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体育人教版三至四年级第一节 跑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三至四年级第一节 跑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运动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 50 米跑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动作,起跑反应迅速,起跑后能快速加速,途中跑保持正确姿势和节奏,冲刺跑全力冲过终点。
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爆发力、协调性和速度素质,提高 50 米跑的成绩。
2. 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 50 米跑练习,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
促进学生骨骼生长发育,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3. 心理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恐惧心理,勇于挑战自我。
使学生在 50 米跑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 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竞赛和团队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
使学生遵守 50 米跑的比赛规则和体育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逐渐发展,但肌肉力量和耐力相对较弱。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 50 米跑方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奔跑基础,但起跑姿势、加速跑和冲刺跑技术动作还不够规范,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起跑姿势:包括双脚前后站立、身体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两臂自然下垂等动作要领,重点是起跑时的蹬地发力和快速反应。
2. 加速跑:强调起跑后的第一步要小而快,逐渐加大步幅和加快步频,快速提高速度,同时保持身体平衡和前倾姿势。
3. 途中跑: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即头部正直、肩部放松、上体稍前倾、手臂自然摆动、大腿积极前摆、小腿自然折叠、脚着地后迅速蹬伸等,重点是保持稳定的节奏和速度。
4. 冲刺跑:在接近终点时,动员全身力量,加大摆臂幅度和步频,全力冲过终点线,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冲刺意识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难点
1. 起跑反应时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在听到起跑口令后迅速做出反应,克服起跑犹豫和延迟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2. 加速跑与途中跑的衔接:学生在加速跑过程中,往往难以自然流畅地过渡到途中跑,容易出现速度下降或姿势变形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复练习。
3. 跑步姿势的保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 50 米跑过程中,容易出现低头、弯腰、摆臂不协调等错误姿势,影响跑步速度和效果,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并强化正确姿势的训练。
4. 冲刺跑的全力发挥:部分学生在冲刺跑时可能会因为体力消耗或心理因素而无法充分发挥全力,教师需要通过激励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冲刺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示范法: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 50 米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并进行标准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方法,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2. 分解练习法:将 50 米跑分解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部分,分别进行专项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完整的技术练习。
3. 游戏竞赛法:采用各种与 50 米跑相关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接力比赛、追逐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在游戏和竞赛中巩固和提高 50 米跑的技术水平。
4. 个别指导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表现,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5.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小组内成员相互观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50 米跑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场地器材:标准田径场 50 米跑道若干条、起跑器若干副(若没有起跑器,可在跑道上画出起跑区域)、终点线标志杆、秒表、哨子、小红旗、小奖品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 50 米跑的教学视频、示范动作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技术动作。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0 分钟)
1. 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检查学生人数,师生问好。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安排见习生。
2. 热身活动
围绕操场慢跑 2 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在慢跑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号呼应或动作变换,如高抬腿跑、后踢腿跑等,以增加热身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手腕踝关节运动等,每个动作进行 4 个八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30 分钟)
1. 技术教学
起跑姿势教学
教师讲解起跑姿势的动作要领:双脚前后站立,前脚靠近起跑线,后脚距离前脚一脚半左右,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稍宽;膝盖弯曲,身体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拇指与食指分开,虎口向前;眼睛注视前方 2 3 米处。
教师进行起跑姿势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模仿。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起跑姿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双脚站立过宽或过窄、身体前倾不够、重心后移等。
加速跑教学
教师讲解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听到起跑口令后,前脚用力蹬地,后脚迅速向前迈出第一步,步幅要小而快;随后,逐渐加大步幅,加快步频,同时上体保持前倾,两臂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快速提高速度。
教师进行加速跑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步幅和步频的变化以及手臂摆动的配合。学生分组进行加速跑练习,每组练习 3 4 次,每次跑 15 20 米。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加速跑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如步幅过大或过小、步频过慢、手臂摆动不协调等问题。
途中跑教学
教师讲解途中跑的动作要领: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正直,颈部肌肉放松;肩部放松,两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大腿积极前摆,带动小腿自然折叠,脚着地时应积极缓冲,然后迅速蹬伸,后蹬角度约为 50 55 度,蹬地力量要大,蹬伸动作要快。
教师进行途中跑示范,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节奏。学生分组进行途中跑练习,每组练习 3 4 次,每次跑 20 30 米。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注意呼吸节奏,一般采用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的方法。对于出现错误姿势的学生,如低头、弯腰、摆臂幅度过大或过小等,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冲刺跑教学
教师讲解冲刺跑的动作要领:在接近终点线时,加大摆臂幅度,加快摆臂频率,同时加快步频,上体前倾,全力冲过终点线。冲线时,身体任何部位超过终点线的垂直面即为到达终点。
教师进行冲刺跑示范,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冲刺的感觉。学生分组进行冲刺跑练习,每组练习 3 4 次,每次跑 10 15 米。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全力冲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冲线后的缓冲,避免摔倒受伤。
完整技术练习
在学生分别掌握了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的技术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 50 米跑的完整技术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6 人,在跑道上依次进行 50 米跑练习。每个学生跑完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评价和交流,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每组练习 2 3 次,让学生在完整的练习中逐渐体会和掌握 50 米跑的技术要领,提高技术水平。
2. 体能训练
深蹲练习:学生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再缓慢站起。每组进行 10 15 次,共练习 3 组,组间休息 30 秒。深蹲练习主要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为 50 米跑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抬腿跑练习:学生在原地或行进间进行高抬腿跑,大腿尽量抬高,与地面平行,小腿自然下垂,同时两臂自然摆动。每组进行 30 40 秒,共练习 3 组,组间休息 30 秒。高抬腿跑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抬腿频率和腿部力量,增强跑步的节奏感。
后踢腿跑练习:学生在原地或行进间进行后踢腿跑,小腿尽量向后踢,脚跟踢向臀部,同时两臂自然摆动。每组进行 30 40 秒,共练习 3 组,组间休息 30 秒。后踢腿跑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腿部爆发力和协调性。
3. 游戏竞赛
“小小飞毛腿”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分别站在 50 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线后。教师在起点线前放置四个接力棒。
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接力棒,听到口令后迅速起跑,跑向终点线,将接力棒交给终点线后的第二名学生,第二名学生接过接力棒后立即起跑,返回起点线,将接力棒交给第三名学生,依次类推,直到每组的最后一名学生跑完。
最先完成接力比赛的小组获胜,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小红旗或小奖品。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强调遵守比赛规则,如接力棒必须在接力区内交接、不得抢跑等,同时鼓励学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拼搏。通过接力赛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50 米跑的技术水平和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结束部分(10 分钟)
1. 放松活动
慢走放松:学生围绕操场慢走 1 2 圈,放松身心,缓解身体疲劳。
拉伸运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拉伸运动,包括腿部拉伸(如站立位体前屈、坐姿体前屈、侧弓步拉伸等)、腰部拉伸(如转腰运动、腰部侧屈运动等)、手臂拉伸(如手臂交叉拉伸、肩部环绕拉伸等)和颈部拉伸(如颈部左右侧屈、前后屈伸等)。每个拉伸动作保持 15 30 秒,帮助学生放松肌肉,减少肌肉酸痛和受伤的风险。
2.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50 米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强调重点和难点,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 50 米跑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跑步水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3.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 50 米跑的技术动作,并与家长一起进行简单的跑步练习,如亲子接力赛等,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体育氛围的形成。
让学生记录自己本周 50 米跑的练习次数和成绩,下周上课时进行汇报和交流。
4. 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一节 跑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重,教学特色,安全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至四年级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味游戏练反应,积极比赛练动作,练习延伸巧放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一节 跑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教学重点,教学要求,教学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