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8)含答案和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8)含答案和解析第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8)含答案和解析第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8)含答案和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3分)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物中N呈﹣3价)。由此可以推知12克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等于20克 B.小于20克
    C.大于20克 D.以上情况都可能
    2.(3分)硝酸铵受热到3000℃以上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引起爆炸,爆炸的产物中不可能含有(  )
    A.N2 B.SO2 C.H2O D.NO2
    3.(3分)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H2S B.SO2 C.N2 D.NO2
    4.(3分)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5.(3分)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的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化装置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质量改变
    C.该过程不能说明CO具有可燃性
    D.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6.(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10
    7
    5
    42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7
    5
    17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7.(3分)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
    3
    17
    2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1
    34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1:34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3分)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B.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量比为4:1
    C.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9.(3分)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0.(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Ar B.C60 C.H D.Fe2O3
    11.(3分)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2.(3分)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有五种分子
    B.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C.反应后生成了4种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3.(3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参加反应的X和Y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17
    C.生成的Z和W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14.(3分)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将28g二者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一定是6:1
    B.混合气体中丙烯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0%
    C.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是96g
    D.生成水的质量一定是36g
    15.(3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16.(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2)3个钾离子   ;
    (3)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前后不变的粒子   ;(4)氯化钡   。
    17.(3分)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2)可用   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
    (4)自来水是通过水厂生产出来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为   ;其反应原理为:Cl2+2X═2NaCl+2ClO2,推X的化学式的依据为   。
    18.(3分)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结合实验现象将K2FeO4与H2O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4K2FeO4+10H2O=4   +8   +3O2↑(若所填化学式为沉淀或气体,则在化学式后面标上“↓”或“↑”)

    19.(3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钉和硫酸铜溶液
    B.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镁条完全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②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镁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
    ③镁条开始燃烧的时刻为    。
    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    。
    ⑤符号表达式Mg+O2MgO能否准确表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什么?   。

    三、推断题
    20.(3分)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成分,该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则A为   ;B为   ;C为   ;D为   .(写元素符号)
    (2)铁在C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仅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F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反应生成C的单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四、实验题
    21.(3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的目的是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与    的关系。
    (3)丙是电解水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4)丁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五、计算题
    2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将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3)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
    2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   ;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
    (3)若将 15克这种石灰石矿完全反应最多能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4)试计算15克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该题写出计算步骤)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化学方程式》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物中N呈﹣3价)。由此可以推知12克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等于20克 B.小于20克
    C.大于20克 D.以上情况都可能
    【分析】假定产物全部是氧化镁或氮化镁,所得产物的质量应介于二者之间。可采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本题。
    【解答】解:设若产物全部为氧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80
    12g x
    =,x=20g
    设若产物全部为氮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y。
    3Mg+N2Mg3N2
    72 100
    12g y
    =,y=16.6g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所得产物质量应在16.6g与20g之间。
    故选:B。
    2.(3分)硝酸铵受热到3000℃以上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引起爆炸,爆炸的产物中不可能含有(  )
    A.N2 B.SO2 C.H2O D.NO2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反应物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不含有硫元素,可能生成氮气、水、二氧化氮,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选:B。
    3.(3分)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H2S B.SO2 C.N2 D.N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O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H2S。
    【解答】解:A、AgNO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H2S,故错误;
    B、AgNO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O2,故错误;
    C、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错误;
    D、AgNO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O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正确。
    故选:D。
    4.(3分)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蜡烛燃烧受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符合题意;
    D、铁丝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3分)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的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化装置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质量改变
    C.该过程不能说明CO具有可燃性
    D.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分析】题目将汽车尾气问题与催化剂、物质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结合,很多地综合运用知识,是一个很好的题目.首先要从题干提炼出发生的反应:2CO+O22CO2,然后根据选项选择思考问题的角度.
    【解答】解:A、该净化装置只能净化一氧化碳,而其它有毒气体无法转化,所以该净化装置不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
    B、四氧化三钴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变化;
    C、该过程中一氧化碳是在较低温下转化成二氧化碳,并没有发生燃烧,所以该过程不能说明CO具有可燃性;
    D、依据氧化物组成的特点可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是氧化物,而氧气是氧的单质,不是氧化物;
    故选:C。
    6.(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10
    7
    5
    42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7
    5
    17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未测”值;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结合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a,则可列式:10+7+5+42=a+37+5+17,解得a=5;
    A、物质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B、由分析知,待测物质的值为5,故正确;
    C、X、W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37﹣7)g:(42﹣17)g=6:5,故正确;
    故选:C。
    7.(3分)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
    3
    17
    2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1
    34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1:34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1﹣3):(34﹣17)=8:1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待测值=6+3+17+25﹣11﹣34=6,反应后乙、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定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丁分解生成乙、丙,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甲质量是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开始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3分)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B.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量比为4:1
    C.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SO2,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2:16×2=1:1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量比为2×64:32=4:1,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3分)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解答】解:A、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正确;
    B、由2H2+O2 2H2O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
    C、由2H2+O2 2H2O可知,每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完全反应,但是由于水常温下是液体,所以没法谈体积,错误;
    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0.(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Ar B.C60 C.H D.Fe2O3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Ar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氩元素,表示一个氩原子,还能表示氩气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3分)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没有气体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有空气中的气体参加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3分)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有五种分子
    B.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C.反应后生成了4种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各选项内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故错误;
    B.生成物中的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分子,故错误;
    D.由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正确。
    故选:D。
    13.(3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参加反应的X和Y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17
    C.生成的Z和W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Y的一个分子是由四个原子构成的,不会四种原子,故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和Y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17×4)=9:17,故说法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Z和W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说法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4.(3分)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将28g二者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一定是6:1
    B.混合气体中丙烯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0%
    C.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是96g
    D.生成水的质量一定是36g
    【分析】根据丙烯和丁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由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丙烯和丁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为(12×1):(1×2)=6:1,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烯和丁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则混合气体中丙烯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0%,可以是任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C、88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28g﹣24g=4g,生成水的质量为4g÷(×100%)=36g,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是88g+36g﹣28g=96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元素的质量为28g﹣24g=4g,生成水的质量为4g÷(×100%)=36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3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其意义、物质的构成、化合价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SiCl4+2H2Si+4HCl。
    A、由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故A解释不正确;
    B、该反应有单质硅生成,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B解释不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故C解释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D解释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N2 ;(2)3个钾离子 3K+ ;
    (3)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前后不变的粒子 H、O ;(4)氯化钡 BaCl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填:N2;
    (2)3个钾离子就是在钾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K+;
    (3)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前后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O;
    (4)氯化钡中钡元素为+2价,氯元素为﹣1价,其化学式为BaCl2,故填:BaCl2。
    17.(3分)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玻璃棒 ;
    (2)可用 肥皂水 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煮沸 ;
    (4)自来水是通过水厂生产出来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为 杀菌消毒 ;其反应原理为:Cl2+2X═2NaCl+2ClO2,推X的化学式的依据为 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1)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3)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4)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为杀菌消毒;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玻璃棒。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用肥皂水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故填:肥皂水。
    (3)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故填:煮沸。
    (4)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为杀菌消毒;
    其反应原理为:Cl2+2X═2NaCl+2ClO2,推X的化学式的依据为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杀菌消毒;质量守恒定律。
    18.(3分)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结合实验现象将K2FeO4与H2O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4K2FeO4+10H2O=4 Fe(OH)3↓ +8 KOH +3O2↑(若所填化学式为沉淀或气体,则在化学式后面标上“↓”或“↑”)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生成了碱,应为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生成了碱,应为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反应前后钾原子、铁原子的个数相等,则4后面的化学式为,8后面的化学式为KOH。
    故答案为:
    (1)+6;
    (2)Fe(OH)3↓;KOH。
    19.(3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铁钉和硫酸铜溶液
    B.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镁条完全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1.6g 。
    ②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镁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60% 。
    ③镁条开始燃烧的时刻为  t1 。
    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  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镁原子结合生成氧化镁“分子” 。
    ⑤符号表达式Mg+O2MgO能否准确表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什么? 不能,是因为不能表达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A.铁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A。
    (2)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0g﹣2.4g=1.6g。
    故答案为:1.6g。
    ②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镁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100%=60%。
    故答案为:60%。
    ③镁条开始燃烧的时刻为t1。
    故答案为:t1。
    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镁原子结合生成氧化镁“分子”。
    故答案为: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镁原子结合生成氧化镁“分子”。
    ⑤符号表达式Mg+O2MgO不能准确表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因为不能表达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能,是因为不能表达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三、推断题
    20.(3分)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成分,该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则A为 Si ;B为 H ;C为 O ;D为 C .(写元素符号)
    (2)铁在C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
    (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4)仅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F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反应生成C的单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H2↑+O2↑ ; 2H2O22H2O+O2↑ .
    【分析】根据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是硅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B是氢元素,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C是氧元素,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成分,该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碳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是硅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B是氢元素,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C是氧元素,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成分,该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碳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Si,B是H,C是O,D是C;
    (2)铁在C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3)红磷燃烧的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Si,H,O,C;
    (2)3Fe+2O2 Fe3O4;
    (3)4P+5O22P2O5;
    (4)2H2O2H2↑+O2↑,2H2O22H2O+O2↑.
    四、实验题
    21.(3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2)乙的目的是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与  温度 的关系。
    (3)丙是电解水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4)丁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甲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2)乙的目的是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温度。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2H2O2H2↑+O2↑;氧气。
    (4)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故答案为:4P+5O22P2O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五、计算题
    2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将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6.7% 。
    (3)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进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可固定的CO2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2×2)=3:4:7:1;
    答: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3:4:7:1;
    (2)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故答案为:46.7%;
    (3)设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
    44 60
    x 120t

    x=88t
    答:可固定的CO2的质量是88t。
    2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 1、2 ;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4.4 ;
    (3)若将 15克这种石灰石矿完全反应最多能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4)试计算15克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该题写出计算步骤)
    【分析】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使用稀盐酸50g;
    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表,5g石灰石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1.54g,若15g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54g×3=4.62g,而实验中仅放出4.4g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没有完全反应是由于稀盐酸不足;
    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时要选择碳酸钙完全反应的实验,否则会因碳酸钙未能完全反应而计算结果偏小;
    【解答】解:(1)第3次实验50g稀盐酸量不足石灰石没完全反应,第4次实验石灰石增加到20g时,50g稀盐酸依然量不足而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
    (2)当石灰石质量为15g时,就因50g稀盐酸量不足而石灰石没完全反应,所以,石灰石增加到20g时,50g稀盐酸依然量不足,所以此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仍然为4.4g,也就是m值为4.4g;
    (3)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表,5g石灰石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1.54g,若15g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54g×3=4.62g,
    (4)设15克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62g

    解之得:x=10.5g
    故答案为:(1)1、2;(2)4.4;(3)若将 15克这种石灰石矿完全反应最多能产生4.62 克二氧化碳;(4)15克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5克.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29:25;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