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4节 《大气压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4节 《大气压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页
    第4节 《大气压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页
    第4节 《大气压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一节 压 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一节 压 强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重点】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自主预习】
    1.大气压:因为空气有______,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_____,所以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有______.因为空气具有______,所以空气像液体一样,向各个______都有压强.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______,简称______或气压.
    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实验.
    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取值______Pa.
    3.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大气压强的大小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温度、空气湿度有关.人们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来预报天气.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液体由于受______且具有性______,所以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样空气也受______且具有性______,所以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我们把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实验= 1 \* GB3①:纸杯覆水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硬纸片______(“落下”或“不落下”).
    (2)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硬纸片______ (“落下”或“不落下”)
    分析:硬纸片受______作用,且受水向下的______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______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______,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
    现象:硬纸片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落下.
    说明:空气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______都有压强.
    2.实验= 2 \* GB3②:吸盘吸起玻璃板.
    现象:吸盘能吸起玻璃板.
    分析:把吸盘内的空气挤出后,吸盘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强,吸盘被“压”在玻璃上.
    生活中关于大气压存的实例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
    = 1 \* GB3①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______.简称为______或______.
    = 2 \* GB3②特点:空气内部向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 3 \* GB3③产生原因:空气受______作用且具有性______.
    = 4 \* GB3④存在: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是______实验.
    探究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
    (一)大气压的测量
    1.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
    2.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
    (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
    .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
    3.讨论交流:
    (1)如果长玻璃管倾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
    (2)把玻璃管换为更组或更细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
    (3)如果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
    .
    (4)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
    (5)当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时,对实验有无影响?
    .
    (二)气压计
    大气压强可用气压计来测量.常用的气压计有两种:
    (1)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水银气压计,这是一种精密的气压计,常用在实验室中;
    (2)无液气压计:用它可直接读出大气压强的值,它的内部有一个抽成真空的薄金属盒,靠弹簧支撑而不至于被压扁,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引起盒厚度的微小形变,然后通过杠杆放大后显示出来.
    水银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探究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
    1.想想做做 用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颜色的水
    (2)取一根玻璃管,画上刻度,通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3)向管中吹入少量气体,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
    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大气压.
    拿着自制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高度的增加,自制气压计管内液面______.
    实验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______,但两者不成正比.海拔3000 m内,每上升10m,大气压约降低______Pa.
    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值
    3.气压影响沸点:
    实验:用1支大号针管(带橡皮帽)、一杯70℃以上的热水.
    ①用针管吸进针管容积的三分之一,70℃以上的热水;
    ②将吸有热水的针管口朝上,用橡皮帽堵住针管口,另一只手将针管的活塞使劲往下拉,针管里重新沸腾,不断地有气泡冒出来;
    ③将针管活塞放松,针管活塞会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里的水不会再冒气泡.
    分析:向下压活塞过程中,针管内气压______,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______;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内气压______,水的沸点______,所以不再沸腾.
    结论:液体的沸点在气压减小时______ ,在气压增大时______.
    高压锅的原理:高压锅密封,提高锅内气压,从而水的沸点,使食物易熟.
    4.大气压的应用:
    大气压强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______工作的.
    【当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图1
    A.“吸盘”挂钩贴在竖直墙面上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D.用硬纸片“托住”杯中的水
    2.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3.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 10 N B. 100 N C. 1 000 N D. 10 000 N
    4.如图所示,在古书《席上腐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将空瓶罩在燃着的纸卷上,再将热的空瓶迅速罩在人后背上,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气压,瓶就压紧在身体上.
    5.如图所示,是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实验.真空罩的内、外两侧分别吸着一个吸盘,用抽气机慢慢抽掉真空罩内的空气,可以观察到真空罩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的吸盘脱落,由此可知,吸盘能吸在玻璃罩上是因为______的作用.
    6.小王同学暑期在云南腾冲旅游时,从海拔3780米高的高黎贡山峰带了个拧紧盖子的塑料瓶[如图(a)]所示,下山,当晚回到海拔1600米的腾冲县城时,发现随身携带塑料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如图1(b]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______,大气压也随之________;而瓶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___________,因此是__________导致塑料瓶发生如此变化.
    7.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mm.
    (2)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气压为_____Pa(ρ水银=13.6g/cm3,g=10N/kg).
    (3)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均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4)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重力 压力 压强 流动性 方向 大气压强 大气压
    2.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1.013×105 1.0×105
    3.减小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重力 流动 重力 流动
    (1)落下 (2)落下 重力 压力 向上 大气 (3)不会 方向
    2.吸饮料、拔火罐、钢笔吸墨水、护士打针时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茶壶的盖上都有一个小孔……
    3.= 1 \* GB3①大气压强 大气压 气压 = 2 \* GB3②各个 = 3 \* GB3③重力 流动 = 4 \* GB3④马德堡半球
    探究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
    (一)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
    2.(1)排净管中的空气,确保水银上方为真空状态.
    (2)刚开始时管内水银高度较高,所以水银产生的压强较大,比大气压大,所以管内的水银会下降.
    (3)没有.
    (4)当水银下降到合适的高度时水银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此时水银就不再下降而稳定在这个高度.
    (5)p大气=p水银=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1.0×105 Pa
    3.(1)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无关,所以把玻璃管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不会影响结果.
    (3)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只要水银柱上方保持真空,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因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则水银将会充满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随玻璃管长度改变而改变,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是大气压的值,无法测量大气压.
    (4)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
    (5)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中时,管内水银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水银柱上面,会使水银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水银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
    探究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
    1.大于 上升 减小
    2.减小 100
    3.变小 越低 变大 变高 降低 升高 升高
    4.大气压
    【当堂练习】
    1.B 2.D 3.C 4.小于 5.内侧 大气压 6.增大 增大 不变 大气压的增大
    7.(1)760 (2)1.01×105 (3)不变 变长 (4)偏小

    相关学案

    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流体压强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流体压强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压 强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压 强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浮 力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浮 力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