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第1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1课时 氮和氮的氧化物
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元素及其存在
(1)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常见化合价为-3、+5。
(2)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②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
①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放电、高温条件下,能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2+3Mgeq \(=====,\s\up7(点燃))Mg3N2、N2+O2eq \(=====,\s\up7(放电或高温))2NO、N2+3H2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
3.氮的固定和循环
(1)氮的固定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包括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2)氮的循环
1.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Mg可以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
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氮气的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但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
2.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其原因是( )
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C.氮原子的半径较小
D.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很难破坏
解析:选D。氮气分子中存在NN键,氮氮三键性质稳定,破坏时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所以氮气性质不活泼,D项正确。
3.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反应的是( )
A.N2+3Mgeq \(=====,\s\up7(点燃))Mg3N2
B.N2+3H2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
C.2NO+O2===2NO2
D.N2+O2eq \(=====,\s\up7(放电))2NO
解析:选C。将氮单质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氮的固定,不符合要求的是C项。
4.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在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解析:选C。将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固氮,工业上合成氨的过程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固氮过程,符合氮的循环,故A不选;自然界中,蛋白质腐败后生成氨,符合氮的循环,故B不选;用氮气做保护气,是氮气的用途,而不是氮的循环过程,所以不符合氮的循环,故C选;在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符合氮的循环,故D不选。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NO很容易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2)NO2溶于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对工业生产硝酸的启示
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向吸收后的废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或空气,能充分利用原料,并能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
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水反应的相关计算
1.相关反应原理
3NO2+H2O===2HNO3+NO①
2NO+O2===2NO2②
由方程式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③
由方程式①×2+②×3得:4NO+3O2+2H2O===4HNO3④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三种类型
(1)NO2气体
NO2气体溶于水时仅涉及反应①:剩余气体为NO。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
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③:
(3)NO和O2的混合气体
NO、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④:
NO、O2难溶于水,但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各种情况中,剩余气体可为NO或O2,但不可能是NO2或NO与O2同时剩余。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H2 B.NO2
C.NO D.CO2
解析:选C。2NO+O2===2NO2,故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氮的氧化物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D.NO和NO2均有毒
解析:选D。NO、NO2等都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N2O5 中氮元素为最高价,只有氧化性,B项错误;尽管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但N的价态发生了变化,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
3.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1∶1 B.1∶2
C.1∶3 D.3∶1
解析:选C。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只有NO2和H2O反应,生成的NO与不反应的N2为剩余气体。设原气体的体积为V,NO2的体积为x,根据差量法求解:
3NO2+H2O===2HNO3+NO ΔV
3 1 2
x eq \f(V,2)
解得x=eq \f(3V,4),V(N2)=V-eq \f(3V,4)=eq \f(V,4),故eq \f(V(N2),V(NO2))=eq \f(1,3)。
合格考训练
1.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中的氮氮三键很强
B.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N2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C.N2在反应中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
D.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氮气
解析:选B。Mg可在N2中燃烧,故B错。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解析:选A。A.N2→NH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由题图可知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可转化为蛋白质,动植物遗体可转化为氨或铵盐,则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换。D.豆科植物可将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H、O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3.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选C。 NO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4.将一充满NO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最后试管中恰好充满水,则通入的O2与原NO气体的体积比为( )
A.4∶3 B.3∶4
C.4∶1 D.1∶4
解析:选B。根据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得4NO+3O2+2H2O===4HNO3,即O2和NO的体积比为3∶4时可被水完全吸收转化为HNO3。
5.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无色的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2)轻轻摇动烧瓶,使得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烧瓶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因为烧瓶内气体减少,引起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所以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入烧瓶中,使烧瓶中液面上升。
答案:(1)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2)烧瓶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 烧杯中的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3NO2+H2O===2HNO3+NO
等级性测试
1.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该过程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
A.N2+2O2eq \(=====,\s\up7(放电))2NO2
B.3NO2+H2O===2HNO3+NO
C.2NO+O2===2NO2
D.HNO3跟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
解析:选A。N2和O2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而不是NO2。
2.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B.医学上常用液氮做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
C.H2与N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反应中N2体现氧化性
D.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硝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2+2O2eq \(=====,\s\up7(放电))2NO2
解析:选C。A项,氮气性质稳定的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破坏这种结合时需要很高的能量;B项,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与其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无关;C项,化学方程式为N2+3H2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做氧化剂;D项,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
3.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反应生成NO2
C.CO2遇NO反应生成NO2
D.NO遇H2O反应生成NO2
解析:选B。根据原高温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能看到红烟可推知,是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
4.对反应3NO2+H2O===2HNO3+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6 m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l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选B。,该反应中,N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HNO3为氧化产物,NO为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6 ml NO2参加反应时,转移4 ml电子。
5.按如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 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NO
C.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O2
D.试管内充满了液体
解析:选B。在装有NO的试管内通入O2时依次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将二者整理后相加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由于eq \f(12 mL,8 mL)=eq \f(3,2)>eq \f(4,3),即NO过量,试管内剩余气体为无色的NO,液体未充满试管。
6.将40 m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下20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 )
A.2∶1 B.1∶3
C.3∶1 D.1∶1
解析:选C。
3NO2+H2O===2HNO3+NO ΔV
3 1 2
30 mL 20 mL
V(NO)=40 mL-30 mL=10 mL,V(NO2)∶V(NO)=30 mL∶10 mL=3∶1。
7.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气体甲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O2、N2 B.NO、CO2
C.NO2、CO2 D.NO、CO2、N2
解析:选B。混合气体无色,气体中不含NO2,气体通过Na2O2后显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NO,且有与Na2O2反应生成O2的气体CO2,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原气体中不含N2。
8.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选C。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O2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
9.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亦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反应①中NO2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NO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N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目信息可知,氨和二氧化氮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物质为氮气和水。
答案:(1)NO2 NO 1∶1
(2)6NO2+8NH3eq \(=====,\s\up7(一定条件))7N2+12H2O
10.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完毕)。
Ⅰ.向广口瓶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
(1)通入NO前,从滴定管向广口瓶中加入水;
(2)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记录滴定管液面变化的示数为V L(V<0.05,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Ⅱ.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1)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对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
(3)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中刚好充满液体。
①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eq \f(1,2)V L时,则广口瓶中剩余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
②当广口瓶中刚好充满液体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l·L-1。
解析:Ⅱ.(3)①NO遇到O2生成红棕色的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上述两个方程式合并可得:4NO+3O2+2H2O===4HNO3,反应掉NO的体积为V(NO)=eq \f(4,3)V(O2)=eq \f(1,2)V L×eq \f(4,3)=eq \f(2,3)V L,剩余气体体积为eq \f(V,3) L;②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n(NO)=eq \f(V,22.4) ml,c(HNO3)=eq \f(\f(V,22.4) ml,0.5 L)=eq \f(V,11.2) ml·L-1。
答案:Ⅱ.(1)气体先变为红棕色,然后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①eq \f(V,3) L ②eq \f(V,11.2)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N2、NO和NO2的主要性质。
2.认识N2、NO和NO2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氮元素的性质。能说明N2、NO和NO2的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赞赏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做的贡献。
NO
无色、有毒气体,不溶于水
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实验
装置
实验
操作
在如图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
振荡注射器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红棕色气体变浅至消失,有无色气体生成,注射器活塞向内滑动
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思考与讨论
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再吸入足量的空气
x=eq \f(V(NO2),V(O2))
0
x>eq \f(4,1)
反应情况
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NO2过量,又发生反应①,剩余气体为NO
x=eq \f(V(NO),V(O2))
0
x>eq \f(4,3)
反应情况
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课堂小结
高中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学习,知识进阶,问题探究,知识归纳总结,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7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