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练习
展开1.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限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H2不再化合B.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
C.N2、H2、NH3的质量相等D.N2的转化率为100%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2NO2=N2O4与N2O4=2NO2B.H2+I2 2HI与2HIH2+I2
C.CO2+H2O=H2CO3与H2CO3=CO2↑+H2OD.CaO+CO2=CaCO3与CaCO3CaO+CO2↑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 B.
C. D.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2ml/L、0.1ml/L和0.2m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正确的是
A.c(O2)=0.2ml/LB.c(SO2)=0.25ml/L
C.c(SO3)=0.4ml/LD.c(SO2)=c(SO3)=0.15ml/L
5.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丹砂”和“水银”都是化合物 B.该描述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水银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被用于制作温度计 D.“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6.下列对于反应C(s)+H2O(g)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
B.增大压强,对此反应速率无影响
C.达到平衡时,c(H2O):c(CO)=1:1
D.达到平衡时,H2O转化成CO的速率等于CO转化成H2O的速率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A.AB.BC.CD.D
8.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SO2、O2和SO3中
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l·L-1、0.6 ml·L-1、0.4 m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
A.X2为0.3 ml·L-1、Y2为0.9 ml·L-1 B.Y2为1.0 ml·L-1
C.X2为0.3 ml·L-1、Z为0.2 ml·L-1 D.Z为0.8 ml·L-1
10.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的本质特征是( )
A.正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B.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再继续进行
C.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1.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2(g)+B2(g) ⇌2AB(g)。已知A2、B2、A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l·L-1、0.2 ml·L-1、0.2 m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l·L-1)范围不正确的是( )
A.0<c(A2)<0.2B.0.1<c(B2)<0.3
C.0<c(AB)<0.4D.0.2<c(AB)<0.4
12.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
A.14CO2B.14CO2、14COC.14CO2、14CO、14C D.14CO
13.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Cl2溶于水B.NH3溶于水
C.合成氨的反应D.电解水生成H2和O2与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生成水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氢元素有三种核素H、D、T,它们互称为同位素,HD属于化合物
②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完成
③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④石墨变金刚石要吸热,故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⑤铅蓄电池工作时两极的质量均增加
⑥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⑦可在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⑧1ml酸和1m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⑨碱性锌锰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⑩NH3和HCl的化合反应与NH4Cl的分解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A.①③⑥⑨B.③⑤⑥⑦C.②③⑧⑨D.①③④⑦⑩
15.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原子存在于
A.O2B.SO2C.O2和SO2D.O2、SO2和SO3
二、实验题
16.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可逆不可逆)。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
17.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则V1=________mL、V2=__________mL。
(2)实验二: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验步骤:
i向5 mL 0.1 ml/L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ii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iii向乙中滴加试剂X。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I-+______Fe3+= _______I2+___Fe2+
②步骤iii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ii和iii中的实验现象说明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8.全球碳计划组织(GCP.The Glbal Carbn Priect)报告称,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约371亿吨,达到历史新高。
(1)中科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其过程如图甲所示。
①已知:CO2(g)+ H2(g)=CO(g)+H2O(g)△H=-+41kJ/ml;
2CO2(g)+6H2(g)=CH2=CH2(g)+4H2O(g)△H=-128 kJ/ml。
则上述过程中CO转化为CH2=C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下列有关CO2转化为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过程中,CO2转化为汽油的转化率高达78%
B.在Na-Fe3O4上发生的反应为CO2+H2=CO+ H2O
C.中间产物Fe5C2的生成是实现CO2转化为汽油的关键
D.催化剂HZSM-5可以提高汽油中芳香烃的平衡产率
③若在一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加入催化剂恰好完全反应。且只生成C5以上的烷烃和水,则起始时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低于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I.CO2(g)+ 3H2(g)CH3OH(g)+H2O(g)。一定条件下,往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0 ml CO2和3.0m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_____(填“A”、“B”或“C”);b点时,v(正)___v(逆)(填“>”、“<”或“=”)。
②已知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100 kPa。若图乙中c点已达平衡状态,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在某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除发生反应I外,还发生反应II. CO2(g) +H2(g)CO(g)+H2O(g)。维持压强不变,按固定初始投料比将CO2和H2,按一定流速通过该催化剂,发生上述反应I、II,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升高温度,CO2的实际转化率提高而甲醉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四、填空题
19.(Ⅰ)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某可逆反应(ABC均为气体),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用C表示反应速率________;
(4)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______状态。
(Ⅱ)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实验序号
0.01ml/L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l/L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实验温度/°C
出现蓝色的时间/s
①
5
5
V1
0
②
5
5
40
25
③
5
V2
35
25
T(K)
CO2实际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543
12.3
42.3
553
15.3
39.1
编 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_______
②
降低温度
_______
③
增大O2的浓度
_______
④
使用V2O5作催化剂
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A4.B5.C6.D7.A8.D9.D10.D11.D12.C13.D14.B15.D
16.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Fe2++Cl2=2Fe3++2Cl- 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Fe2+ 可逆 反应生成的Fe3+催化了H2O2的分解
17.40 10 2 2 1 2 KSCN溶液; ii中下层溶液紫红色,iii中加入KSCN后显红色
18.2CO(g)+ 4H2(g)CH2=CH2(g)+2H2O(g)△H =- 210 kJ/ml C 5:16 A > 8. 3×10-4(kPa)-2 升高温度,反应I、II的反虚速率均加快,但反应II的反应速率变化更大
A、B C 2A(g)+B(g)⇌2C(g) 0.5 ml/(L•min) 化学平衡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