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6463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时期玉龙形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材料二 大量兼并战争将许多小国吞灭为县或附属国,如果把蛛网般密布的阡陌扩建成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为历史的车轮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秦帝国结束战国的分裂状态实现辉煌的统一作了最早的量上的积累和准备。——陈筱芳《试论春秋列国间的战争》
材料三 华夏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政治共同体。至迟从西周开始,华夏已形成拥有天下共主的政治结构。周天子是华夏共同认可的最高统治者,其下统辖有姬姓以及姜姓、任姓、姒姓等贵族,他们以周王室为核心,通过血缘、联姻等纽带凝聚成一体。……自春秋之后,华夏内部出现了王室实力削弱、贵族力量壮大,以致权力下移的现象,表明原有政治结构不断遭到破坏。不过,现实政治的改变并非意味原有观念的丧失,原有的历史意识在此过程中仍被保留下来。即使在战国时期,当周王室权威尽失,诸国之间兼并之时,存在天下共主的政治结构仍然被华夏所认可,并逐渐为夷狄所接受,同样被认可和接受的还有华夏文化对维系政治结构的作用。即使是夷狄,只要接受了华夏文化,就会认同华夏的政治结构,并认同华夏,而他们的华夏身份也会得到华夏成员的认可。——李渊《论先秦时期夷狄认同华夏的观念》
结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使周王室地位进一步下降,长期纷争使得人民不得不承受战争的苦难。但是,争霸、兼并战争也使统一的趋势得到加强,并且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
探究问题二: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作为补充。请运用这一基本结构,画出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
探究问题三:各国变法的原因及效果
战国七位君主变法示意表
材料一 商鞅废井地而开阡陌封疆,……商鞅相秦,所定二十级爵,即以代古者贵族五等封爵之制。此皆欲以战士为新贵族也。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县制使分封制下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有利于秦国将全部力量汇聚在一起,从而使从前弱小落后的秦国在战国争雄中脱颖而出。这种政治制度即使在当时整个世界而言,也堪称一项创举。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高度评价商鞅推广县制建立官僚制的政策,将其称为“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并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卷一》
变法的背景: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兼并战争的日益激烈,迫使诸侯为富国强兵而实行变法。变法的影响:政治: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经济: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富国的目的;军事:大大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实现强兵的目的。
以商鞅变法为例,探讨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探究问题四:私学兴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材料二 西周时期,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在官学中接受教育,学成后被任命为朝廷官吏,庶民则很难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私学应运而生,逐渐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受到诸侯国的支持。私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被确认,“夫子”受到尊重。从战国初期至中期是私学发展的高潮阶段,列国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更为复杂,对于治国、治军、立法、理财等各类人才的需求尤显迫切。私学成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学校,不同的学派培养出了多样的人才。——陈炎主编《中国风尚志·先秦卷》
平王东迁后无力支持官学,学术下移。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成为私学的受益人,而私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士人,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私学还促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普及。
结合材料,思考私学兴起的影响
探究问题五: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阶层流动士的活跃,战争迁徙交流,私田兴起公田荒芜,春秋战国历史阶段特征,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背景,燕国乐毅改革,齐国邹忌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变革之象,从分裂走向统一,应对之策,“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时代的黄昏,大国争霸,七雄并立战国时代,战国七雄,合作探究华夏认同,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酝酿阶段,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作用,孔子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