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14225/0-17396164937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14225/0-17396164937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714225/0-173961649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共8页。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这样一位诗人倾尽内心的愁绪,最终创作出生命的绝唱,令人动容,流传至今。
为深入解读李煜的《虞美人》,学校诗社拟开展“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文学短评征集活动,特邀请同学参与此次活动。
任务一:知人论世,走近词帝
写好文学短评的第一步是知人论世。要想作出深刻的作品解读,就必须了解诗人生平、成就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人简介:
1.作为后主的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2.作为文人的李煜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创作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词风绮丽。
后期主要抒写孤寂悲凉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
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唐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歌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任务二:吟咏诗韵,千古绝唱
写好文学短评的第二步是把握词眼,读出情感,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播放朗读视频,师生齐读。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愁”,感情基调:低沉、哀伤、凄婉
任务三:如何写愁,品读鉴赏
“词帝”李煜是如何写愁的?写好文学短评,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文本,多角度进行解读,聚焦精彩处。
角度1:聚焦三组对比,探讨“愁”的内涵
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与往事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结合李煜早期作品,读懂“往事”: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
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1.“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3.抓住主要意象“月”,体悟月亮在一代词帝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中所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柔婉的,是凄凉的,是相当遥远的。
这轮月亮属于记忆中的明月,它洗尽人世铅华尽显纯净本色。这轮明月,它浸透着思国怀乡人的思念,让人徒增伤感。
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
“朱颜改”,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角度2:聚焦“春水”,探讨“愁”之特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诗人的“愁”与春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
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
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2.该句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你进行赏析。
诗人运用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3.下列名句分别写出“愁”的什么特点?共同点是什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粗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乱、密)
共同点:化抽象的愁为可观可感的实物,生动形象。
任务四:为何而愁,感悟愁情
愁是千百年来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否打动了你?请结合愁的内涵,写一段文学短评,深入解读愁情。
思考诗人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1.思家之苦、物是人非之痛。
2.往事之叹。
3.亡国之恨。
“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文学短评征集活动
请你从赏析作品主要情感的角度,为《虞美人》撰写一篇文学短评。
作品展示:
愁之深,情之切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在沦为阶下囚徒之后,使中国之五代词有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广阔眼界。亦正因于其亡国之恨,使“愁”更富于这种阅世已深而辛酸自知的生命力。李煜之前有人愁,李煜之后亦有人愁,而还看春秋,将“愁”予以特殊生命力却又无丝毫雕琢痕迹的,唯重光耳。
李煜之愁则是纯粹的眼泪。他从一国之君到俘虏,落差巨大,所以他的愁比别人来得更加汹涌澎湃。他用至真至纯之笔,将个人情怀升华到与众人情感同频共振的高度——“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君是李煜,是你,是我,是在这微苦尘世中跋涉的每一个人。只要人类苦难依然存在,李煜之词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千古不朽的作品都是至诚而深情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可以发现最内在的人生价值。他在生命绝望之际,用血泪唱出了最美的歌。也许伟大的词人就是这样,用最简单的词句,用一己之悲欢,道出人类最普遍的情感,触动人类最脆弱的神经,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找到寄托,读到自己内心深处也固有的悲欢。
千百年后,人们再回头看那些“流水落花春去也”,再感叹那些“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恍惚间,南唐后主清瘦的身影似又在眼前——他和他的“愁”,成为一种更永久的生命力,向中华诗词文明浸润中的人们内心深处勃发。
艺术手法:1.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2.对比 3.比喻 4.虚实结合
课堂小结: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比较《虞美人》和《浪淘沙》抒发情感的异同。
共同点:对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不同点:《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厌烦和愁绪,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
课 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本课主要通过抓住“愁”字,理解词中的三组对比,体会“愁”的深刻内涵,理解词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提高鉴赏能力学写文学短评。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提高鉴赏能力学写文学短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一等奖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一等奖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经典,理清思路,精读文章,感悟学习之道,绘思路导图,明写作特色,对接高考,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