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4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8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5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1) 课件 33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5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一、 选择题
1.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4.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5.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
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6.(2022.1·浙江高考·3)汉代科学家王充曾介绍一种指向仪器,样子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子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这种指向仪器是( )
A.司南 B.指南鱼
C.指南龟 D.支撑式指北罗盘
7.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8.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能力篇】
9.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0.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1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1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 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拔高篇】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10分)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B | C | C | B | A | D | A | A | A |
题号 | 11 | 12 |
|
|
|
|
|
|
|
|
答案 | A | C |
|
|
|
|
|
|
|
|
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可知,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反映儒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作出调整,故选D项;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而不是背离儒家思想,排除A项;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君子喻于义”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孔子强调道德,鄙视无道德的富贵,故选B项;材料主要论述道德不是等级,排除A项;孔子否定的是无道德的富贵不是认同贫富,排除C项;材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孔子否定无道德的富贵而不是反对富裕,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实物漆箱箱盖上的二十八星宿图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说明出土文物与文献史料可相互印证,故选C项;图像与文献都是史料,价值没有高低之分,使用时都需要经过甄别辨伪,排除A项;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西周”说法错误,排除B项;“精美的漆箱”可以说制漆工艺精湛,但材料更强调出土实物漆箱箱盖上的二十八星宿图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可知,秦国通过设置专门法律和行政官员来解决盗窃问题,这反映出当时秦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故选B项;材料“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反映的仅是秦国解决盗窃问题及相关法律,无法说明法条律令的繁杂,排除A项;通过商鞅变法,法家思想成为秦统治国思想,价值观念并不混乱,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秦国解决盗窃问题,且百姓生活极端困苦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成的,样子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与材料相符,故选A项;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这种指南鱼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排除B项;指南龟出现于南宋,在木龟的腹部下方挖一小穴放入磁石,然后将木龟安装在竹钉上,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当其静止的时候,就是南北指向,排除C项;清代,受到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以立轴式支撑法制造的罗盘成为主流形式,整个指针位置居于罗盘中央,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为宽平面状,盘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指南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成为更有使用价值的罗盘,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此时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选D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孟子“养浩然正气”强调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与“无礼义,则上下乱”不符,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礼为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与材料所述时间“战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
8.【答案】A【解析】题干大意是:老子认为,没有了无为而治的道就要能依靠管理者的美好品德,若品德做不到完美就需要领导者有对他人的仁慈,领导者做不到仁慈就需要下属有忠实于事业和恩情的义气,下属没有忠诚义气就只好用行为规范来制约,而孔子认为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安身立命,要做到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二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都是对周礼的反思,看到了周礼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是认为周礼对于维护统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所述周礼是西周时期的,这并不能满足封建贵族在春秋时期追求富国强民、实现成就霸业理想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二人的主张是面对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现实的积极回应,而并不是说要维护夏商周的制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有对周礼不同程度的认可,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是僭越礼乐制度的,所以其主张都没能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由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作者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目的是要求把每一块土地精耕细作,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抵制农业的进步”不符,故C项错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可知,材料选取春秋战国和明清之际两个社会动荡、历史转型时期,以孔孟追求天下安定、治国道理,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抨击君主专制为典型,意在说明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儒家思想中的“传统道德”,排除A项;先秦时期孔孟并不主张君主专制,明清之际顾炎武和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儒学的启蒙作用”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背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4分)
(2)共同主题:重建社会秩序。(2分)儒家通过实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法家通过法治手段重建社会秩序;战国至秦朝时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4分)
【解析】
(1)由材料一“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可得,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由材料一“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可得,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
(2)第一小问共同主题,由材料二“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可得,重建社会秩序。第二小问途径和影响,结合所学儒家孔子和孟子等人的主张可知,儒家希望通过实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其影响是导致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结合所学法家韩非子的主张可得,法家主张通过法治手段重建社会秩序,其影响是在战国至秦朝时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教案docx、与妻书_2022101321113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辛亥革命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辛亥革命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教案docx、与妻书_2022101321113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分层练习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docx、雅克萨之战_202262121322_202262121750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