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优质课】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同步教案+练习+素材
【核心素养优质课】部编版语文四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课件+同步教案+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优质课】部编版语文四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课件+同步教案+练习),文件包含第1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pptx、1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doc、《古诗三首》练习第二课时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三首第2课时核 心 素 养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复习旧知理解诗题宿新市徐公店sù住、过夜一位姓徐的人家请你说说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了解背景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理解诗意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了___(季)南方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篱落一径树头新绿疏疏深未成阴春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想象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树叶虽碧绿,可稀稀疏疏的,还没有形成树荫。一条小路一幅美丽、幽静的乡村春景图想象画面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读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感受到诗人_____的心情。 几个孩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进金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孩童的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还有好奇的惊呼声闲适想象画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奔跑再也找不到了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追捕蝴蝶的情景。 一个小孩从小路上跑过来,看见前边飞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一会儿停在路边的篱笆上,一会儿飞起来。小孩向前一扑,蝴蝶就扇着翅膀飞走了。就这样,小孩边追边抓,一直没有抓到蝴蝶。一转眼,蝴蝶飞进油菜花丛中,这一大片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小孩怎么也看不到蝴蝶了。只听孩子在小路上懊恼地跺着脚:“哎——”我还听见小鸟的叫声,仿佛在笑他呢。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再次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想象其中的画面。小路悠远宁静儿童天真可爱、无拘无束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主题概括宿新市徐公店儿童 追 黄蝶 飞入 菜花趣新课讲解清平乐·村居yuè词牌名题目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chúwēnɡ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上阙下阙 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 因此词又叫“长短句”。新知讲解读完古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 ),二儿子正忙于(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 )卧在溪头草丛,( )刚摘下的莲蓬。锄草编织鸡笼横剥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小溪边青草茂密,不远处有一户人家。研读课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结合注释,品读词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亡赖:同“无赖”,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正卧在溪边剥刚摘下的莲蓬。这里指顽皮、淘气。翻译: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老两口此时可能在说什么呢?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因人而醉: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大儿子: 勤劳懂事因人而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请用成语夸夸他的认真:二儿子: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心无旁鹜这首词描绘的人物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小儿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天真可爱的小儿,他卧在溪边剥莲蓬。这里指顽皮、淘气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最淘气可爱,卧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卧”可以换成“躺”吗? 不能,“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这样的小儿充满了童真童趣。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从词的上片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却屡受打击,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联系这段资料,回想这首词的画面,词人的心中还有什么深深的渴望呢?心系天下百姓幸福课堂总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 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 的生活的喜爱。面貌和情态和平、宁静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词牌名题目人情之美→翁媪、大儿、二儿、小儿心醉田园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背诵本词。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