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够进行判断;
2.能够对某些命题的充要条件进行证明,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核心素养.
3.会求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4.理解数学定义和充要条件的关系,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进行判断和证明.
难点: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地球有水”与“人类生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图中“开关A闭合”与“灯泡C亮”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答:地球有水不一定能得出有人类生存,但是人类生存一定可以得出地球有水;开关A闭合则灯泡C一定亮,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其实我过古代先哲对于“充分”与“必要”的也早有阐释,比如《墨经》有云: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不然;无之则必不然,有之则未必然.就是对充分、必要条件的解读.
回顾:你能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充要条件这一课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回顾旧知,
(二)探究新知
任务1:探究充要条件的概念及意义.
思考:(1)△ABC中,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a2+b2=c2;
(2)△ABC中,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说一说,两个命题中条件p和结论q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1)中条件p为△ABC为直角三角形,结论q为a2+b2=c2;(2)中条件p为a2+b2=c2,结论q为△ABC为直角三角形.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将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p和结论q互换,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命题“若q,则p”,称这个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探究: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与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为“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也为真命题.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答:原命题是真命题,其其逆命题为“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为假命题.
(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
答:原命题是假命题,其逆命题为“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ac<0,则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为真命题.
(4)若A∪B是空集,则A与B均是空集.
答: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为“若A与B均是空集,则A∪B是空集”,也为真命题.
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
p⇔q.
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则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
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充要条件的概念,强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任务2:探究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
探究:你能给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吗?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①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②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另外,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明“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充要条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
思考:你能此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定义形式吗?
答: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你能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充要条件,分别给出“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形式吗?
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充要条件:①三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组对应边及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组对应角及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组对应角及一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充要条件:①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反映数学定义和充要条件的关系,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加深对充要条件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应用举例
例1 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方;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
(3)p:xy>0,q:x>0,y>0;
(4)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a≠0)
提示: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判断.
解:(1)因为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方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p⇏q,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2)因为“若p,则q”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若q,则p”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所以它们均为真命题,即p⇔q,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3)因为xy>0时,x>0,y>0不一定成立,所以p⇏q,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4)因为“若p,则q”与“若q,则p”均为真命题,即p⇔q,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例2 “x>3”是“x>5”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或“必要不充分”或“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提示: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或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解法一:因为x>3推不出x>5,所以x>3是x>5的不充分条件.
因为x>5能推出x>3,所以x>3是x>5的必要条件.
所以x>3是x>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必要不充分.
解法二:因为{x>3}⊃{x>5},所以x>5是x>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x>3是x>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必要不充分.
【总结】从集合角度看充分、必要条件:设A={x|p(x)},B={x|q(x)},则
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3)x+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m=3时,方程的两个实根之和为0 B. 方程无实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m>−1
C. 方程有两个正实根的充要条件是m⩽−1 D. 方程有两个正实根的充要条件是m<0
解:当m=3时,方程为x2+4=0,无实根,所以A错误;
若方程无实根,则Δ=(m−3)2−16<0,解得−1
若方程有两个正实根,则{Δ=(m−3)2−16⩾0,−(m−3)>0,解得m⩽−1,
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BC.
【总结】: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以及“若q,则p”的真假.
(2)集合法:即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
(3)传递法: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即有p1⇒p2⇒⋯⇒pn,可得p1⇒pn,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
例4 已知条件p:x−2<2x−1<2+x,条件q:(x+1)(x−a)<0(a为常数).
(1)若p是q的充要条件,求实数a的值;
(2)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提示:根据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
解:(1)解不等式x−2<2x−1<2+x可得−1
所以a=3.
(2)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知集合A={x|(x+1)(x−a)<0}为集合B={x|−1
当集合A不为空集时,即a≠−1,要A为B的真子集,则−1综上,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a<3.
例5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
提示:设p:d=r,q:直线l与⨀O相切,要证p是q的充要条件,只需分别证明充分性(p⇒q)和必要性(q⇒p)即可.
解:设p:d=r,q:直线l与⨀O相切,
(1)充分性(p⇒q):如右图,作OP⊥l于点P,则OP=d.若d=r,则点P在⨀O上.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Q(异于点P),连接OQ.在Rt△OPQ中,OQ>OP=r.所以,除点P外直线l上的点都在⨀O的外部,即直线l与⨀O仅有一个公共点P.所以直线l与⨀O相切.
(2)必要性(q⇒p):若直线l与⨀O相切,不妨设切点为P,则OP⊥l.因此,d=OP=r.
由(1)(2)可得,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
【总结】:充要条件证明的两个思路:
(1)直接法: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首先要明确p是条件,q是结论;其次推证p⇒q是证明充分性,推证q⇒p是证明必要性.
(2)集合思想:记p:A={x|p(x)},q:B={x|q(x)},若A=B,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充要条件的概念,增强其理解.并学会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成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掌握通过不同的条件求参数的值和取值范围,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核心素养.
(四)课堂练习
1. 设x∈R,则“x>1”是“1x<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1x<1,即1−xx<0,故x>1或x<0,
故“x>1”是“1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 下列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设a,b∈R,则“a≠0”是“ab≠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m<0”是“关于x的方程x2−2x+m=0有一正一负根”的充要条件
C.“2x−51−x⩾1”是“|x−32|⩽12”的充要条件
D.“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1,0)”是“a+b+c=0”的充要条件
解:对于选项A,当a≠0,b=0时,ab=0,
当ab≠0时a≠0且 b≠0 ,
故“a≠0”是“ab≠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A错误;
对于选项B,当 m<0 时,
Δ=4−4m>0,
故方程x2−2x+m=0一定有两个不同的根,
设为x1,x2,
x1x2=m<0,
故方程x2−2x+m=0有一正一负根,
若关于x的方程x2−2x+m=0有一正一负根,
设两根为x1,x2,
则x1x2=m<0,且Δ=4−4m>0,
则“m<0”是“关于x的方程x2−2x+m=0有一正一负根”的充要条件,
故 B正确;
对于选项 C,解不等式2x−51−x⩾1得 1
故“2x−51−x⩾1”是“|x−32|⩽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C错误;
对于选项D,
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1,0),
则a+b+c=0,
若a+b+c=0,则a∙12+b∙1+c=0,
即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1,0),
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1,0)”是“a+b+c=0”的充要条件,
故D正确;
故选:B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2−2x=0”是“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 “x>2且y>3”是“x+y>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当a≠0时,“b2−4ac<0”是“方程ax2+bx+c=0有解”的充要条件
D. 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A:因为方程x2−2x=0的根为2或0,
所以“x2−2x=0”是“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A正确;
B:x>2且y>3⇒x+y>5,
但是x+y>5不能推出x>2且y>3,如x=y=3,故B正确;
C:当a≠0时,“b2−4ac<0”,方程ax2+bx+c=0无实数解,故不是充要条件,故C错误,
D: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D正确,
故选ABD.
4. 已知命题 p : |1−x−13|⩽2 ,命题 q :x2−2x+1−m2⩽0(m>0) ,若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 p :∵ |1−x−13|⩽2,
∴−2⩽1−x−13⩽2 ,
∴−3⩽x−1⩽9 ,∴−2⩽x⩽10 ,
设 A=[−2,10],
q: ∵x2−2x+1−m2⩽0(m>0) ,
[x−(1−m)][x−(1+m)]⩽0(m>0)
∴1−m⩽x⩽1+m ,
设 B=[1−m,1+m] ,
∵q 是 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B,
∴1−m⩽−21+m⩾10 , ∴m⩾9 ,
∴实数 m的取值范围为 [9,+∞).
故答案为: [9,+∞).
5. 已知m,n∈R,证明:m4−n4=2n2+1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2−n2=1.
证明:先证充分性:
已知m2−n2=1,则m4−n4=(m2+n2)(m2−n2)=m2+n2=1+n2+n2=2n2+1,
即充分性得证.
再证必要性:
已知m4−n4=2n2+1,则m4=n4+2n2+1=(n2+1)2, 因为m,n∈R,则m2⩾0,n2+1⩾1,
则[m2−(n2+1)][m2+(n2+1)]=0,
由于m2+(n2+1)≠0,
则m2−n2=1.
即必要性得证.
故已知m,n∈R,证明:m4−n4=2n2+1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2−n2=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充要条件的概念,加深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
命题关系
“若p,则q”真
“若p,则q”假
推理关系
p⇒q
p⇏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例子
若x=2,则x2=4.
(真)
若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
条件p
结论q
p能否推出q
q能否推出p
p与q的关系
x=1
x3=1
p⇒q
q⇒p
p是q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
x>2
x2>4
p⇒q
q⇏p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b=0
a=0
p⇏q
q⇒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b|
a>b
p⇏q
q⇏p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与B的关系
Venn图
p是q的什么条件
q是p的什么条件
A⊆B
或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A⊇B
或
p是q的必要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A=B
p是q的充要条件
q是p的充要条件
A⫋B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B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不是B的子集
B也不是A的子集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q是p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4 空间向量的应用精品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学,探究新知,典例解析,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A版 (2019)1.4 空间向量的应用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学,探究新知,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缺少 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