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数学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第四章第七节 第2课时 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展开第2课时 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三角形基本量的求解问题 |
1.(2018·天津期末)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sin 2B,且b=2,c=,则a等于( )
A. B.
C.2 D.2
解析:选C 由sin C=sin 2B=2sin Bcos B及正、余弦定理得c=2b·,代入数据得(2a+1)(a-2)=0,解得a=2,或a=-(舍去),故选C.
2.(2018·天津实验中学期中)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b+c=2a,3sin A=5sin B,则角C=( )
A. B.
C. D.
解析:选B ∵3sin A=5sin B,∴由正弦定理可得3a=5b,即a=b.∵b+c=2a,∴c=b,
∴cos C===-=-.
∵C∈(0,π),∴C=.故选B.
3.(2018·北京高考)在△ABC中,a=7,b=8,cos B=-.
(1)求∠A;
(2)求AC边上的高.
解:(1)在△ABC中,因为cos B=-,
所以sin B= =.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由题设知<∠B<π,所以0<∠A<.
所以∠A=.
(2)在△ABC中,
因为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所以AC边上的高为asin C=7×=.
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基本量的方法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问题 |
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D 由已知===,∴=或=0,即C=90°或=.由正弦定理,得=,∴=,即sin Ccos C=sin Bcos B,即sin 2C=sin 2B,∵B,C均为△ABC的内角,∴2C=2B或2C+2B=180°,∴B=C或B+C=90°,∴△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2.(2018·重庆六校联考)在△ABC中,cos2=(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A 已知等式变形得cos B+1=+1,即cos B=.由余弦定理得cos B=,代入得=,整理得b2+a2=c2,即C为直角,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c+a)(b+c-a)=3bc,则△ABC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解析:选C ∵=,∴=,∴b=c.
又(b+c+a)(b+c-a)=3bc,
∴b2+c2-a2=bc,∴cos A===.
∵A∈(0,π),∴A=,∴△ABC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三角形形状的2种常用途径
角化边 |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
边化角 | 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
三角形面积问题 |
[典例] (2017·全国卷Ⅲ)△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A+cos A=0,a=2,b=2.
(1)求c;
(2)设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求△ABD的面积.
[解] (1)由已知可得tan A=-,所以A=.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28=4+c2-4ccos,
即c2+2c-24=0.解得c=4(负值舍去).
(2)法一:由题可得∠BAD=,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CD=,∴AD=,∴S△ABD=×4××sin∠DAB=.
法二:由题设可得∠CAD=,
所以∠BAD=∠BAC-∠CAD=.
故△ABD的面积与△ACD的面积的比值为=1.
又△ABC的面积为×4×2×sin=2,
所以△ABD的面积为.
[方法技巧] 求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的步骤
[针对训练]
1.(2019·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1,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可得===,又A=,b=1,则a=1,B=,所以△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所以△ABC的面积为×12×=.
2.(2019·长沙、南昌高三第一次联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sin B=asin A+(c-a)·sin C.
(1)求B;
(2)若3sin C=2sin A,且△ABC的面积为6,求b.
解:(1)由bsin B=asin A+(c-a)sin C及正弦定理,得b2=a2+(c-a)c,即a2+c2-b2=ac.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因为B∈(0,π),所以B=.
(2)由(1)得B=,
所以△ABC的面积为acsin B=ac=6,得ac=24.
由3sin C=2sin A及正弦定理,得3c=2a,
所以a=6,c=4.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36+16-24=28,
所以b=2.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
在平面几何图形中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既要抓住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也要灵活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典例] (2019·福州期末)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是边BC上一点,线段DE交AC于点F.
(1)若△CDE的面积为,求DE的长;
(2)若CF=4DF,求sin∠DFC.
[解] (1)依题意,得∠BCD=∠DAB=60°.
因为△CDE的面积S=CD·CE·sin∠BCD=,
所以×2CE·=,解得CE=1.
在△CDE中,由余弦定理得
DE=
= =.
(2)法一:依题意,得∠ACD=30°,∠BDC=60°,
设∠CDE=θ,则0°<θ<60°.
在△CDF中,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CF=4DF,所以sin θ==,
所以cos θ=,
所以sin∠DFC=sin(30°+θ)=×+×=.
法二:依题意,得∠ACD=30°,∠BDC=60°,设∠CDE=θ,则0°<θ<60°,
设CF=4x,因为CF=4DF,则DF=x,
在△CDF中,由余弦定理,得DF2=CD2+CF2-2CD·CFcos∠ACD,
即7x2=4+16x2-8x,
解得x=,或x=.
又因为CF≤AC=,所以x≤,所以x=,
所以DF=,
在△CDF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sin∠DFC==.
[方法技巧]
平面几何中解三角形问题的求解思路
(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
[提醒] 做题过程中,要用到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要把这些性质与正弦、余弦定理有机结合,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针对训练]
1.(2019·皖西教学联盟期末)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1,BC=,AC⊥CD,CD=AC,当∠ABC变化时,对角线BD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设∠ABC=α,∠ACB=β,
在△ 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4-2cos α.
由正弦定理得=,故sin β=.
又CD=AC,所以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3+3(4-2cos α)-2×××cos,
即BD2=15-6cos α+6sin α=15+12sin.
当α=时,BD取得最大值3.
答案:3
2.(2019·晋城一模)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sin∠BAC=,sin∠ABC=,BC=6,点D在边BC上,且BD=2DC,点E在边AC上,且BE⊥AC,BE交AD于点F.
(1)求AC的长;
(2)求cos∠DAC及AF的长.
解:(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sin∠BAC=,sin∠ABC=,BC=6,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AC===5.
(2)由sin∠BAC=,sin∠ABC=,可得cos∠BAC=,cos∠ABC=,
所以cos C=-cos(∠BAC+∠ABC)
=-cos∠BACcos∠ABC+sin∠BACsin∠ABC
=-×+×=.
因为BE⊥AC,
所以CE=BCcos C=6×=,AE=AC-CE=.
在△ACD中,AC=5,CD=BC=2,cos C=,
由余弦定理可得AD===,
所以cos∠DAC===.
由BE⊥AC,得AFcos∠DAC=AE,
所以AF==.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
[典例] 如图,某游轮在A处看灯塔B在A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为12海里,灯塔C在A的北偏西30°方向上,距离为8海里,游轮由A处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处时再看灯塔B,B在南偏东60°方向上,则C与D的距离为( )
A.20海里 B.8 海里
C.23 海里 D.24海里
[解析] 在△ABD中,因为灯塔B在A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为12海里,货轮由A处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处时,再看灯塔B,B在南偏东60°方向上,所以B=180°-75°-60°=45°,由正弦定理=,
可得AD===24海里.
在△ACD中,AD=24海里,AC=8 海里,∠CAD=30°,
由余弦定理得CD2=AD2+AC2-2AD·ACcos 30°=242+(8)2-2×24×8×=192.
所以CD=8 海里.故选B.
[答案] B
[方法技巧]
处理距离问题的策略
(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针对训练]
1.如图,一位同学从P1处观测塔顶B及旗杆顶A,得仰角分别为α和90°-α.后退l(单位:m)至点P2处再观测塔顶B,仰角变为原来的一半,设塔CB和旗杆BA都垂直于地面,且C,P1,P2三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则塔CB的高为________m;旗杆BA的高为________m.(用含有l和α的式子表示)
解析:设BC=x m,在Rt△BCP1中,∠BP1C=α,在Rt△P2BC中,∠P2=, ∵∠BP1C=∠P1BP2+∠P2,∴∠P1BP2=,即△P1BP2为等腰三角形,P1B=P1P2=l, ∴BC=x=lsin α.在Rt△ACP1中,==tan(90°-α),∴AC=,则AB=AC-BC=-lsin α==.
答案:lsin α
2.如图所示,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30°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营救,则sin θ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如图,连接BC,在△ABC中,AC=10,AB=20,∠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C2+AB2-2AB·AC·cos 120°=700,
∴BC=10, 再由正弦定理,得=,∴sin 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