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海水晒盐 C.湿法冶铜 D.冰雪融化
2.下列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B.静置沉淀C.蒸馏D.吸附沉淀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0B.+2C.+3D.+6
4.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
A.只有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因为含磷洗衣粉会对水体污染而被禁止使用,其中有一种成分:Na5PXO10(已知P的化合价为+5价),则X的值为( )
A.1 B.2 C.3 D.4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B.氧化汞汞+氧气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单质 B.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硫酸铜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但属于酸 D.纯碱溶液呈碱性,但纯碱属于盐
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 1
D.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0.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B.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11.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2.双氧水(H2O2)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4.用158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里,在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1∶79,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A.16 g B.32 g C.64 g D.8 g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过滤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D.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限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复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C粒子对应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
(2)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原子(填字母),A粒子化学式是___
17.“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且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成分已作了简化),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
(2)要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3)此污水经过去渣、除臭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清洁(如冲厕所、洗车)用水。你认为“中水”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
18.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该气体为纯净物),由于标签已经腐蚀,无法辩认,经初步推测可能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一洁净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成黑色;
②趁热把表面变黑色的铜丝放入到这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并密闭集气瓶,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的黑色又变成了亮红色。
(1)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可推断出这种气体可能是 ;
(2)该同学认为如果要确定这种气体是你所推断的气体,还需要接着做下一步探究,操作方法是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空气②铁丝③二氧化锰④水⑤氧化铜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He和Ar ②He和Mg ③Al和Si ④F和Cl
(2)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阳离子和分子的符号各一个:原子 ,阳离子 ,
分子 。
(3)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的碱、铵盐的化学式各一个: , 。
三、推断题
21.A、B、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示的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由B→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自然界中写出一种由D →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CO2转变为D的过程被称为_____
2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反应F﹣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反应B→F的现象是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甲同学推测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 乙同学推测错误的原因是 。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可能的组成,甲、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2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通过实验B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
(3)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气泡生成、____、____。
五、计算题
25.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 补充1.40g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
A.3.80gB.6.95gC.10.00gD.3.18g
26.为了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代替蔗糖。
(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木糖醇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15.2g木糖醇中含有_______g的氧元素。
实验操作
(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的组成
有气泡生成
有Na2CO3
有沉淀生成
有Ca(OH)2
参考答案
1.C2.C3.D4.C5.C6.D7.B8.D9.C10.D11.D12.C13.B14.A15.C
16.17 Cl2 C Na+
17.过滤 活性炭 节约用水
18.(1)氢气或一氧化碳
19.① ③④⑤
20.(1)①④ (2)Ne Na+(或Mg2+、Al3+等) H2O(或NH3 、CH4、HF等) (3)NH3·H2O KNO3
21.H2O2 O2; H2OH2↑+O2↑ 分解 C+O2CO2 光合作用
22.H2O2 2H2O 2H2↑+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放出大量热
23.(1)甲同学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乙同学没有考虑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2)NaOH、NaCl
24.(1)3Fe + 2O2点燃
=
Fe3O4 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2)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花变红
25.A
26.152;20:3;39.5%;8;HCl
Na2CO3、NaCl、NaOH
Na2CO3
Ca(OH)2、NaCl、NaOH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优秀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