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粤教版四上科学:3.1《声音的产生》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新粤教版四上科学:3.1《声音的产生》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新粤教版四上科学:3.3《声音的高低》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新粤教版四上科学:3.4《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新粤教版四上科学:3.5《声音的传播》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4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
2.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发生改变。
3.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声,感知强弱不同的声音。
4.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实践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教学难点:能说出用视觉和触觉来判断声音强弱的依据是什么。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队鼓、豆子、三角铁、音叉、分贝计、课件等。
学具准备:课件、队鼓、豆子、三角铁、音叉、分贝计、学生活动手册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景。
问题:PPT展示水鼓表演的照片,问学生鼓面上的水花溅那么高是什么原因呢?
讨论: 学生交流后回答,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去思考用力大小与鼓面振动高低的关系。
活动探究
1.活动1:鼓面上的豆子
问题:大家认为用力大,鼓面就会振动比较大(鼓面上下跳动的幅度比较大);用力小,鼓面振动就比较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鼓面振动的大小呢?
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归纳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在鼓面上放豆子等物体,分别观察用力敲打鼓面及轻轻敲打鼓面时豆子跳起的高度差异)。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教师巡视。
汇报:分组汇报,教师板书。
小结:用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2.活动2:判断声音的强弱
问题:其他能发声的物体是否和鼓面一样,振动的幅度大小与产生声音的强弱也有关联呢?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观点。
问题:如果不用听觉,仅凭触觉和视觉观察物体振动的大小能否判断出声音的强弱呢?
活动:出示几组照片,让学生判断。
记录:将判断情况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问题:这样的判断是否准确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活动:分组观察音叉、三角铁振动幅度大小与产生声音强弱关系的实验。
汇报:各组实验完毕,汇报小组的发现。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产生的声音强;物体振动的幅度小,产生的声音弱。
3.实践:测量声音的强弱
提问:汽车行驶发出的声音强还是吹风机发出的声音强?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观点。
介绍:介绍分贝计及如何利用分贝计测量声音的强弱。
活动:测量吹风机发出声音的分贝值。
任务:布置学生课后测量汽车发出的声音的分贝值,并查阅资料了解飞机等其他物体发出声音的分贝值。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声音15 声音的高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声音15 声音的高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9 我的小灯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9 我的小灯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探究技能 分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探究技能 分类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记录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