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案《集体备课》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582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三首教案《集体备课》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582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三首教案《集体备课》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582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展开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丽的春天,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2.走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串珠问题1)
写的是春季的景物,可以从“迟日”“春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以看出来。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杜甫的诗有“以诗为画”的特点,这一首绝句就极富诗情画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个“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人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感受诗人的喜悦。
(4)读一读,说一说
(5)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题)
《绝句》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各种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着湿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6)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内容、标点符号。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五、课堂小结
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从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来了?你还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2)从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来了?你还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的?(串珠问题1)
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我还知道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叮叮咚咚地流淌;杨柳树都开始枝条柔软,接着就是扬出白色的花絮……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诗的后两句: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4)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图诗。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活力,使他们充满了生机。竹林里的竹子翠绿翠绿的,给人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在这片竹林的不远处,绽开着几株俏丽的桃花,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欢笑着。在江面上,几只可爱的小鸭在水里游来游去,玩耍嬉戏,那么快活。江岸边长出了蒌蒿,芦苇的嫩芽也刚刚悄悄地冒出了地面。我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
(5)阅读方法解密:想象画面读懂古诗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进作者:曾几(jī) :(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写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2)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串珠问题1)
诗人看到了杨梅黄了、天晴、绿阴不减,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3)整体感知:“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4)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题)
《三衢道中》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阴雨连绵,却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诗人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5)阅读方法解密:古诗配画理解诗意
(6)这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3.主题延伸
这三首诗朗读中都在脑海中出现诗歌具体描写的景象。如果将脑海中出现的景象画出来,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学完后我们组织一次“古诗配画”活动吧!建议如下:
(1)反复朗读课文,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然后任选古诗中的一首,将自己朗读后眼前出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2)自由选择课外积累的一首古诗,朗读给同学听,并讲述眼前出现的画面;
(3)任意选择两首古诗,动笔给古诗配画;
(4)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同学间互相评议,谁的画的好。
一课一法一练:想象
1.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围绕一句话想象画面景象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2. 举例:
比如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的意思是“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围绕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展开联想:春天来了,白天变得长了,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此时草绿了,山坡山、沟渠边,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花开了,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杏花、白色的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满了花来比美;远处的山更青了,小河里的水叮叮咚咚地流淌,河边的垂柳梳着长辫子,合着太阳的笑脸映在水中,显得水更清了。
3.练一练: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根据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景象?
示例:翠绿的竹子奈过了严寒依旧挺立在院墙边,还是那样的挺拔!满眼绿色的竹林中突然看到原本光秃秃的桃树上,两三枝粉红色的桃花在探头探脑,有的已经绽放,更多的是抿着嘴的花骨朵,大的、小的。占满枝头,随着柔软的纸条在轻轻地摆动。
五、课堂小结
《三衢道中》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自然景物的美好。
六、梳理结构
七、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江畔独步寻花》、《春游湖》。
板书设计:
复备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总结课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直切主题,读准《长相思》,把握词意,深入理解,再读《长相思》,拓展《长相思》,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解字读题,初解诗意,读出韵味,感“眠”悟“愁”,“对”出愁思,钟声叩心,释放愁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