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词三首(课件+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课文朗读)
展开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词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重点)
2.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谈起,引入课题。首先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随堂检查生字词情况,指导书写。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强调“兴”的读音)
2.解诗题,知诗人。
3.看注释,解诗意。
研读三、四句,感悟人勤。(“日长篱落无人过” 侧面表现了农民的勤劳。)
体会写法。(以动衬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与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四)理解《宿新市徐公店》,感受意境
1.师简介作者。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理解“急、追”体会儿童的神态和心理,通过“无处寻”想象画面。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练笔:请你试着将后两句描述成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从动作、表情、声音、心理等方面来表现画面。
学生根据理解,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7.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清平乐·村居》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词及辛弃疾的介绍。
2.正音,明词意。
3.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4.赏析悟情。
引导想象翁媪对话,体会生活美好。
重点指导理解“卧”“最喜”,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他的喜爱。
简介作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向往之情。 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六、说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景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色彩明丽 热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人 无人过 蛱蝶飞 勤劳繁忙 同情
静:篱落、一径、树头 田园春光:幽静安逸 赞美
宿新市徐公店 动:儿童 黄蝶 菜花 儿童:天真活泼 喜爱
乡村美景 溪上 青草 环境美好
翁媪对话 醉里 相媚好 喜爱
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豆图 溪东 生活幸福 向往
中儿编织图 正织
小儿卧剥图 最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