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39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展开1
2
3
4
7
1.水的电解
(1)定义: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2)实验装置:简易装置如下图。
注意:①水的电解实验中所用的电是直流电(普通干电池发出的电),水电解后变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3)现象及结论:
(4)文字表达式:水eq \(――→,\s\up7(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的体积比(即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V氧气∶V氢气=1∶2。
注意:理论上,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是由于氧气微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因此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常大于2∶1 。
2.水分子的构成
(1)实验证明,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注意:从微观角度来讲,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角度来讲,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1.电解水的有关问题
(1)电解水通的是直流电。
(2)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实验中收集的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的原因: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b.氧气的氧化性强,与电极发生反应。
(4)判断试管中气体是何种气体时,既可根据与试管相连的正负极判断,也可根据试管中气体的多少判断。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即氢气端(负极)液面低,氧气端(正极)液面高。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
水在通电时,水分子会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会重新组合: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气。由此也可以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3.水的物理性质
【例1】 (温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 B.水在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水在通电条件下,1个水分子首先分解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同样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A、B、C正确。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D说法不正确。
【方法归纳】(1)如图所示为水电解的微观描述,水分子通电后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可以知道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存在着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约为2∶1,故电解水实验中水位下降较多的一端是氢气,另一端是氧气。
(2)氢气和氧气的检验依据:氢气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氢气难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反应前期会有部分氧气溶解在水中,从而导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当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后,氧气就不再溶于水,故后期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A.水由氢和氧组成
B.有氧气和氧气产生,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
C.两电极管中均产生气泡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氢气和氧气产生,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通电后,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能直接观察到;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2.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C)
A.水蒸发 B.水沸腾
C.水分解 D.水结冰
【答案】C
【解析】水的化学性质必须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只有C项属于化学变化。
3.如图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有关该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
B.水在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再结合为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A、B、C正确。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不正确。
4.下列关丁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水是由氧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简单地混在一起的,A不正确;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B正确,C不正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氫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不正确。
5.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氧氧化钠,其目的是( A)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氧气的生成量
C.增加氢气的生成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水的导电性能较差,电解时效率较低,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6.某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里的塑料盆、输液瓶、铜导线、废旧电池的碳棒、家用停电宝等做了一个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实验后送交一份实验报告给老师,上而写明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其中,不能通过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 D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在通电条件下有新物质生成
D.水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分解
【答案】D
【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A说法正确;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B说法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是不同的物质,所以C说法正确;分解水的方法有很多,如微生物分解法、高温分解法等,所以D说法不正确。
7.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氧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B )
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答案】B
【解析】实验时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能抱有随意、差不多都行的态度。
8.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如图表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试管中的电极相连的是电源 (填“正”或“负”)极;检验甲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2)甲试管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体积比约等于 。
(3)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类型是 。
(4)该实验能说明的结论是 。
【答案】(1)负 点燃气体,观察是否产片淡蓝色火焰(2)2:1 (3) 分解反应(4)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可用点燃的方法检验氢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0.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
(1)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 (填“A”或“B”)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是 。
(2)如果B管产生10毫升气体,理论上A管得到的气体应为 毫升。
(3)检验B管气体 (填序号)。
①带火星的木条 ②点燃的木条
【答案】(1)B 相同时间内,负极产生的气体多(2)5 (3)②
【解析】电解水时,通直流电,与电源的正极相联的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联的产生的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1.电解水得到ag氢气、bg氧气,如果ag氢气的体积为4L,则bg氧气的体积为 (A)
A.2L B.4L C.8L D.16L
【答案】A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2.充氧气球时易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 (B)
A. 氢气很轻
B. 氢气易爆炸
C.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制氢气球的橡皮易燃烧
【答案】B
【解析】氢气与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混合,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水由氧和氧组成
C.水中含有氧分子
D.水中氢、氧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如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D)
A.水由氢、氧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此约为2:1
【答案】D
【解析】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B.不能直接区分氢气和氧气,也就不能确定两者的体积比;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氫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5.区别盛有空气和氧气的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C)
A.比较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D.点燃后看是否能燃烧
【解析】与空气相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C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在水中加如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加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故A说法正确;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故B说法正确;a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a管中的气体可被点燃,b管中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故C说法错误;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C。
7.如图是电解水的两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 (填“未开始”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3)检验C玻璃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 。
(4)点燃D玻璃管内的气体前应先 。
(5)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 。
【答案】(1)便于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2)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复燃,则为氧气
(4)检验气体的纯度(或验纯) (5)装置简便
【解析】(1)在电解水时,需要检验生成的气体,乙装置在检验产生的气体时更简便、快捷,现象更明显。(2)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玻璃管中已收集了部分气体,显然反应已进行了一段时间。(3)C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4)D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都要检验其纯度。
8.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的是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氢气 氢元素 氧元素
【解析】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电解后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如图所示,图甲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乙是老师针对图甲实验设计的创新装置。
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 g的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约4 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问题。
(1)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
(2)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____(填字母)。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两极气体的检验非常方便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将气体放出,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B
【解析】(1)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该选项说法正确;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反应速率与两极距离远近无关,与电压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该选项说法正确;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
凝固点
标准大气压下为0 ℃
水的异常现象
4 ℃时密度最大, 0~4 ℃时,水热缩冷胀。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教案,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44变阻器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44变阻器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第1节 大气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第1节 大气层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21大气层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34动物的行为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34动物的行为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