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 直方图教案设计
展开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 教学设计
课题 | 直方图 | 单元 | 10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七 | |||
学习 目标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经验. | ||||||||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加工能力,能根据数据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发展统计观念. | |||||||||
知识目标 | 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 |||||||||
重点 | 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 |||||||||
难点 | 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 |||||||||
学法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教法 | 多媒体,问题引领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数据? 各方法有什么特点? | 学生解答问题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 |
讲授新课 | 出示问题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 如:, 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所以身高在,,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思考:上面对数据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个组。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
小结: 三种分组方法都可以,都可以挑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小长方形的宽是组距 (2)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3)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 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总结: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1) 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2) 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 以内,一般分5至12组) (3) 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 (4) 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实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 那么由于 所以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 (3)(决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 4.6≤x<4.9, 7.0≤x<7.3, 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有7个. |
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注意表格所表示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填写,实践。
学生自己动手分数据
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解答,师提问
师生共同归纳
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问题,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直方图,同时培养学生变相思考问题的能力。 |
巩固提升
| 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答案:D 2.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 A.0.1 B.0.2 C.0.3 D.0.4 答案:A 3.下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A.5~10元 B.10~15元 C.15~20元 D.20~25元 答案:C 4、 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率为( ) A.0.8 B.0.7 C.0.4 D.0.2 答案:A 5.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成如图统计图表: (1)填空:a= ,b= ;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身高不低于165 cm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 答案: 解:(1)由表格可得,调查的总人数为:5÷10%=50 ∴a=50×20%=10,b=14÷50×100%=28%. (2)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600×(28%+12%)=600×40%=240(人). 答: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学生,身高不低于165cm的学生大约有240人. 6.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某校举行了以“爱我黄石”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比赛,评委会对200名同学的参赛作品打分发现,参赛者的成绩x均满足50≤x<100,并制作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若依据成绩,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参赛同学中抽40人参加图片制作比赛总结大会,则从成绩80≤x<90的选手中应抽多少人? (3)比赛共设一、二、三等奖,若只有25%的参赛同学能拿到一等奖,则一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 答案: 解:(1)200-(35+70+40+10)=45,补图如图. (2)设抽了x人,则 =,解得x=8. (3)依题意知获一等奖的人数为200×25%=50(人),则一等奖的 分数线是80分.
|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
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数学民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结 | 今天主要学习的仍是有关数据的整理,但是它主要研究的是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状况,通过频数分布来体现某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要求。 |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
板书 | 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 以内,一般分5至12组) 3、 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 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 |
|
|
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共22页。
数学八年级下册17.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17.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17.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17.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讲授,运用新知,巩固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