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36页)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85882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图片课件ppt
展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 .数学模型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_________形式。
2.建构步骤: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________→用适当
的数学形式表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
3.表现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准确。(2)曲线图:优点是能____________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
[探究与学习]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
B.②④①③D.③①②④
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答案]B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大致呈“J”型 。(2)形成条件:
①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________。(3)增长特点:
①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_______的倍数增长。②模型表达式: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③曲线呈“J”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____________后,数量趋于
__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2)形成条件:种群密度增大
争加剧,天敌增加→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出生率与死亡率______,增长停止。
①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________。②曲线呈“S”型。
③有最大值(K 值)。
(4)K 值:即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数量。[探究与学习] “J”型曲线与“S”型曲线在相同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示:主要在于环境阻力的差异。
(1)自然因素——________、食物、__________、天敌等。(2)人为因素——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人工控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等。2.种群的数量变化:
(1)外界条件稳定:种群数量处在________中。(2)外界条件不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探究与学习]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牧场内,迁入一小群
绵羊,8 年后发展到 500 只左右,这个羊群数量会(A.维持在一个水平上B.不断下降C.缓慢上升D.迅速上升[答案]A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1.“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2.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的作用。
(1)“J”型增长曲线
(2)环境阻力:指在种群生长的环境中存在着限制因素,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环境阻力越大(如图 4-2-1 所示)。图 4-2-1(3)图中的阴影部分是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当种群数量=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判断
①资源和环境无限,种群可连续增长——“J”型曲线。②资源和环境有限,种群不能无限增长——“S”型曲线。③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略有波动的“S”型曲线。
【例 1】 在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名师点拨: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在生态系统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则种群的数量将处于动态平衡中,如 D 项。答案:C
【变式训练 1】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4-2-2所示。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
[解析]题中所示的曲线是“J”型增长曲线,呈该曲线增长的种群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增长率不变。[答案]A
1.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1)生物因素:
①种内关系:种群通过种内斗争调节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和迁出率增加时种群数量减少;反之,种群数量增加。
②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动还受一系列种间关系变化的影
响,如天敌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减少。
(2)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等,如气候可以通过影
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3)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通过养殖业和种植业使某些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砍伐森林、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当种群数量大于 K/2 值时,可以捕猎或捕捞,使剩余量维持在 K/2值左右,这样既可保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又不影响资源再生。
(2)有害动物的防治。
(3)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4)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种群数量的变化与 K 值的关系
①种群数量=K 值时:种群增长停止,增长率为 0。②种群数量=K/2 值时:种群增长最快。③种群数量
【例 2】 (2013 年广东清远期末)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K 水平C.K/4 水平
)B.K/2 水平D.K/8 水平
名师点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为 K/2 水平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最大,即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为 K。答案:B
【变式训练 2】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
再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
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会继续下降C.保持数量不变D.先增加,然后减小[解析]种群数量为 K/2(种群数量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所以灭鼠时应降低 K 值。[答案]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体验过程】1.实验原理:(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
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①________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
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②__________。
2.实验过程:(1)将 10 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
(2)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试管培养液中混合均匀。(3)将试管在 28 ℃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并记录。
3.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 4-2-3 所示的增长曲线。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
5.本探究不需要设对照实验,需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6.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养料、温度、pH 及有害
【典例】在环境良好、营养充足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酵母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4-2-4 所示,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
解答提示:图 4-2-4 为“S”型曲线,当环境良好、营养充足时,酵母菌数量不断增长,增长率上升;由于营养、空间有限,酵母菌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当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K 值)时,酵母菌数量不再增长,增长率为 0。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 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 400 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 a,则 m 年后该植
物的种子数量 N 可以表示为(A.400 a·0.8mC.a·320m
B.0.8 a ·400mD.320am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a×80%×400×80%×400=a×(80%×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80%×400=a×(80%×400)3,以此类推,m 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m=a×320m。
2.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模型可表示为: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K 值是固定的[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 值,而“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 值。[答案]D
3.图 4-2-5 是某一种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
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d 点对应的是 K 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 c
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 2 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 8 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解析]某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a 点的增长率开始增加,b 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超过 b 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 c 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 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 K值,种群的数量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 点之后种群的数量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动态变化。
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
A.改变培养液的 pH 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答案]D
5.(双选)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
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细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 值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合理使用较大的网眼、网具进行捕捞,是为了使细小个体得以逃脱,使种群处于增长型;减少捕捞强度是为了使种群维持在 K/2 值,使其增长率最大;控制网具的网眼尺寸是不能控制被捕捞鱼中的性别比例的。[答案]AC
6.图 4-2-6 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
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 a 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 a 曲线方式增长。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n=2n,提出合理的假设,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用数学形式进行表达,细菌以指数函数增长,①模型条件,②模型公式,NtN0λt,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种群数量的波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1.1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完美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1.1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完美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种群的数量特征,-4-,-5-,-6-,-7-,种群的数量变化,-8-,-9-,考点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评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n=2n,公式精确不直观,曲线图直观不精确,提出合理的假设,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产生条件,NtN0λt,增长特点,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增长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