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某6人活动小组为了解本组成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的年龄如下(单位:岁):12,13,14,15,15,15,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平均数分别为( )
A.12,14 B.12,15 C.15,14 D.15,13
2.(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B.7,23,25 C.8,15,17 D.9,40,41
4.(3分)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③y=﹣2x2;④y=2;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
5.(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
A.6 B.6.5 C.13 D.不能确定
6.(3分)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7.(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
A.18 B.16 C.15 D.14
8.(3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是AB的中点,若OM=4,AB=6,则BD的长为( )
A.4 B.5 C.8 D.10
9.(3分)如图,直线y1=ax(a≠0)与y2=x+b交于点P,有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当x>0时,y1>0;④当x<﹣2时,y1>y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3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5,AC=12,P为边BC上一动点(P不与B、C重合),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 )
A.≤AM<6 B.5≤AM<12 C.≤AM<12 D.≤AM<6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3分)在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 .
12.(3分)y=(m﹣3)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
13.(3分)一次函数y=(k﹣2)x+3﹣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14.(3分)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 米.
15.(3分)如图,在△ABC中,∠C=90°,CA=CB,D是AB的中点,点E、F在AB、AC边上运动(点E不与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有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在运动过程中,总有AE2+BF2=EF2成立;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55分)
16.计算:
(1)
(2)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1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直接计算结果AB= ,BC= ,AC= ;
(2)请说明△ABC的形状并求出△ABC的面积.
19.下表是2018年三月份某居民小区随机抽取2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
月用水量/吨
15
20
25
30
35
40
45
户数
2
4
m
4
3
0
1
(1)求出m= ,补充画出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2)据上表中有关信息,计算或找出下表中的统计量,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3)为了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环保”的意识,江赣市自来水公司实行“梯级用水、分类计费”,价格表如下:
月用水梯级标准
Ⅰ级(30吨以内)
Ⅱ级(超过30吨的部分)
单价(元/吨)
2.4
4
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以上数据,请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多少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并估算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多少元?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长;
(3)求折痕AF长.
21.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到高中学习时,直线通常写成Ax+By+C=0(A≠0,A、B、C是常数)的形式,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可用公式d=计算.
例如:求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
解:∵y=﹣2x+5
∴2x+y﹣5=0,其中A=2,B=1,C=﹣5
∴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为:
d====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Q(﹣2,2)到直线3x﹣y+7=0的距离;
(2)如图,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22.如图,直线l1,l2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交于A;直线l2与x轴交于B(3,0),与y轴交于D(0,3),已知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
(1)求直线l2的解析式和交点C的坐标.
(2)将直线l1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之经过B,与y轴交于E.
①求△CBE的面积;
②若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EB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Q的坐标.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某6人活动小组为了解本组成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的年龄如下(单位:岁):12,13,14,15,15,15,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平均数分别为( )
A.12,14 B.12,15 C.15,14 D.15,13
【分析】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出现的次数最多,进而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5,将六个数据相加求出之和,再除以6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解答】解:∵这组数据中,12出现了1次,13出现了1次,14出现了1次,15出现了3次,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5,
∵这组数据分别为:12、13、14、15、15、15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4.
故选:C.
2.(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B、=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C、,是最简二次根式;
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C.
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B.7,23,25 C.8,15,17 D.9,40,41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答】解:A、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72+232≠25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C、82+152=17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92+402=41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3分)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③y=﹣2x2;④y=2;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①y=﹣2x是一次函数;
②y=自变量x在分母,故不是一次函数;
③y=﹣2x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
④y=2是常数,故不是一次函数;
⑤y=2x﹣1是一次函数.
所以一次函数是①⑤.
故选:A.
5.(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
A.6 B.6.5 C.13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5和12,
∴斜边==13,
∴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长==6.5.
故选:B.
6.(3分)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各段时间段内y随x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哪个选项中的函数图象符合题意,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小明从家出发到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小明的妈妈开始给你小明送作业到追上小明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小明妈妈追上小明到各自继续行走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不变,
小明和妈妈分别去学校、回家的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
7.(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
A.18 B.16 C.15 D.14
【分析】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求得BO=OD,AO=OC,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的长,进而△ABD的周长.
【解答】解: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BO=OD=3,AO=OC=4,
∴AB=5,
∴△ABD的周长等于5+5+6=16,
故选:B.
8.(3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是AB的中点,若OM=4,AB=6,则BD的长为( )
A.4 B.5 C.8 D.10
【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AD的长度,然后由勾股定理来求BD的长度.
【解答】解:∵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BAD=90°,点O是线段BD的中点,
∵点M是AB的中点,
∴OM是△ABD的中位线,
∴AD=2OM=8.
∴在直角△ABD中,由勾股定理知:BD===10.
故选:D.
9.(3分)如图,直线y1=ax(a≠0)与y2=x+b交于点P,有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当x>0时,y1>0;④当x<﹣2时,y1>y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正比例函数y1=ax经过二、四象限,所以a<0,①正确;
一次函数y2=x+b经过一、二、三象限,所以b>0,②错误;
由图象可得:当x>0时,y1<0,③错误;
当x<﹣2时,y1>y2,④正确;
故选:C.
10.(3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5,AC=12,P为边BC上一动点(P不与B、C重合),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 )
A.≤AM<6 B.5≤AM<12 C.≤AM<12 D.≤AM<6
【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EPF是矩形,因为M是EF的中点,推出延长AM经过点P,推出EF=AP,可得AM=EF=PA,求出PA的最小值可得AM的最小值,又由AP<AC,即可求得A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在Rt△ABC中,∵∠BAC=90°,AB=5,AC=12,
∴BC==13,
∵PE⊥AB于E,PF⊥AC于F,
∴∠PEA=∠PFA=∠EAF=90°,
∴四边形AEPF是矩形,
∵M是EF的中点,
∴延长AM经过点P,
∴EF=AP,
AM=EF=PA,
当PA⊥CB时,PA==,
∴AM的最小值为,
∵PA<AC,
∴PA<12,
∴AM<6,
∴≤AM<6,
故选:A.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3分)在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 x≤4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4﹣x≥0,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4﹣x≥0,
解得:x≤4,
故答案为:x≤4.
12.(3分)y=(m﹣3)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3 .
【分析】直接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y=(m﹣3)xm2﹣8是正比例函数,
∴m2﹣8=1且m﹣3≠0,
解得m=﹣3.
故答案为:﹣3.
13.(3分)一次函数y=(k﹣2)x+3﹣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2<k<3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构建不等式组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
解得2<k<3,
故答案为2<k<3
14.(3分)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 10 米.
【分析】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E,连接BD.
在Rt△BDE中,DE=8米,BE=8﹣2=6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BD=10米.
15.(3分)如图,在△ABC中,∠C=90°,CA=CB,D是AB的中点,点E、F在AB、AC边上运动(点E不与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有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在运动过程中,总有AE2+BF2=EF2成立;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③ .
【分析】①连接CD,由SAS定理可证△CDF和△ADE全等,从而可证∠EDF=90°,DE=DF.所以△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当E为AC中点,F为BC中点时,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
③由AC=BC,AE=CF,得出CE=BF,进一步由勾股定理得出AE2+BF2=EF2.
④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保持不变.
【解答】解:①连接CD;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B=∠A=45°,CD=AD=DB;
在△ADE和△CDF中
,
∴△ADE≌△CDF(SAS);
∴ED=DF,∠CDF=∠EDA;
∵∠ADE+∠EDC=90°,
∴∠EDC+∠CDF=∠EDF=90°,
∴△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
②当E、F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故②错误);
③∵AC=BC,AE=CF,
∴CE=BF,
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
∴AE2+BF2=EF2.(故③正确);
④如图2所示,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
可以利用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故面积保持不变(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55分)
16.计算:
(1)
(2)
【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
【解答】解:(1)原式=
=;
(2)原式=
=18+6+1+3﹣2
=20+6.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F∥EC.AF=EC,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证得.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
∴,,
∴AF∥EC,AF=EC,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1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直接计算结果AB= ,BC= ,AC= 2 ;
(2)请说明△ABC的形状并求出△ABC的面积.
【分析】(1)利用勾股进行计算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计算出面积即可.
【解答】解:(1)AB==;
CB==,
AC===2,
故答案为:;;2.
(2)∵()2+()2=(2)2,
∴AB2+CB2=AC2,
∴△ACB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面积为:××=5.
19.下表是2018年三月份某居民小区随机抽取2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
月用水量/吨
15
20
25
30
35
40
45
户数
2
4
m
4
3
0
1
(1)求出m= 6 ,补充画出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2)据上表中有关信息,计算或找出下表中的统计量,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25
25
26.5
(3)为了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环保”的意识,江赣市自来水公司实行“梯级用水、分类计费”,价格表如下:
月用水梯级标准
Ⅰ级(30吨以内)
Ⅱ级(超过30吨的部分)
单价(元/吨)
2.4
4
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以上数据,请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多少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并估算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多少元?
【分析】(1)根据各组户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20即可求出m的值;根据表格数据即可补全条形图;
(2)根据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
(3)用样本的平均数乘以总户数即可得该小区三月份家庭达到Ⅱ级标准的用户数,再根据月用水梯级标准即可求出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
【解答】解:(1)m=20﹣2﹣4﹣4﹣3﹣0﹣1=6.
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6;
(2)根据题意可知,25出现次数最多有6次,则众数为25;
由表可知,共有20个数据,则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即为25;
平均数为(15×2+20×4+25×6+30×4+35×3+45)÷20=26.5,
完成表格如下: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25
25
26.5
故答案为:25,25,26.5;
(3)该小区三月份家庭达到Ⅱ级标准用户为:×500=100(户),
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30×2.4×100+(﹣30)×4×100=7200+3000=10200(元).
答: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100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10200元.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长;
(3)求折痕AF长.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对称性可知AE=AB,在△ADE中,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即可;
(2)设BF为x,分别表示出EF、EC、FC,然后在△EF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
(3)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1)证明:∵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
∴AE=AB=10,AE2=102=100,
又∵AD2+DE2=82+62=100,
∴AD2+DE2=AE2,
∴△ADE是直角三角形,且∠D=90°,
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解:设BF=x,则EF=BF=x,EC=CD﹣DE=10﹣6=4cm,FC=BC﹣BF=8﹣x,
在Rt△EFC中,EC2+FC2=EF2,
即42+(8﹣x)2=x2,
解得x=5,
故BF=5cm;
(3)解: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F2=AF2,
∵AB=10cm,BF=5cm,
∴AF==5cm.
21.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到高中学习时,直线通常写成Ax+By+C=0(A≠0,A、B、C是常数)的形式,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可用公式d=计算.
例如:求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
解:∵y=﹣2x+5
∴2x+y﹣5=0,其中A=2,B=1,C=﹣5
∴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为:
d====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Q(﹣2,2)到直线3x﹣y+7=0的距离;
(2)如图,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分析】(1)直接将Q点的坐标代入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2)在直线y=﹣x任意取一点P,求出P点的坐标,然后代入点到直线y=﹣x+2的距离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解:(1)∵3x﹣y+7=0,
∴A=3,B=﹣1,C=7.
∵点Q(﹣2,2),
∴d===.
∴点Q(﹣2,2)到到直线3x﹣y+7=0的距离为;
(2)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为y=﹣x+2,
在直线y=﹣x上任意取一点P,
当x=0时,y=0.
∴P(0,0).
∵直线y=﹣x+2,
∴A=1,B=1,C=﹣2
∴d==,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
22.如图,直线l1,l2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交于A;直线l2与x轴交于B(3,0),与y轴交于D(0,3),已知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
(1)求直线l2的解析式和交点C的坐标.
(2)将直线l1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之经过B,与y轴交于E.
①求△CBE的面积;
②若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EB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Q的坐标.
【分析】(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D(0,3)代入转化为解方程组即可,再构建方程组求点C的坐标.
(2)①设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m,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由AC∥BE,推出S△CBE=S△ABE,由此即可解决问题.由题意BE==3,当Q1E=BE时,Q1(0,﹣6﹣3),当EQ2=Q2B时,设EQ2=Q2B=x,在Rt△OBQ2 中,根据OB2+OQ22=BQ22,可得32+(6﹣x)2=x2,求出可得Q2坐标,当EB=EQ3时,Q3(0,3﹣6),当BE=BQ4时,Q4(6,0).
【解答】解:(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D(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
由解得,
∴点C的坐标为(,).
(2)①设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m,
∵经过点B(3,0),
∴6+m=0,
∴m=﹣6,
∴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6,
∴点E的坐标为(0,﹣6),
∵AC∥BE,
∴S△CBE=S△ABE=×4×6=12.
②∵E(0,﹣6),B(3,0),
∴BE==3,
当Q1E=BE时,Q1(0,﹣6﹣3),
当EQ2=Q2B时,设EQ2=Q2B=x,
在Rt△OBQ2 中,∵OB2+OQ22=BQ22,
∴32+(6﹣x)2=x2,
∴x=,
∴OQ2=6﹣=,
∴Q2(0,﹣),
当EB=EQ3时,Q3(0,3﹣6),
当BE=BQ4时,Q4(6,0).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0,﹣6﹣3)或(0,﹣)或(0,3﹣6)或(0,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某6人活动小组为了解本组成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的年龄如下(单位:岁):12,13,14,15,15,15,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平均数分别为( )
A.12,14 B.12,15 C.15,14 D.15,13
2.(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B.7,23,25 C.8,15,17 D.9,40,41
4.(3分)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③y=﹣2x2;④y=2;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
5.(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
A.6 B.6.5 C.13 D.不能确定
6.(3分)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7.(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
A.18 B.16 C.15 D.14
8.(3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是AB的中点,若OM=4,AB=6,则BD的长为( )
A.4 B.5 C.8 D.10
9.(3分)如图,直线y1=ax(a≠0)与y2=x+b交于点P,有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当x>0时,y1>0;④当x<﹣2时,y1>y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3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5,AC=12,P为边BC上一动点(P不与B、C重合),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 )
A.≤AM<6 B.5≤AM<12 C.≤AM<12 D.≤AM<6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3分)在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 .
12.(3分)y=(m﹣3)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
13.(3分)一次函数y=(k﹣2)x+3﹣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14.(3分)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 米.
15.(3分)如图,在△ABC中,∠C=90°,CA=CB,D是AB的中点,点E、F在AB、AC边上运动(点E不与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有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在运动过程中,总有AE2+BF2=EF2成立;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55分)
16.计算:
(1)
(2)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1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直接计算结果AB= ,BC= ,AC= ;
(2)请说明△ABC的形状并求出△ABC的面积.
19.下表是2018年三月份某居民小区随机抽取2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
月用水量/吨
15
20
25
30
35
40
45
户数
2
4
m
4
3
0
1
(1)求出m= ,补充画出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2)据上表中有关信息,计算或找出下表中的统计量,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3)为了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环保”的意识,江赣市自来水公司实行“梯级用水、分类计费”,价格表如下:
月用水梯级标准
Ⅰ级(30吨以内)
Ⅱ级(超过30吨的部分)
单价(元/吨)
2.4
4
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以上数据,请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多少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并估算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多少元?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长;
(3)求折痕AF长.
21.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到高中学习时,直线通常写成Ax+By+C=0(A≠0,A、B、C是常数)的形式,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可用公式d=计算.
例如:求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
解:∵y=﹣2x+5
∴2x+y﹣5=0,其中A=2,B=1,C=﹣5
∴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为:
d====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Q(﹣2,2)到直线3x﹣y+7=0的距离;
(2)如图,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22.如图,直线l1,l2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交于A;直线l2与x轴交于B(3,0),与y轴交于D(0,3),已知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
(1)求直线l2的解析式和交点C的坐标.
(2)将直线l1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之经过B,与y轴交于E.
①求△CBE的面积;
②若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EB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Q的坐标.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某6人活动小组为了解本组成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的年龄如下(单位:岁):12,13,14,15,15,15,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平均数分别为( )
A.12,14 B.12,15 C.15,14 D.15,13
【分析】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出现的次数最多,进而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5,将六个数据相加求出之和,再除以6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解答】解:∵这组数据中,12出现了1次,13出现了1次,14出现了1次,15出现了3次,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5,
∵这组数据分别为:12、13、14、15、15、15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4.
故选:C.
2.(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B、=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C、,是最简二次根式;
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C.
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B.7,23,25 C.8,15,17 D.9,40,41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答】解:A、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72+232≠25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C、82+152=17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92+402=41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3分)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③y=﹣2x2;④y=2;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①y=﹣2x是一次函数;
②y=自变量x在分母,故不是一次函数;
③y=﹣2x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
④y=2是常数,故不是一次函数;
⑤y=2x﹣1是一次函数.
所以一次函数是①⑤.
故选:A.
5.(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
A.6 B.6.5 C.13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5和12,
∴斜边==13,
∴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长==6.5.
故选:B.
6.(3分)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中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选项中的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各段时间段内y随x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哪个选项中的函数图象符合题意,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小明从家出发到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小明的妈妈开始给你小明送作业到追上小明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小明妈妈追上小明到各自继续行走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不变,
小明和妈妈分别去学校、回家的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
7.(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
A.18 B.16 C.15 D.14
【分析】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求得BO=OD,AO=OC,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的长,进而△ABD的周长.
【解答】解: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BO=OD=3,AO=OC=4,
∴AB=5,
∴△ABD的周长等于5+5+6=16,
故选:B.
8.(3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是AB的中点,若OM=4,AB=6,则BD的长为( )
A.4 B.5 C.8 D.10
【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AD的长度,然后由勾股定理来求BD的长度.
【解答】解:∵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BAD=90°,点O是线段BD的中点,
∵点M是AB的中点,
∴OM是△ABD的中位线,
∴AD=2OM=8.
∴在直角△ABD中,由勾股定理知:BD===10.
故选:D.
9.(3分)如图,直线y1=ax(a≠0)与y2=x+b交于点P,有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当x>0时,y1>0;④当x<﹣2时,y1>y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正比例函数y1=ax经过二、四象限,所以a<0,①正确;
一次函数y2=x+b经过一、二、三象限,所以b>0,②错误;
由图象可得:当x>0时,y1<0,③错误;
当x<﹣2时,y1>y2,④正确;
故选:C.
10.(3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5,AC=12,P为边BC上一动点(P不与B、C重合),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 )
A.≤AM<6 B.5≤AM<12 C.≤AM<12 D.≤AM<6
【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EPF是矩形,因为M是EF的中点,推出延长AM经过点P,推出EF=AP,可得AM=EF=PA,求出PA的最小值可得AM的最小值,又由AP<AC,即可求得A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在Rt△ABC中,∵∠BAC=90°,AB=5,AC=12,
∴BC==13,
∵PE⊥AB于E,PF⊥AC于F,
∴∠PEA=∠PFA=∠EAF=90°,
∴四边形AEPF是矩形,
∵M是EF的中点,
∴延长AM经过点P,
∴EF=AP,
AM=EF=PA,
当PA⊥CB时,PA==,
∴AM的最小值为,
∵PA<AC,
∴PA<12,
∴AM<6,
∴≤AM<6,
故选:A.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5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3分)在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 x≤4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4﹣x≥0,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4﹣x≥0,
解得:x≤4,
故答案为:x≤4.
12.(3分)y=(m﹣3)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3 .
【分析】直接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y=(m﹣3)xm2﹣8是正比例函数,
∴m2﹣8=1且m﹣3≠0,
解得m=﹣3.
故答案为:﹣3.
13.(3分)一次函数y=(k﹣2)x+3﹣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2<k<3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构建不等式组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
解得2<k<3,
故答案为2<k<3
14.(3分)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 10 米.
【分析】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E,连接BD.
在Rt△BDE中,DE=8米,BE=8﹣2=6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BD=10米.
15.(3分)如图,在△ABC中,∠C=90°,CA=CB,D是AB的中点,点E、F在AB、AC边上运动(点E不与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有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在运动过程中,总有AE2+BF2=EF2成立;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③ .
【分析】①连接CD,由SAS定理可证△CDF和△ADE全等,从而可证∠EDF=90°,DE=DF.所以△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当E为AC中点,F为BC中点时,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
③由AC=BC,AE=CF,得出CE=BF,进一步由勾股定理得出AE2+BF2=EF2.
④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保持不变.
【解答】解:①连接CD;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B=∠A=45°,CD=AD=DB;
在△ADE和△CDF中
,
∴△ADE≌△CDF(SAS);
∴ED=DF,∠CDF=∠EDA;
∵∠ADE+∠EDC=90°,
∴∠EDC+∠CDF=∠EDF=90°,
∴△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
②当E、F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故②错误);
③∵AC=BC,AE=CF,
∴CE=BF,
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
∴AE2+BF2=EF2.(故③正确);
④如图2所示,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
可以利用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故面积保持不变(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55分)
16.计算:
(1)
(2)
【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
【解答】解:(1)原式=
=;
(2)原式=
=18+6+1+3﹣2
=20+6.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F∥EC.AF=EC,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证得.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
∴,,
∴AF∥EC,AF=EC,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1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直接计算结果AB= ,BC= ,AC= 2 ;
(2)请说明△ABC的形状并求出△ABC的面积.
【分析】(1)利用勾股进行计算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计算出面积即可.
【解答】解:(1)AB==;
CB==,
AC===2,
故答案为:;;2.
(2)∵()2+()2=(2)2,
∴AB2+CB2=AC2,
∴△ACB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面积为:××=5.
19.下表是2018年三月份某居民小区随机抽取2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
月用水量/吨
15
20
25
30
35
40
45
户数
2
4
m
4
3
0
1
(1)求出m= 6 ,补充画出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2)据上表中有关信息,计算或找出下表中的统计量,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25
25
26.5
(3)为了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环保”的意识,江赣市自来水公司实行“梯级用水、分类计费”,价格表如下:
月用水梯级标准
Ⅰ级(30吨以内)
Ⅱ级(超过30吨的部分)
单价(元/吨)
2.4
4
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以上数据,请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多少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并估算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多少元?
【分析】(1)根据各组户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20即可求出m的值;根据表格数据即可补全条形图;
(2)根据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
(3)用样本的平均数乘以总户数即可得该小区三月份家庭达到Ⅱ级标准的用户数,再根据月用水梯级标准即可求出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
【解答】解:(1)m=20﹣2﹣4﹣4﹣3﹣0﹣1=6.
这20户家庭三月份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6;
(2)根据题意可知,25出现次数最多有6次,则众数为25;
由表可知,共有20个数据,则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即为25;
平均数为(15×2+20×4+25×6+30×4+35×3+45)÷20=26.5,
完成表格如下:
统计量名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数据
25
25
26.5
故答案为:25,25,26.5;
(3)该小区三月份家庭达到Ⅱ级标准用户为:×500=100(户),
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30×2.4×100+(﹣30)×4×100=7200+3000=10200(元).
答:估算该小区三月份有100户家庭达到Ⅱ级标准,这些Ⅱ级用水户的总水费是10200元.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长;
(3)求折痕AF长.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对称性可知AE=AB,在△ADE中,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即可;
(2)设BF为x,分别表示出EF、EC、FC,然后在△EF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
(3)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1)证明:∵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
∴AE=AB=10,AE2=102=100,
又∵AD2+DE2=82+62=100,
∴AD2+DE2=AE2,
∴△ADE是直角三角形,且∠D=90°,
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解:设BF=x,则EF=BF=x,EC=CD﹣DE=10﹣6=4cm,FC=BC﹣BF=8﹣x,
在Rt△EFC中,EC2+FC2=EF2,
即42+(8﹣x)2=x2,
解得x=5,
故BF=5cm;
(3)解: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F2=AF2,
∵AB=10cm,BF=5cm,
∴AF==5cm.
21.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到高中学习时,直线通常写成Ax+By+C=0(A≠0,A、B、C是常数)的形式,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可用公式d=计算.
例如:求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
解:∵y=﹣2x+5
∴2x+y﹣5=0,其中A=2,B=1,C=﹣5
∴点P(3,4)到直线y=﹣2x+5的距离为:
d====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Q(﹣2,2)到直线3x﹣y+7=0的距离;
(2)如图,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分析】(1)直接将Q点的坐标代入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2)在直线y=﹣x任意取一点P,求出P点的坐标,然后代入点到直线y=﹣x+2的距离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解:(1)∵3x﹣y+7=0,
∴A=3,B=﹣1,C=7.
∵点Q(﹣2,2),
∴d===.
∴点Q(﹣2,2)到到直线3x﹣y+7=0的距离为;
(2)直线y=﹣x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为y=﹣x+2,
在直线y=﹣x上任意取一点P,
当x=0时,y=0.
∴P(0,0).
∵直线y=﹣x+2,
∴A=1,B=1,C=﹣2
∴d==,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
22.如图,直线l1,l2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交于A;直线l2与x轴交于B(3,0),与y轴交于D(0,3),已知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
(1)求直线l2的解析式和交点C的坐标.
(2)将直线l1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之经过B,与y轴交于E.
①求△CBE的面积;
②若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EB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Q的坐标.
【分析】(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D(0,3)代入转化为解方程组即可,再构建方程组求点C的坐标.
(2)①设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m,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由AC∥BE,推出S△CBE=S△ABE,由此即可解决问题.由题意BE==3,当Q1E=BE时,Q1(0,﹣6﹣3),当EQ2=Q2B时,设EQ2=Q2B=x,在Rt△OBQ2 中,根据OB2+OQ22=BQ22,可得32+(6﹣x)2=x2,求出可得Q2坐标,当EB=EQ3时,Q3(0,3﹣6),当BE=BQ4时,Q4(6,0).
【解答】解:(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D(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
由解得,
∴点C的坐标为(,).
(2)①设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m,
∵经过点B(3,0),
∴6+m=0,
∴m=﹣6,
∴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6,
∴点E的坐标为(0,﹣6),
∵AC∥BE,
∴S△CBE=S△ABE=×4×6=12.
②∵E(0,﹣6),B(3,0),
∴BE==3,
当Q1E=BE时,Q1(0,﹣6﹣3),
当EQ2=Q2B时,设EQ2=Q2B=x,
在Rt△OBQ2 中,∵OB2+OQ22=BQ22,
∴32+(6﹣x)2=x2,
∴x=,
∴OQ2=6﹣=,
∴Q2(0,﹣),
当EB=EQ3时,Q3(0,3﹣6),
当BE=BQ4时,Q4(6,0).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0,﹣6﹣3)或(0,﹣)或(0,3﹣6)或(0,6).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