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ppt课件
展开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必修3
1.怎样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2.种群数量是怎样变化的?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细菌一代代繁殖,怎样计算数量呢?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n= 60min x72h/20min=216 Nn=2n =2216
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③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你能否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思考: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局限性?
优点: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局限性: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不够精确!
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数学模型构建
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
某海岛上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例2:凤眼莲(水葫芦)
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2.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P67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1.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与细菌种群增长曲线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大草履虫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保持在375个左右?3.什么是K值??
大草履虫数量增长呈“S”型。在一定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这种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在环境调节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在0.5ml培养液中,空间和营养都是一定的。有限的资源导致大草履虫之间为了生存而进行斗争,随着大草履虫的数量增多,斗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就被淘汰掉了,所以数量只维持在一定的数值。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①食物有限②空间有限③种内竞争④种间竞争⑤天敌捕食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1.种群何时停止增长?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数量小于 K/2值时
种群数量大于 K/2值时
2.种群何时增长最快?
3.何时种群增长逐渐加快?
4.何时种群增长逐渐减慢?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2.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想一想:哪些因素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2.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3.怎样记录实验观察数据?
4.怎样制定并实施计划?
5.怎样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1.统计数据,绘制曲线图。
2.分析增长曲线的总趋势。
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4.实验中的收获体会与存在的问题。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4.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的条件是( ) A.食物非常充裕的条件下 B.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 C.气候很适宜且没有传染病的情况下 D.在实验室理想的实验条件下
2.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的增长率在曲线的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没有关系 D.种群的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n=2n,提出合理的假设,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用数学形式进行表达,细菌以指数函数增长,①模型条件,②模型公式,NtN0λt,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种群数量的波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1×2n,提出合理的假设,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NtN0λt,“S”型曲线,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聚焦,第一课时,HIV病毒,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