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公开课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2019)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的第六节《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以下是本节的课时安排:
前面已经掌握了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本节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继续研究线面垂直,是对前面内容的继续。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
2. 理解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定义,提升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1.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2.难点: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一)新知导入
如图是马路旁的路灯灯柱,若将灯柱看作一条直线,地面看作平面,灯柱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有何位置关系?
【问题】灯柱所在的直线间是什么位置关系?
【提示】灯柱所在的直线都是平行的.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
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图形语言:
(3)符号语言:a⊥α,b⊥α⇒a∥b.
(4)作用: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②作平行线.
【拓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其他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2)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辩一辩】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α,则直线b⊥直线a.( )
(2)若直线a⊥平面α,直线a⊥直线b,则直线b∥平面α.( )
答案: (1)√ (2)×
【做一做】△ABC所在的平面为α,直线l⊥AB,l⊥AC,直线m⊥BC,m⊥AC,则不重合的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异面 C.平行D.不确定
【解析】∵直线l⊥AB,l⊥AC,且AB∩AC=A,
∴l⊥平面α,同理直线m⊥平面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l∥m.
答案:C
知识点二 点面距、线面距与面面距
(1)过一点作垂直于已知平面的直线,则该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距离.
(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做一做】若直线AB∥平面α,且点A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点B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2
(三)典型例题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例1.如图所示,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
求证:EF∥BD1.
【证明】如图所示:
连接AB1,B1D1,B1C,BD.
∵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
又AC⊥BD,DD1∩BD=D,∴AC⊥平面BDD1B1.
又BD1⊂平面BDD1B1,∴AC⊥BD1.
同理可证BD1⊥B1C.又B1C∩AC=C,
∴BD1⊥平面AB1C.∵EF⊥AC,EF⊥A1D,又A1D∥B1C,∴EF⊥B1C.又AC∩B1C=C,
∴EF⊥平面AB1C,∴EF∥BD1.
【类题通法】应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达到证明线线平行的目的,即线面垂直的性质提供了线线平行的依据.
【巩固练习1】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是矩形,AE⊥PD于点E,l⊥平面PCD,
求证:l∥AE.
【证明】∵PA⊥平面ABCD,CD⊂平面ABCD,∴PA⊥CD.
又CD⊥AD,PA∩AD=A,∴CD⊥平面PAD.
又∵AE⊂平面PAD,∴AE⊥DC.
又∵AE⊥PD,PD∩CD=D,∴AE⊥平面PCD.
又∵l⊥平面PCD,∴AE∥l.
2.点面距、线面距与面面距
例2. 已知△ABC,AC=BC=1,AB=eq \r(2),又已知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A=SB=2,SC=eq \r(5),点P是SC的中点,求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如图所示,连接PA,PB.易知△SAC,△AC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A⊥AC,BC⊥AC.
取AB、AC的中点E、F,连接PF,EF,PE,则EF∥BC,PF∥SA.
所以EF⊥AC,PF⊥AC.
因为PF∩EF=F,所以AC⊥平面PEF.
又PE⊂平面PEF,所以PE⊥AC.
易证△SAC≌△SBC.因为P是SC的中点,所以PA=PB.而E是AB的中点,所以PE⊥AB.
因为AB∩AC=A,所以PE⊥平面ABC.从而PE的长就是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在Rt△AEP中,AP=eq \f(1,2)SC=eq \f(\r(5),2),AE=eq \f(1,2)AB=eq \f(\r(2),2),所以PE=eq \r(AP2-AE2)= eq \r(\f(5,4)-\f(1,2))=eq \f(\r(3),2),
即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eq \f(\r(3),2).
【类题通法】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关键是确定过点与平面垂直的线段.可通过外形进行转化,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点,等体积法也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常用方法.线面距、面面距都可以转化为点面距。
【巩固练习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AB=BC=1,BB1=2.
(1)求异面直线B1C1与A1C所成角的正切值.
(2)求直线B1C1与平面A1BC的距离.
【解】(1)因为B1C1∥BC,所以∠A1CB(或其补角)是异直线B1C1与A1C所成的角.
因为BC⊥AB,BC⊥BB1,AB∩BB1=B,
所以BC⊥平面ABB1,所以BC⊥A1B.
在Rt△A1BC中,tan∠A1CB=eq \f(A1B,BC)=eq \f(\r(5),1)=eq \r(5),
所以异面直线B1C1与A1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eq \r(5).
(2)因为B1C1∥平面A1BC,所以B1C1到平面A1BC的距离等于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设B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d,因为VB1A1BC=VA1BB1C,
所以eq \f(1,3)S△A1BC×d=eq \f(1,3)S△B1BC×A1B1,可得d=eq \f(2\r(5),5),
直线B1C1与平面A1BC的距离为eq \f(2\r(5),5).
3.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3.△ABC是正三角形,AE和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AE=AB=2a,CD=a,F是BE的中点.
求证:(1)DF∥平面ABC;
(2)AF⊥BD.
【证明】(1)如图,取AB的中点G,连接FG,CG,可得FG∥AE,FG=eq \f(1,2)AE.
∵CD⊥平面ABC,AE⊥平面ABC,
∴CD∥AE.
又∵CD=eq \f(1,2)AE.∴FG∥CD,FG=CD.
∵FG⊥平面ABC,∴四边形CDFG是矩形,DF∥CG.
又∵CG⊂平面ABC,DF⊄平面ABC,∴DF∥平面ABC.
(2)在Rt△ABE中,AE=2a,AB=2a,F为BE中点,∴AF⊥BE.
∵△ABC是正三角形,∴CG⊥AB,∴DF⊥AB.
又∵DF⊥FG,FG∩AB=G,∴DF⊥平面ABE.
又∵AF⊂平面ABE.∴DF⊥AF.
∵BE∩DF=F,∴AF⊥平面BDF.
又∵BD⊂平面BDF,∴AF⊥BD.
【类题通法】判断线线、线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一般要利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时也可以放到特殊的几何体中(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再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BAD=eq \f(π,3),AB=2,PC=2eq \r(7),E,F分别是棱PC,AB的中点.
(1)证明:EF∥平面PAD;
(2)求三棱锥CAEF的体积.
【解析】(1)证明:如图,取PD中点为G,连接EG,AG,
则EG∥CD,EG=eq \f(1,2)CD,AF∥CD,AF=eq \f(1,2)CD,
所以EG与AF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AGE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F∥AG,AG⊂平面PAD,EF⊄平面PAD,
所以EF∥平面PAD.
(2)解: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EO,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EO为△PAC的中位线,
又因为PA⊥平面ABCD,所以EO⊥平面ABCD,即EO为三棱锥EAFC的高.
在菱形ABCD中可求得AC=2eq \r(3),在Rt△PAC中,PC=2eq \r(7),所以PA=eq \r(PC2-AC2)=4,EO=2,
所以S△ACF=eq \f(1,2)S△ABC=eq \f(1,2)×eq \f(1,2)×AB×BC×sin∠ABC=eq \f(\r(3),2),所以VCAEF=VEACF=eq \f(1,3)S△ACF×EO=eq \f(1,3)×eq \f(\r(3),2)×2=eq \f(\r(3),3).
(四)操作演练 素养提升
1.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PB⊥BC B.PD⊥CD C.PD⊥BD D.PA⊥BD
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棱DD1的中点,则过M且与直线AB和B1C1都垂直的直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3.若a,b表示不同的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α,b∥α⇒a⊥b;②a⊥α,a⊥b⇒b∥α;③a∥α,a⊥b⇒b⊥α;④a⊥α,b⊥α⇒a∥b.
A.1 B.2 C.3 D.0
4.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BB1的中点,则A1B1到平面D1EF的距离是________.
答案:1.C 2.A 3.B 4.eq \f(\r(5),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反思感悟
1.知识总结:
2.学生反思: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完成教材:第155页 练习 第1,2,3,4题
第162页 习题8.6 第1,2题
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课时内容
8.6.1直线与直线垂直
8.6.2直线与平面垂直
8.6.3平面与平面垂直
所在位置
教材第146页
教材第149页
教材第155页
新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利用空间直线平行的传递性和等角定理,探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渗透把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转化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研究是直线与直线垂直研究的继续,也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研究做了准备;这三类垂直问题的主线是类似的,都是以定义——判定——性质为主线,通过定理的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觉以及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本节内容是空间平面与平面垂直,与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一样,借助长方体模型,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核心素养培养
通过实物观察、抽象出异面直线夹角的定义,培养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借助异面直线所成角及垂直关系的证明,培养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
通过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通过学习二面角,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
教学主线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获奖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l平行于α,求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共5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