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四校联考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第3页至第4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其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D. 漂白粉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既有单质生成,也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而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若CO2,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B正确;
C.干燥剂只吸收水分,不能反应产生其它物质,Na2O2能与水反应会放出氧气,不能作气体的干燥剂,C错误;
D.漂白粉含有CaCl2、Ca(ClO)2,因此漂白粉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一氧化碳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碳
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酸;纯碱是Na2CO3,该物质属于盐,不是碱;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选项物质符合物质的分类标准,B正确;
C.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
D.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是碱;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
B.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D. 纯净物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HCO3电离产生Na+、HCO3-,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错误;
B.胶体和溶液的微粒都比较小,可以通过滤纸,因此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胶体和溶液分离,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溶液和胶体之间,属于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C正确;
D.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与其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多少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下列有关氯水和液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混合物 B. 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 都有强氧化性 D. 都显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氯是液态Cl2,属于纯净物,A错误;
B.液氯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
C.氯水和液氯中都含有强氧化性的微粒,因此二者都有强氧化性,C正确;
D.氯水中含有HCl、HClO,具有酸性,而液氯没有酸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也相同
B. 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O=2Na++2OH-+O2↑
D.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时,一部分氧元素被氧化,另一部分氧元素被还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Na2O与CO2反应的产物只有NaOH,而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NaOH、O2,属于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H2O仅是反应物,B错误;
C.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C错误;
D.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时,一部分氧元素被氧化为O2,另一部分氧元素被还原变为Na2C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D。
6.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 SO32-→SO2 B. S2-→S C. CO2→H2CO3 D. CO2→CO
【答案】D
【解析】
A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
B S2-是还原剂,应加入氧化剂。
C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
D 是CO2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故选D 。
7.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有下列判断:
①H2只是氧化产物, ②H2只是还原产物, ③H2O是氧化剂, ④CaH2中的H元素被还原,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④ C. ①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从-1价变化为0价,做还原剂被氧化为氢气;H2O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做氧化剂被还原为H2;①氢气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错误;②氢气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错误;③H2O是氧化剂,正确;④CaH2中的氢元素被氧化,错误;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正确;综上,答案D。
8.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K+、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无色溶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K+、Na+、NO3-、CO32-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H+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为有色离子,Fe3+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 下列关于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干燥的氯气和氯水均能使鲜花退色
B. 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D. 氯气和氯化氢通入AgNO3溶液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干燥的氯气遇到鲜花中的水分生成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所以鲜花都褪色,A正确;
B、氯气的杀菌,消毒,漂白作用是由于遇水生成了次氯酸,而不是氯气,B错误;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正确;
D、氯气通入AgNO3溶液中,先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然后氯化氢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D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碳酸钡难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所以盐酸与碳酸钡反应: BaCO3+2H+=Ba2++CO2↑+H2O;故A错误;
B选项,反应符合事实,拆写也正确无误;
C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应该是:2Ag++Cu=Cu2++2Ag↓,故C错误;
D选项,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Fe2+,应该是:Fe+2H+=Fe2++H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1.如表所示,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Na2O2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A.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
C.依据钠的焰色为黄色解答;
D.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详解: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陈述Ⅰ错误,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但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最终颜色会褪去,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透雾性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Ⅰ对,Ⅱ对,二者无因果关系,C错误;
D.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为航天员供氧,陈述Ⅰ、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D正确;
答案选D。
12.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H2SO4+2HI,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I2,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I->Fe2+>Cl->SO2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SO2>I->Fe2+>Cl-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I2+SO2+2H2O═2HI+H2SO4中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HI,所以还原性SO2>HI;
②2FeCl2+Cl2═2FeCl3中还原剂是FeCl2、还原产物是FeCl3,所以还原性FeCl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中还原剂是HI、还原产物是FeCl2,所以还原性HI>FeCl2;
通过以上分析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故答案为D。
13.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C.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 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B.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不能,能鉴别,且操作简单,故B正确;
C.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鉴别,故C正确;
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无气体生成,随加入盐酸增多,后来生成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A。
14.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任何物质燃烧都必须有氧气参加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C. 饱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氯气
D. 长久放置的氯水将失去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错误;B、氢气在氯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错误;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分解成盐酸和氧气,该气体为氧气,故错误;D、氯水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长期放置,次氯酸分解成盐酸和氧气,失去漂白性,故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氯水的成分等知识。
15.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Cl2质量
A. ①比②多 B. ②比①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不能氧化稀盐酸,
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146g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4mol,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Cl变稀,稀盐酸不能与MnO2反应,MnO2足量时,不能准确计算出氯气的量,故反应①中产生的氯气小于1mol;
②87g MnO2的物质的量为:n(MnO2)==1mol,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不考虑HCl的挥发,浓盐酸足量时,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计算出氯气的量为1mol;所以反应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①<②;
答案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9分,19题16分,共55分)
16.下列物质:①铜 ②纯碱 ③Ba(OH)2 固体 ④硫酸氢钠固体 ⑤盐酸溶液 ⑥ 酒精 ⑦熔融的NaCl ⑧二氧化碳
(1)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_。
(2)能导电是____________ 。
(3)属于电解质是___________ 。
(4)写出②和④代表物质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②_________,④_________。
【答案】 (1). ②④⑦ (2). ①⑤⑦ (3). ②③④⑦ (4). Na2CO3=2Na++CO32- (5). NaHSO4=Na++H++SO4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物质导电的原因分析,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
(3)根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
(4)根据盐在水中电离产生离子书写电离方程式。
【详解】(1)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盐的是:纯碱;硫酸氢钠固体;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为②④⑦;
(2)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则能导电的是铜;盐酸溶液;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为①⑤⑦;
(3)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电解质的是纯碱; Ba(OH)2固体;硫酸氢钠固体;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是②③④⑦;
(4)②纯碱Na2CO3在水中电离产生Na+、CO32-,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④硫酸氢钠固体溶于水,电离产生Na+、H+、SO42-,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涉及盐、电解质等概念以及物质的导电性,和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掌握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书写离子方程式。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电离产生Na+、H+、SO42-,在熔融状态时电离产生Na+、HSO4-,因此电离方式不同,电离方程式不同,要注意电离环境。
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阳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号)________。
A.Cl-
B.NO3-
C.CO32-
D.OH-
【答案】 (1). Cu2+ (2). Ag+ (3). Ag++Cl-=AgCl↓ (4). Mg2+ (5). B
【解析】
【详解】(1)溶液是无色溶液,Cu2+显蓝色,因此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2)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可能是AgCl,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此沉淀是AgCl,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AgCl↓;
(3)向(2)中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是Mg(OH)2,说明原溶液一定存在Mg2+;
(4)考虑离子共存,Cl-、CO32-、OH-和Ag+均产生沉淀,因此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NO3-,答案选B。
18.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D_____,E____。
(2)写出B→C、D→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C:______;D→E:________。
(3)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答案】 (1). Na2O2 (2). Na (3). NaOH (4). Na2CO3 (5). NaCl (6). 2Na+2H2O=2Na++2OH-+H2↑ (7). CO32-+2H+=H2O+CO2↑ (8).
【解析】
【分析】
A为淡黄色固体且能和CO2反应,则A是Na2O2,单质B能转化生成过氧化钠、能与氯气反应生成E,可知B为Na、E为NaCl;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D能转化为NaCl,则D是Na2CO3,Na2O2、Na都能转化得到C,C能转化得到Na2CO3、NaCl,则C是NaOH。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2O2,B是Na,C是NaOH,D是Na2CO3,E为NaCl。
(2)Na与H2O反应产生NaOH和H2,所以B→C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Na2CO3与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则D→E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3)Na2O2与CO2反应产生Na2CO3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该反应中,O元素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e-;O元素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Na2CO3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2×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A的颜色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即可解答,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9.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在改进后的装置中,下列物质的作用分别是:①饱和食盐水________;②浓硫酸_________;③NaOH溶液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2). 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 (3). 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4). 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5).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6).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7). 吸收多余的氯气 (8). MnO2+4H++2Cl-Mn2++Cl2↑+2H2O (9).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所以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根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选择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解答。
【详解】(1)制备氯气应用浓盐酸,条件为加热,洗气时应长进短出,进气管插入液面以下,应该先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除去;
因此该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①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②应有加热装置,要用酒精灯加热,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③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④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2)从制取Cl2的装置中出来的Cl2含有HCl和水蒸气,要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①在圆底烧瓶中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时反应产生MnCl2、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2H2O;
②在NaOH溶液中,Cl2与NaOH发生歧化反应产生NaCl、NaClO、H2O,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涉及实验操作正误判断、试剂的作用、使用的先后顺序、反应原理的表示方法等,熟悉实验原理和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离子方程式拆分原则、物质微粒的存在形式,注意反应发生对物质浓度及反应条件的要求和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第3页至第4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其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D. 漂白粉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既有单质生成,也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而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若CO2,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B正确;
C.干燥剂只吸收水分,不能反应产生其它物质,Na2O2能与水反应会放出氧气,不能作气体的干燥剂,C错误;
D.漂白粉含有CaCl2、Ca(ClO)2,因此漂白粉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一氧化碳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碳
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酸;纯碱是Na2CO3,该物质属于盐,不是碱;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选项物质符合物质的分类标准,B正确;
C.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
D.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不是碱;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
B.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D. 纯净物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HCO3电离产生Na+、HCO3-,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错误;
B.胶体和溶液的微粒都比较小,可以通过滤纸,因此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胶体和溶液分离,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溶液和胶体之间,属于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C正确;
D.纯净物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与其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多少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下列有关氯水和液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混合物 B. 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 都有强氧化性 D. 都显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氯是液态Cl2,属于纯净物,A错误;
B.液氯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
C.氯水和液氯中都含有强氧化性的微粒,因此二者都有强氧化性,C正确;
D.氯水中含有HCl、HClO,具有酸性,而液氯没有酸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也相同
B. 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O=2Na++2OH-+O2↑
D.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时,一部分氧元素被氧化,另一部分氧元素被还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Na2O与CO2反应的产物只有NaOH,而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NaOH、O2,属于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H2O仅是反应物,B错误;
C.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C错误;
D.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时,一部分氧元素被氧化为O2,另一部分氧元素被还原变为Na2C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D。
6.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 SO32-→SO2 B. S2-→S C. CO2→H2CO3 D. CO2→CO
【答案】D
【解析】
A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
B S2-是还原剂,应加入氧化剂。
C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用加入还原剂
D 是CO2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故选D 。
7.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有下列判断:
①H2只是氧化产物, ②H2只是还原产物, ③H2O是氧化剂, ④CaH2中的H元素被还原,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④ C. ①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从-1价变化为0价,做还原剂被氧化为氢气;H2O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做氧化剂被还原为H2;①氢气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错误;②氢气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错误;③H2O是氧化剂,正确;④CaH2中的氢元素被氧化,错误;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正确;综上,答案D。
8.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K+、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无色溶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K+、Na+、NO3-、CO32-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H+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为有色离子,Fe3+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 下列关于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干燥的氯气和氯水均能使鲜花退色
B. 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D. 氯气和氯化氢通入AgNO3溶液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干燥的氯气遇到鲜花中的水分生成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所以鲜花都褪色,A正确;
B、氯气的杀菌,消毒,漂白作用是由于遇水生成了次氯酸,而不是氯气,B错误;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正确;
D、氯气通入AgNO3溶液中,先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然后氯化氢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D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碳酸钡难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所以盐酸与碳酸钡反应: BaCO3+2H+=Ba2++CO2↑+H2O;故A错误;
B选项,反应符合事实,拆写也正确无误;
C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应该是:2Ag++Cu=Cu2++2Ag↓,故C错误;
D选项,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Fe2+,应该是:Fe+2H+=Fe2++H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1.如表所示,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Na2O2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A.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
C.依据钠的焰色为黄色解答;
D.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详解: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陈述Ⅰ错误,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强碱,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但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最终颜色会褪去,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透雾性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Ⅰ对,Ⅱ对,二者无因果关系,C错误;
D.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为航天员供氧,陈述Ⅰ、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D正确;
答案选D。
12.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H2SO4+2HI,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I2,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I->Fe2+>Cl->SO2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SO2>I->Fe2+>Cl-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I2+SO2+2H2O═2HI+H2SO4中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HI,所以还原性SO2>HI;
②2FeCl2+Cl2═2FeCl3中还原剂是FeCl2、还原产物是FeCl3,所以还原性FeCl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中还原剂是HI、还原产物是FeCl2,所以还原性HI>FeCl2;
通过以上分析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故答案为D。
13.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C.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 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B.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不能,能鉴别,且操作简单,故B正确;
C.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鉴别,故C正确;
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无气体生成,随加入盐酸增多,后来生成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A。
14.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任何物质燃烧都必须有氧气参加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C. 饱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氯气
D. 长久放置的氯水将失去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错误;B、氢气在氯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错误;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分解成盐酸和氧气,该气体为氧气,故错误;D、氯水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长期放置,次氯酸分解成盐酸和氧气,失去漂白性,故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氯水的成分等知识。
15.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Cl2质量
A. ①比②多 B. ②比①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不能氧化稀盐酸,
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146g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4mol,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Cl变稀,稀盐酸不能与MnO2反应,MnO2足量时,不能准确计算出氯气的量,故反应①中产生的氯气小于1mol;
②87g MnO2的物质的量为:n(MnO2)==1mol,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不考虑HCl的挥发,浓盐酸足量时,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计算出氯气的量为1mol;所以反应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①<②;
答案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9分,19题16分,共55分)
16.下列物质:①铜 ②纯碱 ③Ba(OH)2 固体 ④硫酸氢钠固体 ⑤盐酸溶液 ⑥ 酒精 ⑦熔融的NaCl ⑧二氧化碳
(1)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_。
(2)能导电是____________ 。
(3)属于电解质是___________ 。
(4)写出②和④代表物质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②_________,④_________。
【答案】 (1). ②④⑦ (2). ①⑤⑦ (3). ②③④⑦ (4). Na2CO3=2Na++CO32- (5). NaHSO4=Na++H++SO4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物质导电的原因分析,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
(3)根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
(4)根据盐在水中电离产生离子书写电离方程式。
【详解】(1)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盐的是:纯碱;硫酸氢钠固体;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为②④⑦;
(2)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则能导电的是铜;盐酸溶液;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为①⑤⑦;
(3)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电解质的是纯碱; Ba(OH)2固体;硫酸氢钠固体;熔融的NaCl;故合理序号是②③④⑦;
(4)②纯碱Na2CO3在水中电离产生Na+、CO32-,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④硫酸氢钠固体溶于水,电离产生Na+、H+、SO42-,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涉及盐、电解质等概念以及物质的导电性,和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掌握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书写离子方程式。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电离产生Na+、H+、SO42-,在熔融状态时电离产生Na+、HSO4-,因此电离方式不同,电离方程式不同,要注意电离环境。
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阳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号)________。
A.Cl-
B.NO3-
C.CO32-
D.OH-
【答案】 (1). Cu2+ (2). Ag+ (3). Ag++Cl-=AgCl↓ (4). Mg2+ (5). B
【解析】
【详解】(1)溶液是无色溶液,Cu2+显蓝色,因此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2)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可能是AgCl,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此沉淀是AgCl,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AgCl↓;
(3)向(2)中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是Mg(OH)2,说明原溶液一定存在Mg2+;
(4)考虑离子共存,Cl-、CO32-、OH-和Ag+均产生沉淀,因此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NO3-,答案选B。
18.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D_____,E____。
(2)写出B→C、D→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C:______;D→E:________。
(3)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答案】 (1). Na2O2 (2). Na (3). NaOH (4). Na2CO3 (5). NaCl (6). 2Na+2H2O=2Na++2OH-+H2↑ (7). CO32-+2H+=H2O+CO2↑ (8).
【解析】
【分析】
A为淡黄色固体且能和CO2反应,则A是Na2O2,单质B能转化生成过氧化钠、能与氯气反应生成E,可知B为Na、E为NaCl;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D能转化为NaCl,则D是Na2CO3,Na2O2、Na都能转化得到C,C能转化得到Na2CO3、NaCl,则C是NaOH。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2O2,B是Na,C是NaOH,D是Na2CO3,E为NaCl。
(2)Na与H2O反应产生NaOH和H2,所以B→C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Na2CO3与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则D→E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3)Na2O2与CO2反应产生Na2CO3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该反应中,O元素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e-;O元素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Na2CO3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2×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A的颜色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即可解答,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9.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在改进后的装置中,下列物质的作用分别是:①饱和食盐水________;②浓硫酸_________;③NaOH溶液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2). 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 (3). 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4). 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5).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6).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7). 吸收多余的氯气 (8). MnO2+4H++2Cl-Mn2++Cl2↑+2H2O (9).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所以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根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选择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解答。
【详解】(1)制备氯气应用浓盐酸,条件为加热,洗气时应长进短出,进气管插入液面以下,应该先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除去;
因此该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①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②应有加热装置,要用酒精灯加热,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③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④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2)从制取Cl2的装置中出来的Cl2含有HCl和水蒸气,要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①在圆底烧瓶中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时反应产生MnCl2、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2H2O;
②在NaOH溶液中,Cl2与NaOH发生歧化反应产生NaCl、NaClO、H2O,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涉及实验操作正误判断、试剂的作用、使用的先后顺序、反应原理的表示方法等,熟悉实验原理和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离子方程式拆分原则、物质微粒的存在形式,注意反应发生对物质浓度及反应条件的要求和基础知识的积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