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资源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资源分析】
本节“山岳地貌”讲述了一些地理原理,为让它通俗易懂,编者已在书中配备有大量的插图和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寻找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名山大川的资料、图片等,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突破难点,我还自制了海绵教具,设计了“折筷子”实验,用以形象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设计思想】
1.授课时强调将地理现象生活化来理解,通过筷子和粉笔演示,海绵模型,断层动画演示加强学生对褶皱、断层知识的理解。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动画设计,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山岳地貌的形成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让学生将亲自动手演示的学习过程升华为知识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过程。
【教学目标】
1.识别常见的山岳地貌。
2.描述常见的山岳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点和成因。
【重点难点】
1.山岳地貌的形态特点。
2.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海绵、筷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中国名山》
学生观看,
欣赏山之美。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主题一:
褶皱山
1.出示喜马拉雅山、人
一皱眉头产生的皱纹图片。
2.用海绵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并动画
演示引出褶皱形成的概念。
3.出示褶皱的基本形态示意图。
4.出示《新华字典》中
“背”和“向”的含义,请四名男生上台 表演背斜和向斜。
5.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及其形态。
6.出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景观图,指导学生“折筷子”实验,探究其成因。
7.联系热点新闻“济莱
高铁”,结合所学的
理论知识和示意图探究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学以致用。联系语文课学习的“赵州桥”,分析拱形结构的稳定性。
1.识别喜马拉雅山的岩层形态和人的皱纹的图片
2.观察教师用海绵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动画,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褶皱
的形成。
3.根据褶皱的基本
形态示意图,
说出其形态。
4.根据背和向的
含义,观看学生的表演,加深对背斜和向斜的理解。
5. 结合示意图
分析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
6.结合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景观图,小组合作做“折筷子”实验,
探究其成因。
7.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找水、找石油、找天然气等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海绵模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褶皱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直观教学,学生表演,形成感性认识,化繁为简,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刻透彻理解。
3.联系热点新闻,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理解背斜向斜的应用。
4.联系语文课上学习的“赵州桥”,分析问题,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转承
联系褶皱山,当岩层
施加的压力超过岩层
的承受能力,岩层会
发生断裂,就会形成
断块山。
主题二:断块山
1.提问:岩层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
2.以动画演示配合
教师讲解说明断块山形成过程,并以我国华山、庐山以及汾渭谷地为例展示断块山形成的地貌形态。
1.通过教师引导
思考:岩层会
断裂错开。
2.能分析断块山
形成过程,掌握
断层形成的地貌类型及特点。
1.由褶皱山自然过渡到断块山的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2.动画演示地壳运动较直观的为学生说明断块山形成过程和特点。
主题三:火山
播放火山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参考课本说出火山的成因和特点。
出示长白山天池图片。
观看火山的相关视频,并结合课本学习火山的成因和特点,欣赏我国
的火山美景。
1.火山这部分内容为简单,观看视频的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火山的相关知识。
2.学生欣赏长白山天池的图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乡土地 理教学:
岱崮
地貌
播放山东特有的岱崮地貌的宣传片,并出示图片和材料,小组讨论岱崮地貌的形态特点和成因。
欣赏岱崮地貌的宣传片,结合
图片和材料,
小组讨论岱崮
地貌的形态特点和成因。
岱崮地貌是山东特有的山岳地貌,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总结
歌曲
巧记
结束语:情感
教育
总结本节课知识
内容,板书山的轮
廓图。
播放《年轮》改编
的地理歌曲
这节课我们对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总说做人似水、做事如山,希望同
学们拥有山的沉稳大气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回顾本节课所学,加深理解
和记忆。
欣赏歌曲,巧记
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总结形成对课堂知识点的一个总体结构,形成山地轮廓图,加深记忆。
歌曲是学生喜爱
的流行歌曲,既让
学生听到了喜欢
的歌,也学习了
地理知识。
情感教育,升华了主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