6)
    师追问: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又能想到什么呢?
    生:线!
    师:没错!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想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我们以CD为例,此时CD与圆有几个公共点?
    生20:2个。
    师:接下来我们可以把这条直线
    (有的学生说向下平移,有的学生说向上平移。)
    都可以。如果把直线CD向下平移,会怎么样呢?(教师课件展示)
    生:有1个交点。
    师:再向下呢?
    生:没有交点。
    师:如果向上平移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尺演示,随着尺子移动,学生再次分别得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师板演:(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7)(图7)
    师: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将留作学习这一课时时再共同探究。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直线CD平移的过程,你们觉得有没有特殊的位置?
    生21:直线CD经过圆心时比较特殊。
    师:为什么特殊?
    生21:此时线段AB和线段CD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师追问:那么你现在最想做什么呢?
    生21:连接AC,CB,BD,DA.
    师: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21:四边形ACBD是正方形。(设计意图:由直线平移的过程中一个特殊情况,巧妙得到圆与正方形的关系)(如图8)
    (图8)
    师:非常好!其实这位同学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圆与正方形的关系,其实圆除了与正方形有关外,它还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其他的一些多边形有关,这在今后我们也会具体的去探究。
    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那么你们觉得黑板上还有遗憾吗?
    生:有!
    师:遗憾在哪里呢?
    生22:在板书的第2点,缺少“中心对称图形”。
    师:很好!那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生22:是的!
    师:为什么呢?
    生22:因为把一个圆绕着圆心旋转180°能和自身完全重合。
    师:是的,很好!其实把圆绕着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和自身完全重合,当然,旋转180°也能和自身完全重合!
    (师板演:(2)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留下一份遗憾,让学生去补充,体验“圆满”的主题)
    师:好!那么到此为止,同学们本节课学什么了?
    生23:学了圆的定义,圆的对称性,与圆有关的弧长、扇形面积的计算,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多边形的关系。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章的知识框架,具体的内容会在本章每一课时里具体探讨。
    那么,我们本节课是如何通过这个最基本的图形得到这么美的图案,和这个知识框架的呢?也就是我们是“怎么学”的呢?
    生24:自己探究发现的!
    师:很好!(师板演:怎么学?1.自己探究发现;)
    生25:自己动手操作!
    师:很好!(师板演:2.自己动手操作;)
    生26:自己设计问题!
    师:很好!(师板演:3.自己设计问题;)
    师:那么,本节课是通过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的呢?
    生: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师:很好!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也将贯穿本章!(师板演:4.数学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思想;(2)分类讨论思想。)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的出色,老师也想送一段话给大家:(课件展示)
    定义是我们给的!
    对称性等结论是我们发现的!
    我们编写着教材!
    我们设计着问题!
    我们迎来朝阳!
    我们送走落日!
    我们只要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充满信心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究,一定能创造圆满人生!
    (设计意图:太阳本身就给我们“圆”的形象,“圆满”两个字中也有一个“圆”字,作为首尾呼应、课末点题)
    师: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了,我想,这节课,对我和学生们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一种常见的曲线图形。小学阶段,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改变,尤其是借助直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思维方法,对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小学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往往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和小学类似,本节课从摩天轮开始,引出“圆”,再让学生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体),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本节课,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与小学不太一样,由于小学已经学过用圆规画圆,因此,本节课,在画圆这个环节,中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接用圆规画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本节课仍然把“翻折”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的基础上得到与圆有关的其他新知识)。(图9)
    (图9)(小学)
    其实,章头图就是要通过一张图片把本章的知识框架、思想方法等呈现出来,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这不仅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更是贯穿本章的主心骨!仿照符老师的课堂,便有了本节《圆》章头图导学课。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在备课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听课方式是什么?(比如本节课的动手操作)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最近发展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和学生多做交流,平时和学生多接触多谈心,多走进学生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真正的“备学生”。
    通过认真的备课,精心的设计,使课堂贴近生活,富有活力的同时,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发现结论,“把冰冷的美丽化为热情的思考”!真正的从数学学习的角度“走进学生心里”,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然可以“破茧成蝶”!
    附板书设计:
    圆章头图导学课
    学什么? 怎么学?
    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自己探究发现; 定义是我们给的!
    2.圆的对称性: 2.自己动手操作; 对称性等结论是我们发现的!
    (1)轴对称图形; 3.自己设计问题; 我们编写着教材!
    (2)中心对称图形。 4.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设计着问题!
    3.与圆有关的计算; (1)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迎来朝阳!
    4.位置关系: (2)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送走落日!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充满信心!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创造圆满人生!5.圆与多边形的关系。










    相关教案

    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对称图形——圆2.1 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对称图形——圆2.1 圆教学设计,共4页。

    2020-2021学年2.1 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1 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反馈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1 圆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1 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