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_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界历史,1兴起原因,3城市类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1构成,2市民阶层形成,1背景,2兴起,3发展,4课程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世纪70年代后期… …大部分街道没有铺砌,只有几条干道仿照一千多年前住在这里的罗马人的风格铺了路面,下雨时人们就生活在水乡泽国… …垃圾常常就堆在大街上,猪、狗在这里捡残羹剩饭,有时人也在此捡废物。一次,当楼上某户人家无聊地顺手从窗户往下倒水时,竟浇了过路人一头。 ——改编自(美)《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自由和自 治的城市
(2)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
(4)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5)自治城市的局限性
3. 大学的兴起及发展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比较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欧城市有何不同?
西欧许多城市自由和自治,古代中国城市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古代中国城市是政治、军事中心
西欧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古代中国有不少人口众多的城市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公元10-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 …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 ,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 …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 ,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手工业者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 ——王斯 德主编《世界通史 》
依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到14世纪时,人口达到1万以上的城市数目仍寥寥可数,像巴黎这样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更是凤毛麟角。整个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从未超过其全部人口的1/10”,基层组织仍然是庄园。
城市在繁乱中显示着生机与活力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领地上,因此,教俗封建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权。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西欧城市大多摆脱了封建主的直接控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权利——
从琅城取得自治过程概括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同时,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则予亦将准许彼等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于予之林肯城中。
——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转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两名城市行政司法官员——他们负责城市的财务与司法事务——由市民选举产生;城市通过民众大会和都市法院( husting)的小法庭行使司法管辖权……免除伦敦商人的通行税(tlls),授予伦敦人在全国范围内追缴债务的权力;免除各种捐税..
——英王亨利一世颁发给伦敦的“特许状”,转引自陈日华《市民的世界:城市生活》
自治城市的自由与权力大于自由城市
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特许状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权利义务。特许状被保存在市政厅有三把锁和三把钥匙的档案柜内。
1128年,在琅城市民的压カ之下,国王路易六世不得不签发“特许状”,琅城最终赢得了自治。——马世カ、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
农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也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
城市对农奴的吸引力是什么?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和农村相比,城市有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是一种异质的东西,最终会导致封建社会的瓦解。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商人行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经济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古典文明的传播,东方文化和教育的传入,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一词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①12世纪,巴黎出现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中世纪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艺学院。神学、法学和医学都是专科院系,以专门职业为取向。完成艺学院学习后,才能进入到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去进修。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文法是“七艺”之首。这个课目主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写作和演讲。
修辞的功用就是教人如何对大众讲话,如何书写一个文案,还有如何渲染自己的诗歌。这个科目衍生出来的就是雄辩术。雄辩术的主要目的是教人如何在公众场所说话,表达自己的观念,并试图说服听众.雄辩术是人文学科中最为困难,而且也是最为综合的科目。
逻辑又称为“辩证法”,可以教学生如何去思考,辨析概念的正确与否,准确定义一个事物。这个科目跟我们今天的逻辑学科目基本差不多,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性独立思考问题。
那时候的音乐课并不是教人演奏什么乐器,而是主要教人学唱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一类的教会音乐。世俗的流行歌曲可不在教授范围。
这个科目主要是教授学生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并因此能够推算宗教节日,或者根据天文记录,能推算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年代。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程设置特点/认识/评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园法庭,权利及主持,受理范围,惩罚手段,审判依据,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兴起原因,欧洲著名的城市,相关史事,争取自治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习题课件ppt,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