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0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0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1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12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15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20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1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一课时)课件(内嵌视频)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1394/0-17392687202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课件+教案+练习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精品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置,维生素,中性或弱碱性,相关信息,无菌技术,巩固提升,微生物的纯培养,制备培养基,一实验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向经过杀菌处理的牛奶中添加对人体有益的乳酸菌,再经过发酵就可以制成酸奶,在家里自制酸奶虽然方便,但是食用自制酸奶导致肠胃不适的事件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在制作过程中有杂菌混入。
思考:怎样才能保证无处不在的杂菌不混入发酵物中呢?
这需要应用无菌技术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概念:个体无法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
1.概念:个体无法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
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 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等。本章提及的微生物主要指用于发酵的细菌和真菌。
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1)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营养和环境条件
(2)确保其它微生物无法混入
(3)并将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来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叫做培养基。
① 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
不含凝固剂,呈液体状态。
仅作为凝固剂,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源。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资料1:100g马铃薯中含有80g水、2g蛋白质、16g碳水化合物,还有无机盐等。
资料2:下表为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问题:比较上述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共同点,说出培养基的必备营养成分有哪些?
4.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1)培养基的必备营养成分有: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无机盐、水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
1、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 2、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制 ; 3、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制 ; 4、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 条件。
思考:所有微生物是否都可以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否。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因此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应用最广泛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被微生物感染。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100℃煮沸5~6min。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62~65℃煮30min或80~90℃下处理0.5~1min。
用70%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照射30min,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
牛奶选用巴氏消毒法是因为该方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并且基本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注:使用后的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能丢弃,以免污染环境。
①湿热灭菌:利用沸水、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效果最好--高压蒸汽灭菌锅:压力在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
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适用于玻璃器皿 (如试管、培养皿、吸管、注射器)金属器具 (如针头、 镊子、剪刀等)的灭菌
160~170℃的热空气中,1~2h进行灭菌的方法。
③灼烧灭菌:酒精灯火焰灼烧
接种工具:涂布器、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
(1)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都应在超净工作台并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比较消毒和灭菌对微生物作用效果的差异
1.培养基、培养皿、接种针、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⑤湿热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 B.⑤③②⑥④①C.⑤⑥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⑥⑤2.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的所有的微生物B.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湿热灭菌C.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不能在常温下长期保存D.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
3.(2021·天津等级考)下列操作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 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 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1-13,完成以下问题:
1.相关概念:培养物?纯培养物?纯培养?(P11)2.什么是菌落?单菌落?(P12)3.获得单菌落的方法?(P12)4.酵母菌的纯培养的基本步骤?(注意倒平板和接种的具体操作)
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有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
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
①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种群。
鉴别菌种: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②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① 学会配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并倒平板② 学会进行无菌操作③ 尝试通过平板划线操作来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菌落
①酵母菌培养液、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蒸馏水②天平,小刀,纱布,烧杯,锥形瓶,棉塞、牛皮纸(或报纸)③皮筋,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超净工作台④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和恒温培养箱等
称取去皮的马铃薯200g
加水1000mL,加热煮沸至马铃薯软烂。
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15~20g琼脂。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棉塞。
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
压力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灭菌15 ~ 30min。
放入干热灭菌箱内,160 ~ 170℃灭菌2h。
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1.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蒸发。
2.防止皿盖上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不能完全打开,以免杂菌污染培养基。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即可。
1、怎么确定所倒平板未被杂菌污染?
将所倒平板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h~24h,观察是否有菌落存在以确定是否被污染或灭菌是否彻底。
2、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单菌落。
【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
2.划线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3.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进行灭菌;划线操作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
将聚集的菌种进行稀释,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思考: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
(2)每次划线前灼烧:
(3)接种结束后灼烧:
灭菌,杀死接种环上原有微生物。
杀死上次划线时残留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使每次划线时菌种数目逐渐减少,直至得到单个细胞。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再进行划线,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划线时要注意不能划破培养基?
2.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目的是什么?
①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②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28℃左右(培养温度因酵母菌种类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对照:说明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划3个平板(重复实验)和1个不划线(空白对照)
防止皿盖上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
1.倒平板后,待平板冷凝之后需将其倒置( )2.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溅上培养基,这个培养基不可再用( )4.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5.平板划线法中每一次划线后要将接种环灼烧( )6.培养微生物的温度因菌种不同而稍有差异 ( )
7.下列关于平板划线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每次划线前都要蘸取菌液B. 灼烧接种环后,要立即用接种环接种 C. 平板划线操作时划出了五个区域菌落数逐渐增多 D. 接种前,要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章 发酵工程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备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3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图片ppt课件,共2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