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129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129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129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共享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化学电源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新课程标准
1.能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用于解释有关问题。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性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水平1)
2.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分析推理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本身的性质。
等级性要求
能运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初步解释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水平3)
图说考点
基础知识——自学·思记·尝试
[新知预习]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例如:Mg、Zn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________发生的反应更剧烈,反应更快。
2.外界因素
(1)催化剂:
实验操作 | (H2O2的量均是5 mL、4%) |
实验现象 | 产生气泡速率的相对大小:________ |
结论 | 催化剂能________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
(2)温度: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产生气泡由快到慢的顺序: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降低温度,反应速率______ |
(3)浓度: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盛有12%H2O2溶液的试管中先产生气泡 |
实验结论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 |
(4)固体的表面积:
实验操作 | V(4 mol·L-1 HCl)/mL | m(CaCO3)/g | CaCO3状态 |
实验1 | 5.0 | 5 | 粉末 |
实验2 | 5.0 | 5 | 块状 |
实验现象 | 产生气泡速率的相对大小:____________ | ||
结论 | 相同条件下,增加固体表面积能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
3.其他因素:除催化剂、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外,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此外,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体系的压强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对一些化学反应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4.物质状态的表示符号:气体(g)、固体(s)、液态(l)
【学而思】
1.思考:还原性铁粉常常在富含油脂的食品中做抗氧化剂,请分析抗氧化剂如何利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
2.质疑:某同学想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备少量的氢气,该同学向一定量铁片中加入了足量0.01 mol·L-1的稀盐酸,铁片上冒出气泡的速率较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H2的产量,该同学想采用以下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是可行的?
①加水 ②加KNO3溶液 ③改用0.1 mol·L-1的盐酸 ④加入少量铁粉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铁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二、控制变量法
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科学家为简化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研究被改变的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样,就将多因素问题拆解为多个单因素问题分别开展研究,化繁为简,再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属于探究反应规律类型的任务。设计此类任务实验方案的关键是控制变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1)确定研究对象,如选定符合实验要求的化学反应。
(2)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本实验中,自变量为浓度、温度、接触面积、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因变量为化学反应速率。
(3)设计实验操作,改变单一自变量。在此过程中,要明确通过实验操作应控制哪个自变量改变、哪些自变量不变。
(4)确定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在本实验中,应确定通过观察哪些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尝试体验】
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 反应物 | 催化剂 | 温度 |
① | 10 mL 10%H2O2溶液 | 无 | 25 ℃ |
② | 10 mL 20%H2O2溶液 | 无 | 25 ℃ |
③ | 10 mL 20%H2O2溶液 | 无 | 40 ℃ |
④ | 10 mL 20%H2O2溶液 | 1~2滴0.1 mol·L-1FeCl3溶液 | 40 ℃ |
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实验①的图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题追问】
(1)图中曲线Ⅰ代表的是哪个实验?
(2)实验②、③哪个放出气泡的速率快?
[即时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定量的锌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量,可向其中加入KNO3溶液。( )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再增加CaCO3固体,反应速率不变,但把CaCO3固体粉碎,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3)0.1 mol·L-1 HCl溶液和0.1 mol·L-1 H2SO4溶液与2 mol·L-1 NaOH溶液反应,其速率相同。( )
(4)0.1 mol·L-1 HCl溶液和0.1 mol·L-1 HNO3溶液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其速率相同。( )
(5)Mg、Al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0.1 mol·L-1盐酸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 )
2.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碎粒:__________。
(3)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则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4)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
(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与0.1 mol·L-1盐酸和盐酸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夏天食品容易变质,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4.在反应C(s)+CO2(g)⇌2CO(g)中,不可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的措施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CO2的浓度 D.增加碳的量
5.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Fe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 | 硫酸浓度 | 反应温度 | 铁的状态 |
A | 0.5 mol·L-1 | 20 ℃ | 块状 |
B | 0.5 mol·L-1 | 20 ℃ | 粉末状 |
C | 1 mol·L-1 | 35 ℃ | 块状 |
D | 2 mol·L-1 | 35 ℃ | 粉末状 |
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 稀H2SO4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
A | 25 | 5 | 0.1 | 10 | 0.1 |
B | 25 | 5 | 0.2 | 10 | 0.2 |
C | 35 | 5 | 0.1 | 10 | 0.1 |
D | 35 | 5 | 0.2 | 10 | 0.2 |
技能素养——合作·探究·分享
例1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3CO2(g)+2Fe(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反应速率加快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D.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例2 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例3 对于Fe+H2SO4(稀)===FeSO4+H2↑,改变某些条件会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v(H2)-t图像中,为何AB段v逐渐增大,BC段又逐渐减小?
(2)若增加铁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不考虑表面积的变化),为什么?
(3)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吗?为什么?
例4 H2O2不稳定、易分解,Fe3+、Cu2+等对其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实验装置。
(1)若利用图甲装置,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2)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乙实验可进行定量分析,图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4)将0.1 mol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2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关键能力 归纳提升
1.影响反应速率因素
影响因素 | 条件变化 | 速率变化 | 注意事项 | ||
外因 | 浓度 | 其他条件不变时 | 增大反应物浓度 | 加快 | 固体或纯液体浓度为常数,改变其用量,v不变 |
减小反应物浓度 | 减慢 | ||||
温度 | 升高温度 | 加快 | - | ||
降低温度 | 减慢 | ||||
催化剂 | 使用催化剂 | 通常加快 |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 ||
压强 | 增大压强 | 加快 | 通过改变容器容积改变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 ||
减小压强 | 减慢 |
状元随笔 三点注意:
(1)固体表面积:固体颗粒越小,其单位质量的表面积越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反应物状态:一般来说,配成溶液或反应物是气体,都能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
(3)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此处惰性气体指不参加反应的气体);
①恒温时:增大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②恒容时:
a.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度不变;
③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作为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方法,在探究实验中运用较多。在化学探究中,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对实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因素的不同,变量可分为实验变量(又称为自变量)、反应变量(又称为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在化学探究实验中,首先要确定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并在探究过程中控制无关变量和操纵实验变量。
状元随笔 控制变量法的解题策略
(1)定多变一: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2)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课堂检测——夯实·测控·演练
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组别 | 对应曲线 | c(HCl)/(mol·L-1) | 反应温度/℃ | 铁的状态 |
① | a |
| 30 | 粉末状 |
② | b |
| 30 | 粉末状 |
③ | c | 2.5 |
| 块状 |
④ | d | 2.5 | 30 | 块状 |
A.第④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小
B.第①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 mol·L-1
C.第②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 mol·L-1
D.第③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
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粉改为铝片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
C.Zn与稀硫酸反应时,适当提高溶液的温度
D.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CO2,增加大理石的量
3.在Ag+催化作用下,Cr3+被氧化为的机理为
①+2Ag+===+2Ag2+(慢);
②+7H2O===(快)。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Ag+浓度有关
B.Ag+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溶液的温度与该反应的速率有关
D.②反应决定整个反应的反应速率
4.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期间,使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能够有效消除病菌。已知生成过氧乙酸(CH3COOOH)的反应:CH3COOH+H2O2⇌CH3COOOH+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加快该反应速率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该反应速率
C.增大压强可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加水稀释CH3COOH,可使该反应反应速率加快
5.一定温度下,反应H2O(g)+C(s)⇌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B.恒容,充入H2O(g)
C.恒容,充入He气 D.恒压,充入He气
6.向200 mL 6 mol·L-1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CaCO3,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OE段的反应速率为v1,EF段的反应速率为v2,FG段的反应速率为v3,则v1、v2、v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氯化钾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加入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
(4)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则EF段用盐酸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Cl)=________。
7.一定条件下,H2O2在水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2H2O22H2O+O2↑。反应过程中,测得不同时间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如表: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c(H2O2)/mol·L-1 | 0.80 | 0.40 | 0.20 | 0.10 | 0.05 |
(1)H2O2的分解反应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
(2)该分解反应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为________ mol·L-1·min-1。
(3)如果反应所用的H2O2溶液为100 mL,则共产生O2________ g。
A.0.08 B.0.16
C.1.28 D.2.4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础知识
新知预习
一、
1.Mg
2.(1)B>A 加快 (2)C>B>A 增大 减小 (3)加快 (4)实验1>实验2 加快
3.反应速率越大 光照
学而思
1.提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往往是一些还原性强的物质,添加后能够消耗氧气,从而降低了与食品接触的氧气的浓度,减慢了食品的变质速率。
2.提示:③⑦。①加水,降低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减慢;②在稀盐酸中加硝酸钾溶液相当于加入硝酸,不会生成氢气;③改用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且不改变氢气的产量;④加入铁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产量增多;⑤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故反应速率减慢;⑥滴加硫酸铁溶液,铁与硫酸铁反应,使得与盐酸反应的铁减少,故氢气的产量减少,并且稀释了盐酸,反应速率减慢;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且不改变氢气的产量;故符合题意的是③⑦。
尝试体验
解析:(1)反应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①中双氧水浓度最小,没有使用催化剂,温度为25 ℃,则在实验①~④中反应速率最小,图中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并且①中产生O2是②、③、④的一半,则代表实验①的为Ⅳ。
(2)实验③、④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相同,而实验④使用了催化剂,所以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②、③可知,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③、④可知,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1)Ⅳ (2)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母题追问】
(1)提示:④。
(2)提示:③。
即时自测
1.答案:(1)× (2)√ (3)× (4)√ (5)×
2.答案:(1)光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催化剂 (4)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5)反应物的浓度 (6)反应温度
3.解析: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答案:D
4.解析: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CO2的浓度均能增大反应速率;增加固体的用量,因其浓度是常数,故反应速率不会增加,选D。
答案:D
5.解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和D的温度均为35 ℃,且D中硫酸的浓度较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Fe为粉末状,能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同样可加快反应速率,则D中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D
6.解析: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越快,出现的反应现象就越快。D组实验的反应温度最高,c(Na2S2O3)、c(H2SO4)最大。
答案:D
技能素养
例1 解析: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也不改变,D错误。
答案:D
例2 解析:A错: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B错: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大,分解速率越快。C错:Mn2+浓度相同时,1.0 mol·L-1NaOH溶液中分解速率小于0.1 mol·L-1NaOH溶液中的分解速率。D对:pH相同时,Mn2+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所以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
答案:D
例3 答案:(1)AB段v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BC段v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2)无影响,因为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其量的变化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3)不能,因为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钝化,且浓硫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小。
例4 解析:(1)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即可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催化剂)。(2)FeCl3和CuSO4中阴、阳离子都不相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和CuSO4的阴离子相同,可以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3)通过计算分别用Fe3+、Cu2+催化时生成O2的速率,来定量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因此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 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是60 mL,即0.002 7 mol。根据2H2O2~O2,c(H2O2)=0.005 4 mol÷0.05 L≈0.11 mol·L-1。
答案:(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可以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2H2O22H2O+O2↑ (3)分液漏斗 产生4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0.11 mol·L-1
课堂检测
1.解析:由图像可知,①、②、③、④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大小之分。第④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小,A正确;第①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大,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浓度应大于2.5 mol·L-1,B正确;第②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③、④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 mol·L-1,C正确;由③、④组实验并结合图像知第③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 ℃,D错误。
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解析:(1)根据题图中数值计算速率大小为v2>v1>v3。
(2)加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3)最终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 CO2,n(CaCO3)=n(CO2)=5.6 L÷22.4 L·mol-1=0.25 mol,加入CaCO3的质量为0.25 mol×100 g·mol-1=25 g。
(4)EF段生成标准状况n(CO2)=3.36 L÷22.4 L·mol-1=0.15 mol,参加反应的n(HCl)=0.30 mol,v(HCl)=0.30 mol÷0.2 L÷1 min=1.5 mol·L-1·min-1
答案:(1)v2>v1>v3 (2)AC (3)25 g
(4)1.5 mol·L-1·min-1
7.解析:(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2O22H2O+O2↑,依据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为氧化还原反应;(2)该分解反应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0.02 mol·L-1·min-1;(3)如果反应所用的H2O2溶液为100 mL,溶质物质的量=0.1 L×0.80 mol·L-1=0.08 mol,由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可知,共产生O2 0.04 mol,质量=0.04 mol×32 g·mol-1=1.28 g。
答案:(1)是 (2)0.02 (3)C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学案设计,共14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学案,共10页。
苏教版 (2019)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导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