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01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02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第3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第3课时导学案,共11页。




    硝 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①化学方程式:4HNO3eq \(=====,\s\up7(△),\s\d5(或光照))4NO2↑+O2↑+2H2O。


    ②保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铜反应


    浓硝酸与Cu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稀硝酸与Cu反应:__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②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铁、铝钝化(铁、铝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故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


    ③王水


    3.工业制硝酸


    原理: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写出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1)N2+3H2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还原反应)


    (2)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氧化反应)


    (3)2NO+O2===2NO2(氧化反应)


    (4)3NO2+H2O===2HNO3+NO(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三个守恒、一个关系”


    1.三个守恒


    (1)得失电子守恒:金属失电子数=n(NO2)+3n(NO)。


    (2)氮原子守恒:n(HNO3)=xn[M(NO3)x]+n(NO2)+n(NO)。


    (3)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恰好使Mx+沉淀完全,此时溶质为NaNO3,则存在:n(Na+)=n(NOeq \\al(-,3))=n(HNO3)-n(NO)-n(NO2)。


    2.一个关系


    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金属物质的量和金属所带电荷数的乘积,可表示为n(HNO3)酸性=xn(Mx+)=n(转移电子)。





    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解析:选B。4HNO3(浓) eq \(=====,\s\up7(△),\s\d5(或光照))4NO2↑+O2↑+2H2O,A正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是NO2和NO,没有单质生成,故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H2,C正确;铁与铝遇冷的浓硝酸钝化,故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


    2.0.3 ml Cu和含1.2 ml HNO3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NO2的量为( )


    A.0.2 ml B.0.6 ml


    C.小于0.6 ml D.大于0.6 ml


    解析:选C。因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稀,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所以放出的NO2小于0.6 ml。


    3.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解析:选D。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酸雨及防治





    1.SO2与NOx的主要来源


    (1)SO2主要来自煤、石油的燃烧和某些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


    (2)NOx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生成氮氧化物)。


    2.酸雨


    (1)概念:pH<5.6的降雨。


    (2)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SO2和NOx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的。


    (3)类型


    ①硫酸型:SO2→H2SO3→H2SO4。


    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②硝酸型:NO2→HNO3。


    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4)危害


    ①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缆的腐蚀。





    1.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酸雨指pH小于7的雨水


    C.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


    D.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解析:选B。原煤中加入的生石灰可与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反应,最终生成硫酸钙,从而减少了SO2气体的排放,达到脱硫的目的,A项正确;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pH范围错误,B项错误;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低碳生活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故应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项正确。


    2.下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气体容易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A.CO2 B.SO2 C.N2 D.NO2


    (2)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合,pH将变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措施中,可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1)SO2、NO2易形成酸雨。


    (2)①酸雨放置时pH变小,其原因是雨水中的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2H2SO3+O2===2H2SO4。


    ②雨水和自来水混合,应考虑H2SO3与Cl2(或HClO)的反应:SO2+2H2O+Cl2===H2SO4+2HCl(或H2SO3+HClO===H2SO4+HCl)。因此雨水与自来水混合后溶液pH将变小。


    答案:(1)BD


    (2)①2H2SO3+O2===2H2SO4


    ②小 Cl2+2H2O+SO2===H2SO4+2HCl(或H2SO3+HClO===H2SO4+HCl)


    (3)C


    合格考训练


    1.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


    C.汽车尾气中的NOx指NO2


    D.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解析:选C。A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正确;B项,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正确;C项,汽车尾气中的NOx指NO、NO2,错误;D项,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将发生反应:CaCO3eq \(=====,\s\up7(高温))CaO+CO2↑,CaO+SO2===CaSO3,减少了废气中SO2的量,正确。


    2.下列反应既表现硝酸的酸性,又显示硝酸的氧化性的是( )


    A.CuO+2HNO3===Cu(NO3)2+H2O


    B.FeO+4HNO3(浓)===Fe(NO3)3+2H2O+NO2↑


    C.C+4HNO3(浓)===CO2↑+2H2O+4NO2↑


    D.NH3+HNO3===NH4NO3


    解析:选B。A、D两项表现硝酸的酸性;B项生成硝酸铁,表现硝酸的酸性,生成二氧化氮,表现硝酸的强氧化性;C项表现硝酸的强氧化性。


    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选B。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与浓硝酸的反应更剧烈,A错;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4HNO3(浓)+Cu===Cu(NO3)2+2NO2↑+2H2O,②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产生无色气体,C错;由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相同,且两反应中还原剂都是铜,反应后铜的价态又相同,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D错;1 ml Cu和浓硝酸反应消耗4 ml硝酸,1 ml Cu和稀硝酸反应消耗8/3 ml硝酸,相同质量的铜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消耗的浓硝酸多,B正确。


    4.铜跟1 ml·L-1 的硝酸反应,若c(NOeq \\al(-,3))下降0.2 ml·L-1,则c(H+)下降( )


    A.0.2 ml·L-1 B.0.4 ml·L-1


    C.0.6 ml·L-1 D.0.8 ml·L-1


    解析:选D。铜跟1 ml·L-1 的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eq \\al(-,3)+3Cu===3Cu2++2NO↑+4H2O,H+和NOeq \\al(-,3)的消耗量之比为8∶2=4∶1,它们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4∶1。


    5.“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和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催化氧化。


    (1)写出CO与NO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行的有________。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解析: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可知CO与NO反应生成N2和CO2,问题(1)可解决;联想到SO2可催化氧化成SO3,在空气中溶于水形成H2SO4,故问题(2)的答案为SO2转化为SO3,SO3与水形成H2SO4酸雾;植树造林和戴呼吸面具都不是控制污染源的可行方法,故问题(3)的答案为A和B。


    答案:(1)2CO+2NOeq \(=====,\s\up7(催化剂),\s\d5(△))2CO2+N2


    (2)SO2转化为SO3,SO3与水形成H2SO4酸雾 (3)AB


    等级性测试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止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可吸附性颗粒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解析:选D。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等大气污染物,不符合“蓝天工程”的要求。


    2.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的总反应为2NO+O2+4COeq \(=====,\s\up7(催化剂))4CO2+N2


    解析:选D。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染物;NO和O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4COeq \(=====,\s\up7(催化剂))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反应式为2NO+O2+4COeq \(=====,\s\up7(催化剂))4CO2+N2。


    3.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会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会增大


    解析:选A。浓H2SO4吸水增重,B错误;浓H2SO4常温下与Cu不反应,C错误;浓H2SO4吸水、浓HNO3挥发都会使酸液的浓度减小,D错误。


    4.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价氮得电子


    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硝酸电离出H+,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解析:选A。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价氮得电子,生成氮的低价化合物,一般不生成氢气;浓HNO3比稀HNO3氧化性强,根据Cu与浓HNO3和稀HNO3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证明;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


    5.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小,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此盐应是( )


    A.KCl B.FeCl3


    C.KNO3 D.K2CO3


    解析:选C。铜粉不能与盐酸反应,HNO3可以氧化铜粉,使之形成Cu2+,而FeCl3与铜粉反应无气体放出,故加入的应是硝酸盐。


    6. 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则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 ml B.1.6×10-3 ml


    C.2.2×10-3 ml D.2.4×10-3 ml


    解析:选C。浓硝酸适量,在反应过程中变稀,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消耗的HNO3包括起酸性作用和起氧化性作用的两部分,前者反应后以Cu(NO3)2形式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NO2、NO气体。从两个方程式看出Cu+2HNO3(酸)~Cu(NO3)2,HNO3(氧化剂)~NO2(或NO),所以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eq \f(38.4×10-3 g,64 g/ml)×2+eq \f(22.4×10-3L,22.4 L/ml)=1.2×10-3 ml+1.0×10-3 ml=2.2×10-3 ml。


    7.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四种酸中(必要时可加热),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浓硫酸 ②浓硝酸 ③稀硫酸 ④稀硝酸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解析:选B。1 ml Cu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1 ml SO2,1 ml Cu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2 ml NO2,1 ml Cu与稀硝酸反应可生成2/3 ml NO,Cu与稀硫酸不反应。


    8.如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_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根据题目给定的装置图可知,乙装置有尾气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实验时应先关闭弹簧夹c,再打开弹簧夹a、b,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停止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c a、b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


    9.在浓硝酸中放入适量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2.8 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解析:(1)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2)铜跟浓硝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不断减小,故反应最后阶段发生的是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反应停止后,反应体系中有Cu、Cu2+、NOeq \\al(-,3),加入稀硫酸后,H2SO4电离出H+,又“生成了HNO3”,故又会有Cu溶解。


    (4)产生的5.6 L气体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N原子守恒可算出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u的量可算出显酸性的HNO3的物质的量[Cu反应后转化为Cu(NO3)2,故显酸性的HNO3的物质的量应为Cu的物质的量的2倍]。消耗HNO3的总物质的量=起酸作用HNO3的物质的量+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铜的物质的量为eq \f(12.8 g,64 g·ml-1)=0.2 ml,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l×2=0.4 ml,NO2和NO的总物质的量为eq \f(5.6 L,22.4 ml·L-1)=0.25 ml,则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即被还原的HNO3)总物质的量为0.25 ml,故总共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l+0.25 ml=0.65 ml。


    答案:(1)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硫酸后,H2SO4电离出H+,与原溶液中的NOeq \\al(-,3)构成强氧化性条件(即相当于溶液中又“生成了稀硝酸”)


    (4)0.65 ml


    10.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


    ②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l NO2和m m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m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eq \\al(-,3))∶c(NOeq \\al(-,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__。


    解析:(1)①酸雨的pH<5.6,正常雨水的pH=5.6。②由图示转化可知,A为SO2,B为SO3,C为H2SO4,D为H2SO3。(2)NH3和NO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物质是N2和H2O。(3)①因产物NaNO3、NaNO2中n(Na+)=n(N),故n(NaOH)=n(NO)+n(NO2)=(m+n) ml,c(NaOH)=eq \f(m+n,V) ml·L-1。②NO2与NO混合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认为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NO2+NO+2NaOH===2NaNO2+H2O


    m m 2m


    2NO2+2NaOH===NaNO2 + NaNO3+H2O


    n-m eq \f(1,2)(n-m) eq \f(1,2)(n-m)


    当V(NO2)≥V(NO)时能吸收完全,所以c(NOeq \\al(-,3))∶c(NOeq \\al(-,2))=eq \f(\f(1,2)(n-m),2m+\f(1,2)(n-m))=eq \f(1,9),解得n∶m=3∶2。


    答案:(1)①< ②H2SO3 ③2SO2+O2eq \(,\s\up7(催化剂),\s\d5(△))2SO3


    (2)6NO+4NH3eq \(=====,\s\up7(一定条件下))5N2+6H2O NO NH3


    (3)①eq \f(m+n,V) ②3∶2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的转化。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说明硝酸的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等),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组成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
    特性
    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测试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3
    4.56
    4.55
    4.55
    课堂小结
    相关学案

    化学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003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精品导学案</a>,文件包含人教版1019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讲义第06讲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师版docx、人教版1019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讲义第06讲硝酸酸雨及防治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学习,实验探究,知识进阶,问题探究,知识归纳总结,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共7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