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一等奖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经典,理清思路,精读文章,感悟学习之道,绘思路导图,明写作特色,对接高考,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话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吗?(学习)
    青少年好学,像太阳初升,光芒四射;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类似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
    ——黄宗羲
    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师:齐读了这些劝学的语句,相信同学们备受启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充分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找到学习的方法!
    知人论世: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出任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可改善人恶的本性,凡是失去本性,接受后天教化的人,反倒成为君子。 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题:
    劝:勉励、劝勉。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一、诵读经典,理清思路
    1.播放视频朗读,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并概括每段内容要点。
    二、精读文章,感悟学习之道
    研读第一段:
    中心论点“学习不能停止”。
    作用:全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研读第二段:
    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找出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表明事物经过变化,可以提高;
    “木为轮”:表明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表明事物经过检验,可以完善。
    荀子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论证,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从而论证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研读第三段
    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作者通过四个形象化的比喻:凭借高处能看得更远、顺着大风能听得更清、借助马儿能跑至千里、借助船只能横渡江河,论证了借助外物可以提升自己。即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自己得到拓展。因此君子能超越别人,并非先天素质高,在于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论证了观点:学习的意义在于弥补不足。
    研读课文第四段,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荀子告诉了我们哪些学习的方法?
    积累:人通过积累变得见识广博!
    生活中的实例:日行一善、摘抄、纠错、读书笔记、古诗文诵读。
    坚持:通过坚持最终学有所成!
    龟兔赛跑、滴水穿石、铁杵成针
    专一:人通过专一的态度,最终学有所获!
    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如此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倘若停留在表面,或者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于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
    教师小结: “劝学”今说
    “劝学”是荀子对人们的谆谆教导。当你懈怠时,他告诉你要“锲而不舍”;当你满足时,他提醒你“学不可以已”;当你无助时,他告诉你“登高而招” 当你急躁时,他叮嘱你“用心专一”。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几千年来,他是学子们的路标和指针,激励一代代学子不断努力进取,从成功走向辉煌。
    三、绘思路导图,明写作特色
    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绘制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
    1.多用比喻论证。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理解。
    2.善用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本文中排比句和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设喻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冰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从反面阐明不积累的危害,从而证明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③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④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
    “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能力提升,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运用比喻论证阐述“学,然后知不足”的观点。要求: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文语段(要有中心观点,有论据有论证过程,有结语),字数300字左右。
    示例:学,然后知不足。知识就像一片海洋,广阔无际,而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宛如一艘小船,若放眼望去,见到的只是一片蔚蓝罢了。因此,只有当主动去探索,奋力去航行,才会知道自己会在哪个位置偏航,自己在哪种状态下会迷路,自己在何处会搁浅。在正式考验来临之前,这一切都是演练,在航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不论是顺利的或是坎坷的,这些都会是在你成为金牌水手前的资本,都会成为你的勋章。学习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过程,宛如一片荆棘丛林。但是,只要去学了,漏洞暴露了,问题出现了,这时候,从零开始,脚踏实地,碰到一个坎解决一个坎,即便是高山峻岭,也可以如履平地,此为“学,然后知不足”。
    四、对接高考,素材积累
    从刀耕火种到航天卫星,从百家争鸣到中西融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知往鉴今,古为今用,是我们读《劝学》的意义。
    考生可以提炼与之相关的话题关键词:
    学无止境,终身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孜孜以求,专心一志等。
    以2022年北京卷作文为例: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运用示范: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新时代青年需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定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有了远大的学习目标,如果不能付出长久持续的努力,也不会成功。工程院院士顾诵芬,扎根大漠数十年,不懈地学习研究机械理论,方成翱翔中国领空的“战鹰”;气象学家竺可桢,暮年之时缠绵病榻,仍然坚持学习最新的气象理论成果,方成“中国气象学之父”。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唯有长久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迎接现实挑战。
    理解性默写
    1.【2022年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4.【2022年江苏南京高一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5.【2022年广州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检测】《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2年广州市象贤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2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正面阐述学习重在坚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2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篇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9.【2022年重庆高三下学期质检】《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10.【2022年广东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
    课 程
    新授课
    课 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劝学》是部编本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学习”,此文则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文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熟练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对于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红烛映初心,红烛赞歌,吟咏大比拼,细细研读,体会高尚情操,感知“三美”,传承红烛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2020年高考天津卷,2020年高考江苏卷,2019年高考江苏卷,2018年高考江苏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